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昀琦
【摘要】动画的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动画片: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形态而成的为电影的一种类型,可以说是一种特殊形式,动画片与常规电影的不同点是:拍摄对象本身不是生命体而是用造型艺术手段制作的假定性形象,即美术范畴的形象,萨杜尔对动画片的解释是“以画平面上的图画或者立体的偶以及物品作为拍摄对象的电影”(摘自世界电影史)。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他有叙事、审美双成功能。动画片作为描述事件的手段利方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强大的综合艺术基础上的技能。影视动画:即影视三维动画,涉及影视特效创意、前期拍摄、影视3D动画、特效后期合成、影视剧特效动画等。制作人员专业有计算机、影视、美术、电影、音乐等。影视三维动画从简单的影视特效到复杂的影视三维场景都能表现的淋漓尽致。进入到崭新的21世纪以来,中国的动画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美国、日本的电影动画得到普遍认同和接受,成为举足轻重的类型片以及动漫画产业蒸蒸日上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动漫产业发展;环境分析;创新
一、动画的起源与发展
动画及多媒体产业具有当今知识经济的特征,涉及文化、艺术、科技、传媒、出版、商业等多种行业。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形成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结构,为动画及多媒体产业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5年全球动漫产业产值达2500亿美元,而与网络游戏、动画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则在5000亿美元以上。近年来,我国动漫市场也呈快速发展态势,就网络游戏业来看,根据艾瑞市场咨询最新推出的《2004年中国网络游戏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仅为3.7亿元人民币,2003年,已经达到了25.5亿元,2004年,达到了39.1亿,比2003年增长了46%。到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已超过80亿元人民币,即从2001-2006年,复合年增长率达92%。
伴随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必将更为广泛,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既精通职业技能,又具有创意、策划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将会大受欢迎。中国巨大的动画及多媒体市场和中国相关专业人才奇缺形成的巨大矛盾,无疑给中国动画及多媒体教育带来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把握住这个契机发展我国的动画及多媒体教育是当务之急。
二、动画传播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画片的传播途径越来越多,其中主要的传播形式有电影、电视和其他新型媒体传播形式。长篇影院动画片的长度和常规电影的长度几乎是同一标准,一般为90分钟,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精美的画面、生动的情节、紧扣主题的配乐。例如《埃及王子》的对比构图方法,背景建筑宏大雄伟且始终处于暖色亮光中,而前景的人物渺小而又处于暗部,加上皮肤的棕色,显得更加无助。另外片中的色彩冷暖对比原则更使整个片子美感倍增。《幽灵公主》的音乐可以说非常恢弘,空旷的。画面上拉开群山大地的远镜头,管弦乐队奏出浩瀚宽广的乐声,那感觉是让人心胸一荡的。
三、美国、日本、中国的动画的风格流派
美国的动画片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它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生动有趣,人物性格鲜明,音乐优美动听,引人入胜,特别注重细节的刻画,做到了雅俗共赏,适合绝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口味。多以大团圆结局,悲剧性的影片很少,努力迎合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人物造型设计规范,与生活中的原型差别不大,形象优美。美国商业动画的发展全球瞩目,艺术动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欧洲,但美国的艺术动画也有所发展。美国有名的电影公司有梦工场、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汉纳,巴贝拉公司、米高梅公司、福克斯公司、派拉蒙公司。美国早期和中期动画片以表现绘画的动作为影片主体,近期动画片采用新技术比较多,以讲故事为主体,绘画与动作不再是影片的主体。在当今世界,唯一能和迪斯尼王国的动画相抗衡的是日本的动画。日本动画电影在20世纪30年代和战后60年曾经有过电影黄金时代。日本动画的初始阶段1917—1945年,日本第一部有声电影卡通是政冈宪三和他的弟子濑尾光世于1933年完成的《力与世间女子》,第一部长篇动画师濑尾光世于1941年执行的片长为37分钟的《桃太郎的海鹫》。日本动画民族化与国际化、现代化,日本动画最初是模仿美国的迪斯尼等著名动画公司的作品风格及制作手法起家的,但随着制作成本的下降与制作质量的提高,形成了现今的风格。题材具有多样化,日本动画在成为了日本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同时它的题材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创作的主题和题材上,日本动画不再单纯的注重过去,而是转向现在,转向世界和宇宙,用新的观念和方法去创造。造型风格化与动作风格化,美少女和机器人作为日本动画的两大要素,也成为其独有的商业符号。
中国动画萌芽和探索时期1922-1945年,以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动画人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动画片的开山始祖。中国动画片主题传统,美学观念、内容民族化,从我国的动画电影整体看,美术思维却大大胜于动画电影思维,动画表现的主体偏重于绘画语言,而电影语言退到了第二位,中国的风格的叙事方式重形式而不是重电影的手法,重教化结论而不重叙事过程,重教育性的结局,而不重欣赏的过程。
参考文献
《动画的时间掌握》:作者:(英)哈罗德·威特克等著、陈士宏等译中国电影出版社
《动画概论》:作者:聂欣如复旦大学出版社
《动画电影探索》:黄玉珊余为政编著,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公司199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