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雅琳
在日常听力过程中,经过调查访谈发现学生们的听力笔记存在很大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反映,记笔记干扰了他们对听力的理解,一心不能二用,但是不记笔记,大脑的短时记忆能力又不足以完全记住所有听力内容。听力中记笔记的过程,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们缺乏对笔记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系统的笔记方法。例如记笔记贪多求全,企图逐字记录,结果笔记变成了听写。还有笔记格式,笔记符号不规范不系统问题。这些小细节极大地影响着学生们的听力理解过程。为了规范学生的听力笔记行为,更有效地提高听力水平,本研究进行了为期8周的口译笔记法听力训练。
口译笔记法是否比一般的听力笔记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以高职院校英语专业3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听力水平前测筛选出来的听力水平相差无几。将30名学生分为两组,每组15人。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对照组的同学在听力训练实验过程中按自己的习惯喜好做听力笔记,实验组的同学则进行口译笔记法听力训练。
研究初期,首先应当帮助参与者树立关于口译笔记系统的一些基本认识,并且普及一些基本的口译笔记符号。
1.对口译笔记的功能的认识。第一,帮助减轻译员的脑力记忆负担。口译活动中单纯凭借短时记忆不足以应付信息量极大的口译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口译笔记来弥补大脑短时记忆在准确性和持久性上的不足,确保口译的流利性和正确度。在口译听力理解的过程中,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有限的,要完全依靠记忆力记住听力中的全部信息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有必要依靠适度的听力笔记来辅助记忆。听力笔记是辅助人脑进行记忆的一个有效手段,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第二,帮助减轻译员的心理负担。口译活动由于其即时性,现场性,多变性,很多译员容易紧张而失常发挥,有了笔记的帮助,就能缓解部分心理压力,保证口译顺利进行。第三,帮助译员组织源语言信息促进理解。在信息分析阶段,口译学习者需要把握源语言的整体意义和逻辑结构,掌握脱行抓意的方法以及区分信息层次的方法,并且要对信息进行听辩理解和筛选整理。此时口译笔记能够帮助译员组织源语言,并且加深理解。第四,帮助译员集中注意力等等。口译笔记能够帮助口译员集中注意力,抓住中心思想,综合归纳线索,理清逻辑,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2.对口译笔记过程的认识。口译者在进行口译笔记训练时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意义分析、简要记录和传递信息。在意义分析过程中,首先口译员主要关注听力中包含的意义,而不是仅仅听孤立的词语、句子等罗列出来的语言表层结构,而是要抓住句子的深层结构,即要摆脱形式,抓住意义,把握句子与段落的实质,而非太过于关注语言的表层结构。其次口译员还应当把握听力中的内在框架结构和逻辑关系。最后,口译员应当对发言人的意图有一个准确深层次的把握。简要记录就是指用最少的关键字符和笔画表达最丰富的含义。参与者必须明白听力笔记只是记忆的辅助手段,它只是用来提醒、激活记忆,而不是代替记忆。我们不能把记听力笔记和脑力记忆听力信息本末倒置,在听力中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对听力信息意义的听辨理解是重点,记听力笔记应当是信息分析的产物。因此我们要求口译学习者,尽量使用符号图画来记笔记,多划少写,简要记录。在不影响阅读的基础上,笔记越简单,记录速度就会越快,相应的就有更多的时间去用耳朵听和用脑力进行思考。不能把听力笔记变成听写。掌握了记笔记的技巧,是完全能够实现脑记和笔记的协调的。信息传递阶段,口译者可以通过阅读笔记来帮助自己提取保存在短时记忆库中的信息,进行口译表达。
3.对口译笔记原则的认识。口译笔记一般有五个基本原则:纵向记录、换行缩进、标明分隔、简约疏朗、凸显逻辑。第一,纵向记录:即笔记的内容要竖向书写,一个意群占一行。通常笔记本是那种可以一只手拿在手里的,比较窄的上翻页的便签式笔记本。第二,换行缩进:即使用缩进的阶梯状排列,每记录一个新的意群就要另起一行。第三,标明分隔:即当一句话或者一个较大的意群结束时,需要在结束处做出明显的标记,以使笔记一目了然。第四,简约疏朗:即笔记不要记得太密,一行可以只写一两个字,字写得太多太密,不容易把握重要的信息。第五,凸显逻辑:即笔记中应当反映逻辑关系,有逻辑能够使促进听力理解。逻辑关系犹如路标,它能够帮助译员更好地把握原文。
此外,还有对口译笔记内容的认识,包括重要信息和逻辑关系两方面。
4.对口译笔记符号的认识。
口译笔记中,出于快速记录的需要,与单词缩写等形式相比,相对来说更为简化的符号线条使用的频率更高。符号的种类多种多样,口译学习者应当根据需要选择符号。在口译笔记中,经常会被使用到的符号类型有:趋向符号,数学符号,逻辑符号,图形符号和惯用符号等。第一,趋向符号。常见的趋向符号有“→、←、↑、↓、↗、↘”等等。这一类趋向符号不但可用来表达数量上的增减,还可以表示程度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从低到高,从坏到好的等趋势,可以在广泛的范围上进行运用。第二,数学符号。常见的数学符号有“=、≠、≈、>、<、+、++、+2、+3、-、[]、∈”等等。数学符号是世界通行符号,在口译笔记中大可以广泛使用,它们除了表示抽象的数学含义以外,还可以表示很多具体的含义,口译学习者需要灵活变通地应用。第三,逻辑符号。运用逻辑符号可以帮助口译学习者比较清楚地再现原文的逻辑关系,完整的把握原文内容。常见的逻辑符号有“∵、∴、∥、﹛﹜/()、∠、——、|、&”等等。如果没有表示逻辑关系线条,那么字词、符号都将没有意义,这些横线、竖线、折线以及波浪线可能蕴含非常多的逻辑关系。第四,图形符号。常用的图形符号有“∟、⊥、∽、┗、△、▽、♀、♂、☆、æ、×、√、⊙、□、☆、∪、o、#、口 -、口 +、o:”等等。口译笔记中可以运用的图形符号不计其数,在此不逐一列举。图形符号形式抽象,但是却隐含了丰富的涵义,能够为译员带来了很多的便利。第五,惯用符号。常见的惯用符号有:“?、!、∞、A、A﹢、A^、$)、:(、> <、~、@”等等。惯用符号是译员们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它是译员们智慧的结晶,我们在借用众人总结出来的各种符号的同时如能自己不断创新,创造出最适用于自己的既简单易懂又清楚明了的符号。
5.口译笔记法训练。第一,时间安排。参与者在每晚固定的20:00到21:00之间进行练习。高质量高效率的笔记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时间的定时定量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学员还必须每天分析自己的笔记与优秀笔记之间的差距,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可形成自己的笔记系统,半年左右可形成自己的口译笔记风格。第二,实验组口译笔记法练习步骤。(1)参与者听录音,连放三遍无停顿,听力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记笔记。(2)参与者再听录音,在单句处停顿,此时教师与被试一起做笔记,分析笔记,学习优秀的口译笔记范例,互批互改,共同改进提高。(3)参与者再次听录音,让口译学习者再次做听译笔记。经过对相同内容进行多频率的笔记分析比较与练习,学员便会对所练习的内容记忆深刻,便能在之后遇到类似主题的口译内容做到快速反应。只有坚持不断地练习才能够使初级口译学习者较快地掌握通用的笔记系统并且在此基础上创造自己灵活易懂易记的笔记符号,最终形成自己的口译笔记体系。(4)注意力分配训练。在笔记练习中还应当注意训练分配注意力的能力,即训练注意力在脑记和笔记之间合理分配的能力,从而让口译笔记真正有效地起到辅助口译记忆。
实验结束之后,笔者对两组学生的实验前后的成绩作了统计分析如下:
表1 实验前对照组成绩分布
表2 实验后对照组成绩分布
表3 实验前实验组成绩分布
表4 实验后实验组成绩分布
从以上四个表格可以看出,在实验之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各个分数段的人数分布,所占比例以及平均成绩上均没有显著的差异。即实验之初,两组是几乎无差别的同质小组,实验的前提条件符合标准。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听力成绩提高幅度比对照组要高一些。
虽然小样本的实验结果证明了口译笔记方法对提高听力成绩的作用,但是由于本次实验的样本人数比较少,因此该实验是否可推广则需要更大规模的后续研究来进行验证。
[1]王丹.交替传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汪涛.英汉口译笔记法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3]任文.交替传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