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合作大有可为,边界问题危机管理机制仍需完善

2013-07-02 09:38杨思灵
当代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边界问题中印中印关系

■ 杨思灵/文

(作者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是中印关系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因为中国新任总理将首访放在印度,不仅说明中国非常重视与印度发展友好关系,而且也表明印度在中国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正在上升。但另一方面,中印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边界问题一直困扰两国关系的发展,比如在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之前双方就发生了“帐篷对峙”事件。尽管事件最终得以和平解决,且未对后来的李克强总理访印造成较大影响,但也凸显了中印关系发展的“脆弱性”。为避免此类事件继续发生,进而影响到中印关系发展大局,中印双方应共同努力,继续完善边界问题危机管理机制。

李克强首访印度助推中印关系发展

2013年5月19日,李克强总理到达印度,对其进行了为期3天的访问。在当天的书面致辞中,李克强表示印度是中国的重要伙伴和朋友。在与李克强会谈中,印度总理辛格也表示,李克强总理首访印度是两国关系发展中的里程碑。在20日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双方再次重申“致力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相互照顾彼此关切和愿望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强调双方“视对方为互利伙伴,而非竞争对手”。综合来看,双方除了探讨地区与全球问题以外,还非常重视在如下领域加强合作:

一是凸显经济合作。双方不仅同意加强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民用核能、高科技、铁路、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承包、金融领域广泛开展合作,而且两国强调将“研究双边区域贸易安排的潜力,并回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的状况”。意味着停滞不前的两国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有可能会得到推进。此外,在这次李克强总理访问中,双方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这表示孟中印缅地区合作论坛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同时也表明中国有意愿将印度视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二是推进在海上安全及军事领域的合作。在此领域,双方均同意开展海上合作对话,加强在海上安全、海上联合搜救、海洋科研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决心共同致力于应对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在印度洋护航方面开展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中断许久的国防合作项目,比如军事联合演习重新开启,有可能逐渐实现机制化和常态化发展。

三是重视人文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双方的理解与互信,双方将开展两国人文交流合作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将2014年定为“中印友好交流年”,继续开展百人青年代表团年度互访活动,鼓励在印度加强汉语教学合作,也鼓励两国地方省邦城市之间发展友好合作与交流。同时还强调在孟中印缅框架下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此外,为增进双方的了解,双方同意加强在媒体领域的合作。

客观地看,李克强成功访问印度对中印关系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如2013年5月2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所说: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为彼此提供了一个看待中印关系更新颖、客观的战略视角。因为中国新任总理将出访首站放在印度,这在两国双边关系中尚属首次。而且通过这次访问双方进一步扩大了战略共识,也进一步增加了两国的战略互信。

不过,从另一方面看,尽管近年来中印关系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合作领域,两国的贸易额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0多亿美元一度达到2011年的739.6亿美元,成为中印关系改善和发展最有力的证据。然而,尽管中印双方均意识到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性,而且经贸合作的潜力也不断被开发,但边界问题总让人感觉到两国关系发展的“脆弱性”,比如李克强总理访问印度之前发生的“帐篷对峙”事件一度使双边关系陷入困境。

2013年5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新德里与印度总理辛格举行会谈,双方除了探讨地区与全球问题以外,还明确中印之间将在多个领域加强合作。

“帐篷对峙”:中印关系发展中的波澜

2013年4月15日,中印边界发生所谓中印军队“帐篷对峙”事件。其后,中印官方均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理性,希望事件能够和平解决。4月27日,印度总理辛格表示,中印边界对峙只是局部问题,两国正在进行对话,该问题可以和平解决。中国也在各种场合敦促各方对事件保持冷静。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强调:“中方愿与印方一道共同努力,通过现有机制妥善处理涉边事件,为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截止到5月5日,通过五轮“国旗会谈”,持续了21天的中印“帐篷对峙”终于以和平解决的方式宣告结束,两国军队同时于对峙地区后撤。正如印度内政国务部长辛格所说:“我很高兴是幕后与中国的艰难谈判而非公开恐吓起作用了。”而且此次对峙事件也未对中印正常交往造成较大负面影响。5月9日,印度外长库尔希德成功访问中国。5月1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访问新德里。5月19日,李克强总理如期首访印度,推动中印关系进一步发展。尽管对峙事件得以和平解决,但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是中印边界问题仍然是中印关系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新世纪以来,中印关系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而且双方为解决边界问题及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但同时还要看到,边界问题仍然不断在对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印度自辛格总理执政以来,虽也表示过愿意与中国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并表示世界足够大,可以容纳中印共同崛起,但与此同时,在边界问题上,印方时有挑衅中国的行为,比如在中印边境地区印方增派军事部队,加强边境地区军事基础设施建设等。此次中印“帐篷对峙”再次证明,边界问题并不会因为两国达成合作协议而自然而然地得到搁置和解决,它仍然是中印关系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印度媒体在边界问题上煽风点火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在中印边界问题及两国关系发展中,印度媒体扮演了较为负面的角色。在此次的“帐篷对峙”事件中,印度媒体像以往一样宣传中国军队“入侵”印度北部边境。报道一出,印度媒体纷纷跟风,指责中国“入侵”印度领土,唯恐天下不乱。而且在事件和平解决之后,有的印度媒体仍在煽风点火。比如2013年5月7日《印度时报》发表名为“印度如何与中国强硬”的文章称:印官员称未向中国作任何让步,但新德里已同意拆除为报复中国入侵而构筑的防御工事,即印度为了达成与中国的和解同意拆除在实际控制线附近的久马尔建造的掩体。该报道故意宣传印度政府“软弱”、“妥协”的特点很明显。2013年5月8日,印度外交部长库尔希德访问中国之际,否认了印度媒体盛传的“中印结束21天对峙的条件之一是印度拆除边界的楚巴要塞”。他表示,在中印和解过程中,“没有国际层面交易,我们不做这个层面交易”。可以看出,印度媒体负面报道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致使印度当局与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意愿和能力可能会被降低,因为媒体的作用,印度任何与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案均有可能会被解读为让步、妥协,在印度民主政治框架下,没有哪一个执政党敢冒这样的风险轻易与中国达成解决方案。

边界问题危机管理机制仍需完善

虽然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帐篷对峙”事件最终得以和平解决,而且李克强总理也如期历史性地访问印度。但客观来看,中印边界问题在中印关系发展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仍然需要加强危机管理机制的建设。未来的努力方向至少应包括如下方面:

首先,切实落实好两国已经签署的一系列边界协议。这些协议包括1993年两国签署的《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1996年签署的《在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2005年签署的《中印关于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以及2012年签署的《关于建立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的协定》。这些协定不仅奠定了中印边界问题和平解决的基调,而且也表现出了双方希望理性管理边界危机的强烈愿望。虽然这一次两国都按照协定的精神和平解决两国在边境地区出现的“帐篷对峙”事件,但根源无疑是近一段时期以来,已签署的协议并未得到很好地遵守,这里暴露出来的问题可能是中印双方对协议本身存在分歧,需要重新确认相关事项,保证协议得到有效实施。其中最能引发争端及冲突的是直到目前,双方对实际控制线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现阶段最重要的可能是双方应在该问题上启动新的谈判,确定实际控制线的范围,只有在实际控制线问题上达成共识,其他一系列关于中印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协定才有可能拥有可操作的基础,换言之,上述已经签署的协议才有可能落到实处。

其次,切实转变必然“冲突”的冷战思维,冷静对待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出现的摩擦。让人欣慰的是,尽管媒体在大肆炒作,但中印官方对这次摩擦事件保持了高度的理性与冷静,使事件一直处于可控的状态。辛格总理还警告媒体不要恶意炒作两国边界问题。在未来时间内,双方还应当发扬这种精神,理性管理边界问题出现的危机。毫无疑问,两国都应相互尊重国内的民族感情与爱国热情,恶意地挑动民族情绪对两国关系健康发展都会产生恶劣的后果。正如英国BBC指出:一些印度媒体炒作中国入侵的消息来源似乎永远是不能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实际上一些印度政府及军队高官毫不讳言中国入侵),或者是边境地区某位山民,随后其他印度媒体跟风炒作,待炒得沸沸扬扬之后,印度有关方面“最后”站出来予以否认或淡化。印度应当有意识地尊重事实,积极引导舆论形成对中国发展的正面意见。

再次,加强中印在军事领域的交流,实现交流的常态化与机制化。采取的合作方式包括:一是加强两国军方领导人常态化深入互访与交流。交流不足是导致双方互信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军事领域。由于受到历史问题尤其是边界冲突的影响,印度军方普遍对中国抱有敌意,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意图始终也怀有疑虑,其部分军队高官经常发表“雷人”言论,例如与“中巴两线作战”、“做好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准备”等。在一定时期内,两国应在军方高层展开定期交流,尤其是对双方彼此关切的问题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消除双方存在的一些错误或有偏差的认知,尽量避免双方对彼此的战略误判。二是定期开展联合军事演习。联合军事演习无疑是双方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增加战略互信最佳的方式。在这一方面,两国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早在2003年10月9日印度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就呼吁中印两国应该进行军事接触,他说“现在该是中印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时候了,因为联合演习有助于友好国家评定对方的优势与劣势,而这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随后两国国家领导人也多次表示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开展联合军事演习。2003年11月,中国邀请印度在上海开展了第一次海军联合演习。2006年两国达成开展陆军联合军事演习的合作意向。2007年12月20—27日中印开展了名为“手牵手2007”的第一次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内容包括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印度高度评价此次双方的联合军演,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非常重要的事件”。中国同样认为此次军演对建立双方的互信特别重要,尤其是考虑到这两个国家过去曾经发生过不愉快的事件(主要指两国的边界冲突)。但是我们注意到,中印两国的联合军事演习与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并不同步,双方联合军事演习并未常态化、机制化,虽然两国都希望加强军事演习,但总是因为受诸多因素的干扰,双方在军事合作领域难以呈现连续发展的势头,很多联合演习计划被搁置。因此,现阶段,实现两国联合军事演习的常态化和机制化非常重要。两国应当充分认识到增进军事互信对双方都非常重要。常规的联合军事演习应当提到优先发展的日程上,以协议的方式实现常态化和机制化。三是举办中印军事交流论坛。缺乏直接的交流平台同样是中印军事互信难以建立的重要原因。我们注意到印度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是非常密切的,而一些周边国家不断在散布“中国威胁论”,与印度的互动非常频繁,比如日本、越南与韩国等。相较而言,中国和印度在军事领域缺乏交流平台,反而是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不断举办诸如海军论坛、安全论坛等,而且往往避开中国,而印度则是这些国家所钟爱的邀请国,这无疑对中印军事互信造成了较大的困惑和影响。中国和印度应当抛弃历史的偏见,直面现实,促成有利于两国在军事领域开展广泛交流论坛的建立。论坛可以邀请现役军官、学者、新闻媒体广泛参与,双方可以就相互关切的问题进行直接的交流和探讨,学者可以就如何促进两国的军事互信出谋划策。而且同样重要的是,中印军事交流论坛应当实现常态化和机制化的发展,这样才能有助于双方加强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切实提高两国军事战略互信,减少在边界地区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第四,拓展双方在经贸、反恐、能源安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虽然这些广泛的合作并不必然与边界问题相关,但在这些领域广泛开展合作对促进双边在军事及边界问题上的互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就经贸合作来讲,中印两国合作的潜力非常大,可挖掘的空间比较广阔,而且有研究表明,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可以降低冲突的风险。就反恐而言,恐怖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全球问题,而且中印两国同样深受其害。因此,在反恐问题上,双方应当开展切实的合作:一是定期开展联合反恐演习。在此领域,双方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始,于2007年在云南昆明举行了第一次反恐联合军事演习,现在的问题是应将这一联合反恐演习机制延续下去。二是实现反恐合作的情报共享。双方应在恐怖组织的定义及承认上达成一定的共识,对双方确认的恐怖主义组织及恐怖主义分子进行属地监控监测并通报对方。三是中印应该积极引导多边反恐合作机制的建立。中东、中亚和南亚都是两国利益关切的重要地方,但这些地区又是恐怖主义泛滥的重灾区,两国有共同的责任推进在这些地区的反恐合作,不过单靠中国和印度,势必很难根除这些地区的恐怖主义,还应当联合第三方,尤其是当事国,以多边合作的方式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就能源安全来说,中印合作的空间更大。比如在维护印度洋能源通道安全方面,作为能源进口大国的中国和印度,在印度洋上开展合作不仅重要,而且对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的稳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来自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能源构成了当今中国能源需求的大部分,印度自身70%以上的能源也需要进口。因此,海运贸易与能源的安全成为两国一个共同而严重的担忧。两国只要携手合作,就能在应对能源安全方面扮演关键性角色。与此同时,文化交流与合作更是增进中印战略互信的“软力量”。中印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文明古国,有着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及人文景观资源。在古代,双方的文化交流就非常频繁。与古代及近代相比,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明显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导致了目前两国文化交流不对称——经济交往大于政治特别是文化交流;中国缺乏对印度宗教的认知,印度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国、印度学者研究对方的视角偏重于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等领域,导致中印对文化共性的认同感差,严重影响了中印经贸、政治和外交安全的交流。因此,积极开展文化交流不仅对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对增加两国的战略互信也不无裨益。总之,通过在上述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从而为中印边界问题创造一种信任、友好的气氛,降低双方在此问题上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1] Ashok Sharma, Li keqiang, China’s Premier, Visits India on First Foreign Trip,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3/05/19/likeqiang-chinas-premier_n_3303558.html

[2] Robert Birsel, China Premier to Visit India, Pakistan on first foreign trip, http://news.yahoo.com/china-premier-visit-indiapakistan-first-foreign-trip-084611627.html

[3] Foreign Ministers from China, India gloss over border standoff at meeting in Beijing,Associated Press, May 10, 2013.

[4] China wants push to boundary talks,Hindustan Times, May 13, 2013.

[5] India—China Border Dispute, http://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war/india-china_conflicts.htm

[6] China,India hold their first joint military exercise[EB/OL]. http://en.rian.ru/world/20071220/93317399.html, 2007-12-20.

[7] 李涛. 加强中印文化交流 促进亚洲和谐发展——“第三届中国—南亚国际文化论坛”综述[J]. 南亚研究季刊, 2011,4.

猜你喜欢
边界问题中印中印关系
资讯
2019年中印贸易突破6300亿元
王毅回应中印分歧望双方打开心结相向而行
中印边界问题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有关知识产权保护边界问题浅析
中印两国关系的制约因素
中印商品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实证研究
推动中俄边界问题最终解决的诸因素
浅析“莫迪时代”中印关系的机遇与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