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芝仁,麦一峰,周红娣,柳春波,陈 谦,陈冬萍,陈娅莉,宋晓萍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 宁波 315020)
赋予不同级别护士相匹配的工作是我国护理人力使用改革的方向。卫生部《关于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05一2010年)》中指出:“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调整护士队伍结构。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的护士的作用。”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选定8个临床科室试点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确定层级框架和护士准入资格 查阅相关文献[1-5],纵观国内外有关护士分层管理的情况,一般将护士分为3~4层,本院确定护士N0~N45个层级及各级名称、任职资格培训、考核标准。N0(助理护士):护理专业毕业工作第1年,尚未注册,完成规范化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N1(初级责任护士):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注册,护士及以上职称,完成1年规范化培训并经考核合格;N2(高级责任护士):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护师及以上职称,本专科工作2年或以上;N3(责任组长):大专学历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或本科学历临床护理工作6年以上的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本专科工作3年以上;N4(专科护士):临床护理工作8年以上,本科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本专科工作3年以上,获省级及以上专科护士资格。每级均需完成规范化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获得资格。
1.2 根据实际需求优化配置护士人力 根据各不同专科的护理需求配置护士人力[6]。对全院护士进行优化组合,保证试点科室护士的数量及结构;通过全院调配和从院外引进高年资护士,保证试点科室各层级的合理性;各科床护比不搞一刀切[7],神经外科1∶0.50,创伤骨科1∶0.45,脊柱外科2个病区1∶0.44,泌尿外科1∶0.40,神经内科1∶0.48,呼吸内科1∶0.46,心内科1∶0.45。每个科室配备2名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获市劳动局上岗证的护理员,在护士指导下协助患者生活照料。
1.3 明确层级护士业务要求及分层培训 N0:掌握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工作职责与程序;较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够在责任护士指导下完成临床护理工作。N1:能胜任本病房临床工作并独立值班,掌握相关专科的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掌握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重点药物的给药方法,掌握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配合及护理,能独立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健康教育、出院指导。N2:协助护士长参与病房管理工作,熟练掌握专科护理理论、技能,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护理措施;熟练掌握专科危重症患者抢救知识及技能,能够承担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具备指导低年资护士工作并监督护理质量的素质和能力。N3:具有全面的专科理论知识,掌握本专科的新技术、新项目,能指导下级护士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具备教学、管理及科研能力。N4:在专科或专病领域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专长,能较好地解决专科护理问题并指导其他护士开展相关工作,对专科护理有关工作提出改进建议。成立以护理部副主任为组长、资深护士长和护士组成的培训小组,对护士分层培训[8],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全程的落实和评价,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1.4 改革工作模式 采取扁平化责任包干制的工作模式,根据患者数量、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若干护理小组,一般3人为1组,如甲组为N4+N1+N0,乙组为N3+N2+N0。除N0级外,其他各级均为责任护士,直接包干患者,每位护士平均包干4~8例患者不等,完成包干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工作。将N3级分2套班子,相对固定日班周期,包干病情较重、护理难度较大的患者且数量相对少,并承担指导和督促下一级护士的职责。N0在上级护士指导下,主要完成基础护理及辅助性工作。同时改革排班模式,加强薄弱时间段的人力安排,如脊柱一科设计了“对班排班模式”,1名责任组长+1名责任护士(替换组长2d休息)或者2名夜班倒班的责任护士轮换负责同组患者白天的护理工作,对每例患者来讲整个住院期间只有2名护士负责,形成护士能级对应、日夜班对应的对班模式;创伤骨科采取了“扁平化排班模式”,将原来“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患者”4个层级改为“护士→患者”2个层级。
1.5 评价 根据卫生部提出的《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检查评价表》和省护理中心制定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设计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质量、专科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落实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患者陪护率。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根据陶虹研制的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9],修订设计了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包括管理与医院政策、团队合作、工作环境、工作模式、职业生涯、专业认识等6个因子26条目,每个病区随机调查各级护士10名,在实施前后各调查1次。护理部三级质控网严格进行考评,每月1次,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1.5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8个试点科室的护士团队结构相对合理、护士长管理能力及创新意识较强、科主任支持配合好,分别为神经外科、创伤骨科、脊柱外科2个病区、泌尿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内科。8个科室实施护士分层管理1年内月护理质量评价见表1。护士工作满意度在实施分层管理前为56.67%,实施分层管理后为75.47%。
表1 8个科室实施护士分层管理1年内护理质量评价和患者满意度、陪护率
3.1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 改革护理管理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调动了各层护士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我包干的患者我负责”的理念,使护士严格按照优质护理要求实施护理操作,同时组内不同层级护士可相互帮助,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实施患者包干到护,使患者一入院就明确有1位责任护士对他全面负责,增加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拉近了护患距离,而且经过培训上岗的护理员为患者提供生活护理,使轻患者自聘陪护显著下降,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0],从而降低了陪护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表1显示,随着护士分层管理逐步深入,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逐步提高,陪护率逐步降低。
3.2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能提高护士满意度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使资深护士多年积累的经验和能力得以发挥,提高了工作信心和成就感;低年资护士因为要对包干患者全程负责,必须不断学习才能给患者完成各项护理,并从上一级护士身上看到了职业发展的前景,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从而缩短成熟期;制定各级护士准入和业务要求,明确了各级护士阶段性的奋斗目标,有利于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士满意度从56.67%升至75.47%。
[1]邓香君,李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实践探讨[J].护理研究,2009,23(9A):2333-2334.
[2]Buchan J.Evaluating the benefits of a clinical ladder for nursing staff:an international review[J].Int J Nurs Stud,1999,36(2):137-144.
[3]李平,李新华,杨爱军.芬兰护理工作概况与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1):876-877.
[4]徐志晶,夏海鸥,徐筱萍,等.建立上海市护理人员分级和能力标准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581-583.
[5]高华,何国平.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7):77-78.
[6]盛芝仁.黄静莉.张天华,等.整体护理不同专科护士人力测算[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3-715.
[7]盛芝仁.综合医院不同专科护士人力测算分析[J].护理研究,2004,18(7):1191-1193.
[8]柳春波.盛芝仁.护士分层培训的管理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77(9):20-21.
[9]陶红,胡静超,王琳,等.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的研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11):1292-1296.
[10]陈娅莉,盛芝仁,徐海燕,等.护士分层管理在优质护理服务病房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2,11(3):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