■ 刘 荣 副教授(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当前,我国拥有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城市多达300个,共分为八批,它们在旅游实践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然而,我国城市的旅游工作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旅游业处于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时期,每个城市都应深挖自己的旅游特质。所以,在对城市的旅游吸引力进行分析时,充分考虑其人居环境资源因素,是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资源发展、保持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强化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本文从人与环境和谐着手,由人和自然、社会及人之间的关系维度展开,提出了三个假设,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构成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几大要素。
第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和“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大小”间所存在的关系的假设。良好的旅游环境、舒心的旅游氛围是旅游者所期望的;他们希望所感受到的自然风光类旅游产品是具有较高的品质的;期待不仅能够拥有现代的便捷与繁华,还可以体验淳美的自然气息。所以笔者作了这样一个假设,即H1:“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程度”和“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大小”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
第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程度”和“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大小”间所存在的关系的假设。根据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论,应将“旅游”划分为高层次的人类需求,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其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所以就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立场看,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程度关系到旅游者旅游满意度的高低。此外,旅游产品的质量还会受到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水平与态度、旅游地原住居民的好客程度及生活情况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笔者作了这样一个假设,即H2:“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程度”和“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大小”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
第三,“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程度”和“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大小”间所存在的关系的假设。由于从本质上看,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能够直接感受到目的地的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者的满意度。所以笔者作了这样一个假设,即H3:“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程度”和“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大小”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
此次研究充分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重点参考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等资料,由多个角度入手,根据该研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必要修正。通过德尔菲法对全部的测量指标做了前测净化处理。
此次研究问卷在表示参与调查者赞同或者是同意的程度时使用的是李克特表的5分制。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上海、杭州、南京与扬州,派出人员到这四个地方的知名旅游景区做了现场调查。调查共分两个阶段,分别是:2009年7月-12月; 2010年的3月-6月。共发放800份调查问卷,收回642份,问卷回收率是80.3%,通过检查发现共有614份有效问卷,问卷的有效率为95.6%。
1.明确旅游者评价城市旅游吸引力的因子。根据Love与Baloglu所提出的评价旅游目的地的理论,因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评价可以通过其满意度、重游的意愿及推荐的冲动表现出来,所以,笔者提出了旅游者评价旅游城市吸引力的三大指标,详见表1。
通过检验信度,得出了Cronbach是0.832,这意味着可见的测量项具有极高的内部一致性,其相关性极强,能够认定该因子F1 (旅游者评价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因子)能够充分反映游客对城市的旅游吸引力的评价情况。为统计方便,本文将三个测量指标的平均值作为F1的值。
图1 城市旅游吸引力模型
图2 影响旅游者评价城市旅游吸引力因素模型
2.人与环境和谐立场上的城市旅游吸引力的组成要素的因子分析。由人与环境和谐立场出发,共得出35个影响旅游地吸引力的因素,并制定了调查问卷。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35个变量项目,按照Churchill的观点,为得到收敛性量表,重复使用精简策略。此外,需确定各项目的CR值,删除那些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的项目。共删除13个项目,因子分析过程共包含22个项目。为保障统计分析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需要用Bartlett与KMO对根据人居环境所划出的旅游吸引力的因子体系做球形检验。表2反映了检验结果。
通过表2得出,KMO的值是0.751,并且Bartlett的球形检验所得出的卡方值是2432.633,其显著性的概率比1%低,加上数据的相关阵不属于单位阵,所以在因子分析时可以使用这一组的统计数据。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了初始公共因子与初始负荷矩阵,借助于正交旋转法,通过旋转初始因子获取最终因子负荷矩阵。共删除3个因子负荷低于0.4的项目,将那些特征值高于0.1的因子保留下来,表3为分析结果。
表1 评价旅游吸引力的因素与信度检验
表2 Bartlett 与KMO 检验
表3 人与环境和谐立场上的旅游城市吸引力因子分析
表4 公共因子和评价等级间的相关系数
将表3 中全部的识别指标划归至F2、F3、F4这三大因子中,解释总方差是51.297%。检验三个因子的信度,其Cronbach’alpha都>0.5,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3.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性分析。为准确把握自变量F2、F3、F4和因变量F1间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它们间的相关性,详见表4。
根据表4所反映的结果,三次分析的P值都低于0.01,这就意味着三大因子和游客给城市的旅游吸引力所定的等级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显著正相关关系。
根据人居环境,本文制定了组成城市旅游吸引力的模型,如图1所示。
此外,得到了影响旅游者评价城市旅游的吸引力等级的因素模型,详见图2。
由此可知,自人与环境和谐立场看,将城市旅游的吸引力分成三大因素。其吸引力大小与当地人和环境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及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和谐程度成正比。城市的人居环境和其旅游的吸引力为显著正相关关系。
1.创建美好城市。以往在开展旅游活动的时候,常将工作重点放在打造旅游地景区自身环境方面,然而,旅客的活动并不单纯是在一个景区之内,旅游地整体的城市环境会产生极强的“首因效益”。所以,站在人居立场上,应坚持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致力于把城市建设成一个“花园城市”,深挖当地的人居环境特点,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2.提高人造设施和自然环境间的结合度。就人与环境和谐立场来看,建筑和自然的融洽也是城市和谐的题中之义,因此,为了增强旅游城市的吸引力,应在不破坏原住居民生活的基础上,有规划有步骤地改造城市的人造设施,确保其能够和自然环境融洽。
1.旅游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讲,服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旅游城市是否能够抓住客源,尤其是此次研究里提到的导游与酒店的服务人员,他们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游客对目的地的评价。现阶段,教育城市的服务人员时,应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即:增加其知识储备、提高其服务意识、培养其服务技能。
2.城市普通民众的教育。尽管旅游城市中的社会民众并不给旅游者提供直接服务,然而,旅游者对旅游城市的评价与游客的游览感受却深受当地民众的生活状态及态度的影响。所以,旅游的主管机构应和政府其它部门与社会团体密切合作,积极开展针对民众的“友好教育”。
1.制定科学的旅游业发展制度。一方面,应制定能够保障游客合法权益的制度,为游客的旅游活动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确保游客能在一个愉悦、轻松、安全、便捷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旅游期望;另一方面,应制定开放、开明的旅游经营制度,引导诚信、诚朴的旅游道德的形成,确保旅游市场能够沿健康的道路发展,以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
2.确保经济政治环境的稳定、健康。首先,经济与政治的“语境”是建设城市的人居环境与发展旅游事业都无法回避的,稳定、健康的经济政治背景,不仅是确保旅游城市良性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提升旅游城市吸引力的重要保障。其次,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与政务旅游的市场份额也逐步增大,在此背景下旅游城市的经济、政治环境开始成为其吸引力的主要内容,经济与政治环境的影响作用不断增强,理应得到重视。
1.于昕,赵本谦.浅谈秦皇岛城市旅游吸引力体系建设[J].中国商贸,2010(26)
2.金卫东.城市旅游形象浅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5(1)
3.王丹.创建和谐的人居环境[J].低温建筑技术,2008(3)
4.谢春山.试论大连旅游资源的开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5)
5.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的探索[J].规划师,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