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若良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观察力是学习写作的基础,而观察力的写作实践教学的开展在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精神;观察力;基础;兴趣
观察力对于写作非常重要,为了学生能入实际进行写作训练,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我贯穿了“以写为主,以讲促写,一说、二读、三写、四评”导入教学模式,达到了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
步骤如下:
导入:让一学生朗读文章《假若给我三天光明》。问: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观察是用眼睛看吗?
一、回顾:引导学生认识智力和能力的关系
智力是大脑的功能,体现为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能力是人们解决某方面问题的本能。智力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智力的运用。
二、什么是观察力?怎样观察?
(一)什么是观察?
观察是作者接收信息的窗口,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活动。
(二)观察就是用眼睛看吗?(讨论)
一个人接受信息有三种分析器:外部分析器、内部分析器、本体分析器。
1.外部分析器
视觉一一通过眼底的网膜形成视觉;
听觉一一通过内耳的螺旋腔(蜗牛壳)形成听觉;
嗅觉一一通过位于鼻腔的密布嗅神经的棕色粘膜产生嗅觉;
味觉一一通过位于舌刺、舌穴和味蕾的味觉神经产生味觉;
肤觉一一肤觉是一切感觉之母,只有“觉点”才能产生相应的触觉、温度觉、痛觉等感觉;
2.内部分析器:内脏器官的感觉。比如:胃疼、肚子疼、空气污染会让人窒息,口渴有渴觉,疼痛有痛觉。[例]《十字军骑士》:“马鞍经他双脚一踢,滚了好几步远,于是,这个不幸的十字军骑士的躯体就沉甸甸地吊在那里。只有极短的一刹那工夫,他好像听见一种窒息的、喷鼻息的和咆哮的声音(按:窒息气阻)。接着,那可恶的吸血鬼就向他扑过来,摇着他的身子,然后用它的牙齿撕开他的胸口,剥开他的心来(按:心肌缺氧)。后来,虽然他两只眼睛的光芒就要熄灭了,却还看见一些别的东西;哎哟,死神已经成为一片白茫茫的浮云,慢慢来到他的跟前,拥抱住他(按:精神恍惚)最后用一层阴郁而紧密的帷幕把他团团围住,把一切都盖住了.”(按:丧失知觉)
3.本体分析器:动觉被称为第六感觉,是筋肉感觉、腱觉、骨节感觉、平衡感觉、旋转感觉、晕眩感觉等感觉的总称。
(三)观察力强的人是因为感官特别敏锐吗?鹰与人的观察力孰强?(讨论)
观察力的形成离不开感觉器官,但是观察力的强弱却不完全取决于感官敏锐的程度,而是由下列五种因素决定的:
1.感觉知觉;2.定向注意;3.思维参与;4.情感介入;5.联想想像。
要特别注意两个因素——观察的决定性因素:
知觉:观察的基础;思维:决定观察水平高低的关键
(四)怎样进行观察?
1.调动所有感官和分析器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若能运用被一般人忽略的感官进行观察,往往会有新的发现,使文章增加新意。
【例】陈文和《花开的声音》
2.集中注意力,用心观察,细致观察,才能有新的发现。
【例】杜甫的名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大雨来临之前先有小雨滴,氧气不足,鱼儿露出水面吸氧,燕子要归巢时微风刮来,燕子斜飞。)(《水槛遣心》)
3.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使客观事物染上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主观色彩。
刘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精心选择观察角度,使作品以巧取胜,使景物以新的姿态呈现在读者目前。
微观观察:雨果《笑面人》
被冻死的母亲:“……两只赤裸裸的乳房令人触目伤心。它们已经尽了自己的本分。上面印上了一个现在已经没有生命的人曾经把生命传给另外一个人的伟大的烙印!在这儿,母性的庄严代替了处女的纯洁。在一个奶头上有一粒白色的珍珠。这是一滴冻成冰的奶。”
三、看照片,细观察
(一)学校大门。对学校的总体印象,校园文化和精神的最直接体现。
(二)运动场。学生运动休闲场所,年轻人朝气的具体表现。
(三)校园一角。一步一景,花意盎然,是生活学习的地方,更是创作灵感的来源。
四、构思和写作
(一)构思。简要提示,用随机、宏观、微观、静态、动态、主观观察的方式,综合运用各种分析器和观察手段:选择观察对象,围绕观察对象进行写作;凝练语言。
(二)创作。学生进行创作。
五、小组讨论和朗读
(一)小组讨论。按照写作课训练小组,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做代表。
(二)作品朗读。五组同学分别进行课堂诗歌朗读。
六、现场评述写作的得失
点评得失,让学生感悟“生活的外延有多大,写作的课堂就有多大”的写作学习意义。
七、小结
注意从四个方面进行修改:第一,梳理材料,调整行文顺序;第二,在写作过程中恰当的融入自己的观感;第三,磨练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在平实中求生动;
最后,再给文章命题,取一个醒目的标题。
课后作业:完成和修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