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刘芳明 田玎玎
【摘要】中国的油画界发展至今人才辈出。写意油画的个性化发展势头喜人。白羽平以其极具创造力的绘画语言活跃于中国油画界,并展现了较为突出的个人风格。
【关键词】油画;白羽平
中国的油画界自六十年代以来,有长足的发展。中国早期的油画由于受到苏联等国风格的影响变得极端写实,写实风格是当时流行的主旋律,中国油画的个性化发展也由此受到了禁锢。当时,中国一部分先锋艺术家受到西欧抽象画风的影响,跳出写实的圈子,开创了中国写意油画的先河。本文主要对艺术家白羽平展开介绍。
白羽平(1960-),满族,山西右玉人。擅长油画。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同艺术学校,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协会会员,油画《大田园》入选油画风景展,《土原上人家》获第8届全国美术展奖,《流云》获首届风景画展三等奖,《绿风》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一个和煦的早晨》入选全国第三届体育美展。
在现今的中国油画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成长起来的一代恰风华正茂,充当着主力的角色,画家白羽平就属于这一代,近的来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活跃已经越来越受到同行内外的关注了。
从那时候的中国油画家来看,他们虽然各自不同,愈至近年愈趋于多样,然而从中仍然可以发现一种中国式的共同特征。他们一般出生在“文革”开始前后,受到早期的生活锻炼,但应有的正常文化教育不足,于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新形势下憋足了劲头投入学习,并且一开始就在开放的空气下接受多样的文化滋养,他们往往把学习与工作并重,造就了他们普遍的独立从艺的能力,即使原来的学养不一定很充分。他们之所以在油画上坚持下来,是自觉选择这心爱的文化领域当作事业追求的结果。因此能够克服困难不断精进,并且在现时热闹的文化环境中自觉思考和找到自己的取向。比起老一辈来,他们的现代性格和现代作风的优越性是显然的,而比起更年轻的一代来,他们又更有经验,见识和正在走向成熟,人们可以从这里看到中国油画事业承前启后的有生力量。
白羽平属于艺术队伍中的这一部分。
由白羽平07年的作品《深秋》可以看出,白羽平通过大胆的用色,粗犷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大面积的深浅对比使画面富有立体感,十分大气。他将秋天树叶凋凌的感觉描绘的十分传神。树是一气呵成,干净、利落、带有写意的风格,不是有着深厚功力的画家是做不到的。写意其实是很悬乎的概念,似乎只要有意便不需要形了。很多人对写意并不很了解,觉得写意是画家自己的一种理解,思想也只在于画家本身,但是像白羽平这样的画家,就明明白白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了看画的我们,那种凄凉的冷秋让人无不为之震憾。
白羽平的绘画特色都体现在作品的风格里,成为深藏其中的构成因素。他的风格并不能由于有具象的再现而被随便地归于写实主义,其实应该说处于写实写意间,有强烈的主观精神要求支配着形式变化作用,他的色彩浓重,笔法拙而有力,喜欢“乱头粗服”,意象的空间展开得宏大以至空阔,这就形成粗化的气度或气质。白羽平近期作品中其关注光源色与固有色并置的作用,关注材料与工具手段的表现潜力,借认为其绘画语言笼罩上浓郁的个性化色彩。然而,分析其作品,我们看到白羽平油画的个性语言,并不表现在某一格调的语言的永恒追求上,而恰恰表现在对“已有”的不断遗忘和对材料、工具、本色、本质的追求与表现上。
在“文本意识”这个层面上,白羽平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语言的实验与实践,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新气象。在《古源》、《高原》、《秋初》、《乡路》、《大平原》等作品中,画家重临了先人们的题旨意意境,凝神体会着黄土高原的文化风韵,再将西方油画的材料,工具的优势与性能与现代意识,现代情感,现代“语言”表现方式相匹配,为当代油画语境造成一种特别的格调。油画的基本操作等段一笔触肌理,刮痕,厚涂与堆积等,在他不经意的运用之后,变得十分富于形式意味和语言魅力,特别是油画语言被赋予一种形式感之后,更加体现出一种语言的自觉和回归油画太体的趋向。
可以说,白羽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语言”上找到了“自我”。
分析作品,不难发现,白羽平对“语言”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越了形象塑造与具象表现层面,他要求自己在作品上必须获得和创造自己的语言,即纯粹人性语言,继而白羽平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认识到,绘画语言是可以被实验的,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它具有无限的活性与可能性。画家可用有限的符号组织编制,化合与演译出无限丰富的意蕴,这些语言结合在一起或安排在一定的位置上之后,产生的是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可以肯定地说在白羽平那里,语言具有纯粹的形式意义,它自身的节奏感、色彩感、亮度、美感以及种种不可言说的东西,就足以具有独立的自身的审美价值。
结语
艺术家让人佩服的是什么?他手里拿着一张白纸,一张人人都可以拥有的白纸,一根画笔,一根街头巷尾可见的画笔;但是经过他的手,这纸就成了国宝,就被博物馆永久地珍藏。人们佩服,惊叹的是不起眼的一堆东西,经艺术家之手就有了永恒的魅力和不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中国油画二十家》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白羽平
[2]《美术家》湖北美术出版社
[3]《中国油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曹力
[4]《现代艺术潮流中的戴士和》艺海朱正言
[5]《画我所爱》中国美术馆范迪安
[6]《美术研究》湖北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高刘芳明(1990-),河南郑州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1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及其理论;田玎玎(1990-),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