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研究

2013-06-26 01:18胡晓瑛
科学导报·学术论坛 2013年4期
关键词: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胡晓瑛

【摘要】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淀深厚。对于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佳的选择就是走向市场,逐渐形成产业。构建长效保护与开发机制,构建商业运作模式,形成整体规模,打造独特品牌。实现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的跨越。

【关键词】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开发

河南地处中原,有九朝古都开封、十三朝古都洛阳、殷墟安阳等,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对于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佳的选择就是走向市场,逐渐形成产业。我们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才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才能为传承人提供更好的保护、传承条件。

一、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的优势分析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名城众多。在国家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就有22项,占总数的3.8%。不论从数量上还是类别分布上都有许多优势。除了形态的多样性外价值也很高,而且遍布各个领域,具有品位高、种类多、价值大、分布广、参与性强、娱乐休闲功能完备等特点。

(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优势

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地域优势,这里曾经是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神话传说、民间美术中都有诸多体现。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所涉内容皆可追溯到远古时期。这些古老的民间传说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民间美术中有浚县泥咕咕,是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捏制泥玩具的历史已有千余年,是为了纪念在隋末瓦岗军起义中浚县阵亡的将士。浓郁悠久的历史特色使得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创意产业转向初现雏形

目前,河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趋势明显,产业集聚初步显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有文化产业集聚区二十余个,经省政府确立有6个“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各地市还有数量众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的项目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提供很好的发展场地。产业聚集区的打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向文化创意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

(一)完善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和评估体系

制定与文化产业统计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的评估、监测、规范等管理机制,并且结合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才能够促进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符合国家统计任务的需求。只有进一步完善省文化产业的评估体系才能更好的促进非物质文化产业的保护与发展。

(二)构建长效保护与开发机制

努力构建政府、大众、企业和学者共同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体系。政府应做好立法和宏观管理,尽快出台针对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例,对保护对象、保护手段和法律责任等进行界定。如:制定优惠开发政策、建立健全监测评价体系和科学的运行体系、整体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传承机制的完善等,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专家学者指导作用。鼓励企业投资合作、大众共同参与,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与开发机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纳入到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教育框架中,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商业运作模式

构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形成整体规模,打造独特品牌。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可以采取以下2种模式:(1)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恰当的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双赢的选择。(2)展示体验模式。展示体验模式是通过展示成品、展示制作流程及游客亲身参与来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模式。我们可以在出售具有本地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产品时,采用前店后场的经营模式,集作品展示、销售、制作、休闲娱乐为一体。游客通过亲自动手体验制作的乐趣,使游客从产品的附加值上得到满足,通过亲自参与体验到其中所包含的智慧和附加值,心甘情愿的进行消费。另外还有形象经营模式、节会旅游模式、主题公园模式、品尝体验模式、休闲演艺模式等。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文化活化石”之称,是依附于人身上的一种文化形式,人亡则亡,靠的是一种一种师徒之间的言传身带,如今的年轻人觉得土气,不愿从事这些职业,因此许多项目出现了人才断层,使这一文化形态濒临失传,甚至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离不开传承人的培养,现提出几点建议:(1)明确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使用体系、培养体系。(2)营造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健康成长的环境。(3)建立多元化的激励保障机制和财政资金投入机制。

(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

近年来河南有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品牌遭遇外地抢先注册,如清明上河园、天波府、愚公故里、少林寺等。这些例子证明我们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通过保护知识产权促进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全社会公民对知识产业的认知,加强维权意识,逐步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风气。

三、结语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丰厚,从朱仙镇木版年画到黄河澄泥砚,从开封汴绣到洛阳宫灯,还有凝聚高超技艺的钧瓷烧制等无一例外地呈现出深刻的“文化记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能够促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发展和战略提升,实现河南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的跨越。

猜你喜欢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相中原
Jokes Today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74年前的河南大饥荒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