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朱世芳 魏梅培 王振芳
(山东省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山东 莱芜 271126)
呼吸机湿化器定容保温对呼吸道并发症影响的研究
王 琳 朱世芳 魏梅培 王振芳
(山东省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山东 莱芜 271126)
呼吸机;湿化器;呼吸道;并发症
呼吸道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吸入的气体有湿化和温化作用。湿化器作为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湿化和加热空气的作用,从而使人体吸入的空气具有湿度和温度,从而降低干燥、寒冷的空气刺激人的呼吸道粘膜的程度。因此,呼吸机的湿化则显得十分重要, 但是呼吸机的湿化器如何能保持定容保温,达到较好的湿化效果,目前尚无定论。因此,对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需要选择合适的湿化方法,使呼吸机湿化器在一定的容量和温度范围内波动,以达到最佳的湿化效果,并最大程度的避免不良反应,保证医疗安全。研究表明,对呼吸机湿化器采用持续加水方法进行定容保温可有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本研究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对呼吸机湿化器进行定容保温,探讨其对呼吸道并发症的影响。
1.1 对象
收集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综合ICU住院的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需行机械通气。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均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1.4 ±5.8)岁;实验组中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53.7±4.2)岁。两组患者均需进行(20±5)d的机械通气。2组患者的选取符合统计学均衡性原则,本实验均取得患者及主治医师同意。
1.2 方法
1.2.1 湿化器加水方法:2组患者所用的呼吸机型号为PB760,所用的湿化器型号为 MR730,将呼吸机湿化器的预设温度调整为34~37℃之间。严格按照无菌化操作的要求,定期更换呼吸机的湿化罐和管道。将蒸馏水加至呼吸机湿化器的最高水位线处。为实验组患者取一套输液器,液体瓶内装500 mL的蒸馏水,然后按照静脉输液的操作方式,把蒸馏水瓶挂在输液架上,将头皮针取下,并把呼吸湿化器的注水孔与输液器相连,滴入速度控制在8~10gtt/min,为了保证瓶中水量一直保持在最高水位线处,要每隔24h为患者更换1次蒸馏水和输液器。对于对照组患者,则采用间断法:呼吸机湿化器内加蒸馏水至最高水位线处,量约 300 mL,待水快用完时(约需4 h)断开呼吸机回路管道,再次注入蒸馏水至刻度处,如此反复间断加水。加水及统计均由专人进行操作。
1.2.2 效果观察:①痰痂:患者吸引困难,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困难,分泌物较为粘稠,为患者提高氧浓度也不能缓解其症状,为患者湿化吸痰后,可见患者吸痰管侧壁有少量痰痂附着,吸引完毕后,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②气管痉挛:患者气道压显著增加,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其呼吸比较急促,并可听到患者有哮鸣音。③肺不张:对患者胸部进行X线片检查,结果可见其局部肺组织密度变大,形状如致密、均匀的毛玻璃,且肺叶体积变小。④监测呼吸机湿化器加水前后湿化液温度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两个样本均数差异t检验及χ2检验,数据均用()检验。
2.1 两组呼吸机加水湿化方法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呼吸机加水湿化方法效果比较[例(%)]
从表1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气管痉挛、痰痂、肺不张发生方面均存在差异。
2.2 呼吸机湿化器加水前后湿化液温度变化
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机加水前后湿化液温度变化(℃)
从表2可见,对照组湿化温度变大幅度较大,最低为29℃左右,最高为36℃左右,而实验组的温度变化较小,最低为34℃,最高为37℃,温度比较稳定,从而保证了较好的效果。
上呼吸道是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调节机体吸入气体的温湿度,从而使气体成为较为饱和的水蒸气。一般来说,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若患者上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丧失,将会增加患者呼吸道水分的蒸发,从而对患者支气管纤毛和气管纤毛产生较大的危害,甚至造成其气管脱水,气道黏膜非常干燥,不能排除其分泌物,致使肺部出现感染;还可以破坏患者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降低肺顺应性,使患者缺氧或加重患者缺氧的程度,并可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因此,呼吸道对所吸入气体的加温及加湿非常重要。
如果为患者所用的呼吸机吸入端温度较高,那么每天为患者的注射量就越高。目前,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所用的呼吸机均具有湿化功能,且多采用间断加水法为湿化器加水。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间断加水法为湿化器加水时,其温度变化幅度较大,不能保证湿化器内温度的温度,容易使患者的痰液变稠,不能顺利排痰,甚至导致患者痰液排出受阻,气管发生痉挛,从而增加患者的不适感。而采用持续加水法为湿化器加水时,湿化器中的水量一直比较稳定,维持在刻度水平,且进入患者下气道的气体温度也较为稳定,从而发挥了定容保温的效果。从表2可知,如果能够保持湿化液温度在34~37℃之间,那么将无疑对患者吸入的气体起到很好的湿化和温化作用,从而可以降低患者痰液的粘稠度,容易将患者痰液抽吸出来,保证其气道通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肺不张及气管痉挛的发生率。
在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时刻观察其湿化液水位的高低,并每隔3~4h为患者加液1次。有时,因为工作比较繁忙,常常需要增加加水量,从而需要为患者1次增加较多水量,降低了进入患者下气道气体的温度,造成患者气道平滑肌痉挛,不能顺利通气,严重时可导致呼吸机受损,使医院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2]。有时,由于护理人员需要为太多的患者进行服务,常常不能及时为患者加水,那么在后续加水中,就需要为患者加入较多的湿化液,造成未经湿化或湿化温度较低的气体直接进入患者下呼吸道,使患者产生不适感。而采用持续加水法不仅可以降低为患者加湿化液的次数,还能在很大程度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
[1] 邢云翠.人工呼吸道湿化方法的改进与应用[J] .临床肺科杂志,2004,11(6):708-709.
[2] 周洪霞,李容,蒲护琼,等.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机的监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4, 19(2):172-174.
R197.39
B
1671-8194(2013)22-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