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琼
(吉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
刘宇琼
(吉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9年7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进行随访资料,统计相关随访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随访10年肝硬化累积发生率为31.4%,其中四个影响因素,分别为观察时间分级、ALT、HBeAg、HBV DNA等被纳入到回归模型中,其中肝硬化累积发生率随着ALT水平升高而升高。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是多种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结果,其中主要的两个发生高风险因素的是HBeAg阴性状态和HBVDNA高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行长期的护肝治疗,可降低随着ALT升高而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累积增多的发生风险。
慢性乙型肝炎;护肝;肝硬化;发生率;危险因素
笔者我院于2009年7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进行随访,统计相关随访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肝硬化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对其分析结果现总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9年7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进行随访资料,统计相关随访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被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进行抗病毒治疗。随访患者1~10年,中位随访6年,共收集患者82例,其中HBeAg阳性为49例,HBeAg阴性为33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检查数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静脉滴注120mg/d复方甘草酸苷,0.3g/d硫普罗宁和1.2g/d还原型谷胱甘肽,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改口服水飞蓟类或150mg/d复方甘草酸苷进行巩固治疗。如患者出现腹胀、乏力及肝区不适等症状,肝功能ALT升高,再次给予上述治疗。
1.2.2 疗效监测
每3~12个月,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肝功能持续1~3个月正常,则患者可停药,对患者进行后期随访,如出现病情复发情况,继续进行上述护肝治疗。
1.3 统计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线特征
2.1.1 基本资料分析
不同HBeAg状态患者其肝功能指标(ALB、AST、ALT等)、性别、年龄指标随访时间等指标平衡,各组间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HBV DNA定量水平
根据临床常规HBV DNA定量按程度进行分级划分:<500,<104,104~106,>106,取对数,经相关非参数进行检验研究,不同HBeAg状态之间的HBV- DNA定量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HBV- DNA等级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1.3 ALT分级比较
将ALT进行分级比较,(0~40)IU/L为1级;(40~120)IU/L为2级;(120~400)IU/L为3级;(400,+∝)IU/L为4级。经多样本的单因素方差进行比较分析,各级ALT之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82例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ALT分级比较
2.2 肝硬化发生以及发生率
观察结束时可以82例患者中发生肝硬化为9例,其发生率为10.0%,其中HBeAg阳性患者为3例,HBeAg阴性患者为6例,对患者的生存结果进行分析,患者在3年,6年,10年累积肝硬化发生率为3.1%,16.4%,31.4%,随访第8年之后结束,累积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2.3 肝硬化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将上述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分析,在本组实验中,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将HBeAg状态、ALT分级、随访时间、HBV DNA定量水平纳入到回归模型中。对比进行分析,不同ALT分级在观察时间影响下,影响肝硬化风险的发生率。在进行随访中发现,患者的肝硬化发生随着ALT水平异常而不断增加。在长期的护肝治疗后,ALT水平越高,肝硬化累积发生率越高,值得引起重视。
在我国,大多数肝硬化的发生,多是因慢性乙肝引起,而其中慢性乙肝患者占八成以上[1]。在当前的抗病毒治疗中,对于改善慢性乙肝患者预后,达成有效共识。但病毒水平只是肝癌发生或肝硬化发生危险因素之一,暴露环境、基因型、年龄、性别等与肝硬化发生都有所关联[2]。肝硬化的病理基础是肝脏炎症反复,因此,在护肝治疗中,应该对其进行重新审视,是十分有必要的[3]。
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随访10年肝硬化累积发生率为31.4%,其中四个影响因素,分别为观察时间分级、ALT、HBeAg、HBV DNA等被纳入到回归模型中,其中肝硬化累积发生率随着ALT水平升高而升高[4]。由此可见,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发生,是多种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结果,其中主要的两个发生高风险因素的是HBeAg阴性状态和HBVDNA高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行长期的护肝治疗,可降低因随着ALT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累积增多的发生风险。在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中,护肝治疗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可有效降低乙肝患者肝硬化的累积发生风险。在治疗慢性乙型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抗病毒治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5]。
[1] 洪永孟,黄修伙,叶志典,等.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肝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12(6):21-23.
[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4(1): 49-53.
[3] 魏春山,唐海鸿,贺劲松,等.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者肝硬化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59-260.
[4] Han GR,Xu CL,Zhao W,et al.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 pregnancy[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2,18(33):4517-4521.
[5] Leite AB,Mattos AA,Mattos AZ,et al.Risk factors for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cryptogenic cirrhosis[J].Arq Gastroenterol,2012, 49(4):245-249.
R512.6+2
B
1671-8194(2013)23-01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