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琴,邵祖峰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西藏 拉萨 850003;湖北警官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34)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汽车时代以来,人类就开始陷入一场永无休止的交通事故的“战争”中。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人的交通行为素质、道路环境的交通条件与快速发展的机动化程度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交通事故率持续居高不下。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就提交了世界道路交通事故受伤的研究报告,并将该年的卫生主题日命名为“道路交通安全日”,随后在2010年又提出了发展中国家道路交通安全十年行的交通安全计划,旨在改善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安全状况。纵观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无论是国外学者的观点,还是我国公安交通管理实务部门的业务统计数据,都不无例外地表明人的过错或者失误是道路交通事故形成的主要原因,至少占到了70%以上。对于交通参与人,又可以细化为行人、机动车驾驶员和其他交通参与主体。考虑到道路交通事故中的机动车及其驾驶员相对主体性的强势地位,因此,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角度而言,机动车驾驶员理应承担更多的安全注意义务。再者,机动车驾驶员群体出于一种工作或交通出行的需求,他们与行人相比有更多的时间是在路面上,造成交通事故的时间概率、空间概率都会大大增加。因此,强化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创新安全教育内容与方法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也是一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生命周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节律现象,它类似于一个人或者生命体的一生的完整历程,包括出生、成长、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所有的生命体不断地交替重复着上述循环,保持着整个世界的延续。生命周期现象比较普遍,无论是企业还是一个产业,甚至是大到一个国家,都存在着一定的生命周期。只不过从管理的角度而言,他们都希望作为一个组织整体的生命周期出生与发展时期更为平顺,巅峰状态持续得更长。学者围绕生命周期现象,结合不同研究领域,提出了很多生命周期理论,比如企业(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组织生命周期理论、职业生命周期理论,等等。生命周期现象体现了管理的过程论与阶段论的观点。
对于驾驶员,既存在纯粹的作为生命体的生命周期,即人的生、老、病、死阶段,也存在驾驶员作为一种职业技能的生命周期。这里本文界定,驾驶员职业生命周期是指以驾驶员驾驶技能、心理、生理的成熟度为基础,对驾驶员开始接触学习驾驶直至退出驾驶的全过程做一个划分,分为学习期、实习期(或新手期)、熟练期、成熟期、衰退期等阶段(如图1)。
图1 驾驶员职业生命周期分段图
学习期是指驾驶员开始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直至获得驾驶证,对应的年龄阶段最小为18周岁,最大则为现阶段机动车驾驶证申领与使用办法规定的学习年龄上限,学习的时间长度对应着培训学习的周期。实习期是指对应初次获得驾驶证后的1年以内。新手期则主要是指获得驾驶证后2到4年的范围,这一阶段是驾驶员作为新手不断接触与体验不同道路交通环境与驾驶情景的阶段。熟练期是指驾驶员开始熟悉驾驶技能,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驾驶经验,能够做到对一定车辆、道路、交通环境组合的交通情景进行合理的驾驶操作匹配,对应的驾龄阶段为5至10年。成熟期则是驾驶员的交通心智充分成熟,驾驶心态趋于稳定,技术熟练,能够自如地处理各种交通危险情景,交通职业道德水平高,对应的驾龄阶段为10至30年。衰退期则主要是指驾驶员因为生理原因以及职业倦怠的影响,在心态上产生了麻痹,安全意识下降;生理上机能衰退,对驾驶情景所应产生的反应迟缓,操作不到位,此时的驾驶员应当减少驾驶出行的几率与一次出行的时间长度,对应的年龄阶段一般为55岁以后。上述年龄阶段的划分只是一个初步的大致划分,对于不同的人,甚至是性别上的差异,都有可能导致其周期分界点的不一样,但大多数驾驶员存在上述阶段的划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汽车的日益普及,学习机动车驾驶已成为一种时尚。此外,驾驶作为一项职业技能,也开始成为青年人求职就业的一块“敲门砖”。学习机动车驾驶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不一,年龄的梯度也不一样。但现阶段总体趋势是,驾驶员初次学习的年龄呈现低龄化的特征,年龄的分布范围主要以18至35为主。学习期驾驶员的任务主要是,通过交通安全法规以及安全驾驶常识的书面学习与考试后,再经过不少于20天的驾驶技能培训后陆续参加各项(科)考试。学习驾驶的过程是对交通法规、车辆以及安全驾驶常识由不知到初步了解的过程,考虑到年青人的特点,因此处于学习期的驾驶员的总体特点是:(1)对于学习驾驶充满好奇心,跃跃欲试;(2)对于学习过程所教导的知识与技能处于半知半会状态,理论上缺乏深度,感性上缺少实践;(3)大多数学员只重视驾驶操作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常识的学习,尤其是安全意识的培养;(4)鉴于学员工作、培训学校条件与培训监管不力的因素,学员实际上车操作学习的时间都比较短,操作技能往往处于不稳定期。
按照驾驶证申领与使用办法的规定,初次领证后的第一年为实习期。处于实习期的驾驶员由于刚刚从驾校培训出来,接触机动车驾驶的时间不是很长,驾驶操作的交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会遇到很多学习期间所没遇到的操作情景,对于一些问题的处理只是知道一些基本理论或者根本不知道,实习期间所驾驶的车辆有可能不同于学习期间所用车型。这一阶段驾驶员的总体特点是:(1)驾驶技能与所用车辆处于磨合期,经常表现为起步熄火,换档不平顺,甚至出现油门当刹车的现象,等等;(2)驾驶心理不成熟,有可能着急胆小,不敢单独上路;(3)对实际驾驶的道路交通环境与道路标志标线设施处于认知熟悉阶段,经常会出现一些小的交通违章,比如占错道、越线停车等;(4)驾驶经验极度缺乏,需要人陪练或告知相关的驾驶常识。鉴于以上原因,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明确规定:处于实习期间的驾驶员严禁驾车上高速公路行驶。
越过实习期,就进入了熟练期。熟练期是驾驶员经过初步的道路交通实地环境驾驶之后,进一步提高驾驶技能,磨练驾驶心理,熟悉道路交通环境与各种不同驾驶交通情景,积累驾驶经验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驾驶员一般被称为新手或者低龄驾驶员。据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析,低龄驾驶员是事故的高发群体。处于熟练期的驾驶员的特点总体如下:(1)驾驶技能逐步提高,对使用的车辆的操作技术性能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应付一般性的驾驶环境;(2)驾驶心理开始出现多极分化,一是过于自信的超速驾驶,或者违背一般安全规程的驾驶行为(比如打手机开车、不系安全带、穿拖鞋驾车等),忽视驾驶中可能遇到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年轻的驾驶员群体中;二是出于求稳的心理,持续锻炼技术,熟悉交通法规、交通环境与操作情景,这种心理主要出现在年龄相对较大的低龄驾驶员群体中;三是出现侵略性的驾驶行为,比如竞速、抢道、危险并线等,此类行为则主要出现在青年人群的低龄驾驶员中。
成熟期的驾驶员是指经过多年的实际驾驶,其驾驶技能、生理与心理完全达到一个合格驾驶员的标准。从整个驾驶员的生命周期来看,这一阶段是持续最长的时间段。成熟期的驾驶员的总体特点如下:(1)驾驶技能熟练,能够自如应付各种紧急危险的交通情景;(2)熟知车辆的技术性能,懂得如何进行日常维护,甚至能够自己动手排除一些小故障;(3)懂得交通保险与安全方面的法规常识,遇到事故处置有条不紊;(4)出于各种原因,比如经济利益驱动或者对于安全驾驶规程的麻痹大意,也会出现诸如超载、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违章行为,其中既有故意犯错的心态,也有出于老经验疏忽大意的可能。
衰退期的驾驶员主要是因为生理原因,导致其驾驶技能与反应方面出现问题而不再适合驾驶某种特定类型的车辆。衰退期的驾驶员总体特点是:(1)适合驾驶某种特定车型的年龄偏大,视力、听力、感知与反应能力变差;(2)驾驶员的身体素质变差,不再适合长时间、劳动强度过大的驾驶;(3)衰退期的驾驶员驾驶心态趋于稳重,但在驾驶操作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安全意识的培养与形成,它还应包括驾驶技能、职业道德、车辆技术性能与安全维护常识以及应急交通状况的驾驶方法处置等。这些知识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是阶段性的,有些内容的学习则是终身性的(比如交通安全意识的形成),需要持续进行。而且,随着交通法规与常识、车辆新技术的出现,与车辆驾驶相关的知识会不断地涌现,这些都需要驾驶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当然安全意识的培养与礼貌行车的驾驶职业道德养成则是重中之重。因此,分析现阶段的驾驶员安全教育状况,应当从学习阶段开始,剖析其中的不足。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的驾驶员培养经历过三个阶段,建国初期的驾驶员培养完全是严格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一对一的严格教育,指导师傅认为合格后方准出师,当时的驾驶员学习是一种精细培养的方式。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驾驶员学习开始进入培训学校,以小班教学为主,学习时间长达6个月,学员集中住宿管理,教学质量较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直至现在,出于满足大量的机动车进入家庭的需要,驾驶员培训学校开始遍地开花,学员数量急剧增加,培训的规定时间长度大大缩短。从理论上讲,足额保质保量地完成规定教学内容,应当是可以满足初级驾驶员的需求的,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总体来说驾驶员培训质量不过关。偷工减料现象严重,包括培训的实际执行学时不足;教学内容纯属应付考试,缺少其他相关的安全驾驶知识;教学管理不严,虚假打卡建档;培训方法以说教为主,缺少大量的实车训练,更有甚者还出现了驾驶证买卖的现象等。一批驾驶员毕业,就向社会提供了一批新的“马路杀手”。这既有培训学校的原因,也有学员的原因,更有考试监管单位的原因。
驾驶员培训结束初次获得驾驶证后,标志着其具备了上路驾驶的资格。作为新驾驶员,真实的驾驶环境与学习期间的环境大大不同,他会遇到很多驾校学车期间难以碰到的问题,需要独立地面对和处理各种驾驶过程中的问题,逐步熟悉或者重新揣摩驾驶技术要点。由于缺乏教练员的技术指导,容易犯错误,造成交通违章或者交通事故,往往以一定的代价作为所获取安全驾驶经验的成本。另外,驾驶员一旦离开驾校,基本上就进入了社会,不再有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相关的交通法规及安全常识教育,更不会去约束管理。驾驶员的一切行为全靠其自律管理,自我熟悉操作技能,自我学习和感悟交通安全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驾驶员的操作技能会逐步提高,但安全意识的培养与礼貌行车的道德则难以形成(容易受到恶劣交通行为环境的影响与诱导),这种安全教育的效果往往难以保证。现阶段,驾驶员群体的素质参差不齐,其自律性必然有所差别,必须要有一种约束管理的他律机制存在,帮助驾驶员快速成长。
熟悉期的驾驶员驾驶技能已经不再是问题,但安全意识以及对交通安全新法规的了解程度则需要进一步提高。熟练期的驾驶员是整个驾驶员群体的主体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交通流构成的主体。随着社会成员流动性的增强,大部分驾驶员不再隶属于某个单位,即使按照规则加入了某个驾驶员协会,协会对其的安全管理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对这一群体交通安全教育呈现出名存实亡的态势,组织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基本上是形式化的,仅应付检查。从个体角度而言,熟悉期驾驶员群体基于自己的驾驶经验,往往对自己的驾驶可靠性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基本上不愿意参加交通安全学习。即使是作为一个运输单位的专职驾驶员,迫于单位的管理压力,参加本单位的安全学习也是出工不出力,走过场表现一下而已。作为社会驾驶员的学习机会,只是在自己的驾驶证扣满12分的情况下,参加交通安全学校的课程学习。更有甚者,不少驾驶员为了逃避学习,不惜一切手段买卖交通安全分。
驾驶员教育本身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应当服从教育教学规律,做到保质保量,要有针对性。但现阶段的安全教育的内容与组织缺乏科学性。首先,安全教学的形式单一,主要以运输单位开会学习文件、教练讲授、看电视片为主,缺少创新性多层次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其次,安全教育的内容缺少针对性,没有做到分层次地按需提供素材,新老驾驶员一起学习同样的交通安全知识,千篇一律。再次,安全教育的效果缺少考核与反馈机制,合理的考核方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及时地向学员反馈学习效果有助于学员查漏补缺,在现阶段极度缺少这种考核与反馈机制,即使部分单位有考核机制,也存在执行不严的问题。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获得新知,改善心智,塑造行为。教育应当有的放矢,做到分层次,有针对性。从群体上讲,驾驶员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很多不同类型,如本文的按照驾驶年龄与驾驶技能的熟练程度分为学习期、实习期、熟练期、成熟期与衰退期,按照驾驶员是否职业性分为职业驾驶员和非职业驾驶员,按照驾驶员的单位属性分为运输单位驾驶员与社会驾驶员,还可以按照所驾驶车种属性、驾驶员性别与实际生理年龄进行细分。这样就可以构成一个多维的驾驶员分类矩阵。对于不同细分种类的驾驶员,其学习的需求与条件是不一样的,作为管理者和教学培训者,应当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素材与学习条件。这就是本文所提的基于生命周期的驾驶员多维安全教育策略的主旨之所在。
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驾驶员,其职业心态特征不同,培训学习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安全培训学习内容、方式与方法。不同时期具体的细化策略如表1所述。
表1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安全培训学习内容、形式与方法
1.明确交通安全教育主体需求及其特性,强化全程教育的理念
交通安全教育意义重大,它有利于提高交通参与主体的素质,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减少道路交通所产生的系列危害与后果,诸如秩序紊乱、事故频发以及交通堵塞等。作为交通安全主管部门必须认真对待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把它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对其进行全程管理,全程教育。首先,要基于一种双赢的思想,让管理者与驾驶员明确交通安全教育对双方有益,管理者获得好的秩序与管理效益,驾驶员增长了交通法规与安全相关知识。其次,管理者必须考虑到驾驶员群体分为不同的类型,在交通安全教育上具备不同的需求,学习的重点与条件的便利性也不一样,对于共性的问题集中教育,对于个性的问题个别回答。再次,设计的安全教育内容要具有实用性,符合客观实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对本区域交通秩序状况评价、交通违章与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驾驶员群体的不同类别找出该类驾驶员存在的问题,定期发出安全通报。
2.开辟多种渠道,创造安全学习环境与条件
开展安全学习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学习机会、学习场所和学习意愿等。不同的驾驶员的学习条件是不一样的。目前大多数驾驶员处于一种流动性的状态,基于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难以有条件开展安全教育。为此必须创造条件,迫使或者方便驾驶员开展安全学习。首先,在学习机会的提供上,对于有单位的驾驶员则主要依托单位的安全组织定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对于没有单位的驾驶人员则可以依托社区提供交通安全教育的服务。作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则要充分抓住驾驶员年度审验、换证、交通安全扣分满12分再次学习的机会,扎扎实实做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强调驾驶员必须学满规定的学时并通过一定的课程考核。其次,在学习的便利上,单位或社区的交通安全教育可以提前预告,让驾驶员早做准备;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以公安交通安全宣教部门为主导者设立交通安全教育论坛、博客,为驾驶员提供网络自学与交流的平台;对于群众性自发性建立的车友论坛、本地热线,交通安全宣教部门要积极介入,搞好宣教工作,正面引导驾驶员情绪;对于身处异地的驾驶员,可以委托当地交通安全管理宣教部门配合进行,对于所取得的安全教育学分给予认可。
3.突出部门配合,强化监督检查与管理
驾驶员安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自律问题,但的确存在少数驾驶员心存侥幸,忽视安全,以种种理由推诿安全学习,这就需要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督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按照法律的规定,驾驶员安全教育问题已经是全时空的了,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一个事件或一个重大问题发生时,如果人人有责,其实质就是人人无责,难以找到具体的责任追究人。因此,从落实驾驶员安全教育的角度而言,应当强化对这些部门的安全教育工作的监督力度。从现阶段看,新闻、广播、电视等主流大众媒体在交通安全宣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但从受众的群体来看只是整个驾驶员群体的一部分,比如出租车驾驶员、部分交通台的爱好者。对于驾驶员所属的其他主体,比如单位、社区,则应当将驾驶员交通安全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年度工作内容,公安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定期以安全社区、安全单位先进评比的方式,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4.加强驾校学员培训的监督管理,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课
驾校是驾驶员准入的第一关。在我国,机动车驾驶还是被认为是一项高度危险的活动,对于从事这一项活动的人必须实行资格准入,包括一定的身体条件、心理条件和驾驶技能条件。前已述及,我国现阶段驾驶员培训市场潜力巨大,驾驶员培训学校遍地开花,对待培训工作缺乏规范管理。不少培训学校条件简陋,缺少规范的培训场地与合格的教练员,在培训时间上打折扣,培训内容上避繁就简,单车超额配备学员,应付式教学现象严重。规范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加强监督,整合驾驶员培训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现阶段,作为主管驾驶员培训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强化驾校的硬件资质审核,重新制定驾驶员教学培训大纲,保证教学内容与学时。为防止虚假培训现象出现,主管部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学员举报机制,对于发现的违规者,要严加处置,限期整改,否则予以取消其培训资格。作为驾驶培训管理部门应当严格考试制度,建立完全的电子化考试体系,杜绝人情风。对于路考环节,可以使用专用考试车型,采用监控器,全程监督考试过程,防止腐败情形发生。
驾驶员安全教育是一项应该长期坚持不懈的基础工作,是做好道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我国驾驶员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道路交通安全法也对此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现在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实务部门对此也做过一定的探索,但没有注意到驾驶员群体培训教育的需求特性,缺少细分性,使得教育的针对性明显缺失。进行驾驶员细分是改进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是目前小班化教学的现代理念。基于生命周期的驾驶员细分是借鉴生物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的一种假设,将驾驶员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学习期、实习期、熟练期、熟悉期和衰退期是合理的,但对于培训需求特性的描述还需要进一步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才显得更加科学,这也是下一步所需要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