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铁凝是当代文坛上一个重要的作家,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出现过很多的意象,铁凝借助意象来承载她的情感,而在众多的意象中出现较多的就是关于“棉”一类的意象。本文将以其具体作品中的具体描写作为切入点,探讨分析“棉”意象在铁凝小说中存在的作用与意义,对于铁凝来说“棉”是她筑起了对人性体贴和爱的暖墙。
关键词:铁凝 小说 棉意象
“每一个有独创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总是有自己的惯用的、几乎已经成为不自觉的心理习惯的、反复出现的观念(包括范畴)、意象。正是这些观念、意象里。凝聚着作家对于生活独特的观察、感受与认识.表现着作家独特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它们打上了如此鲜明的作家个性的印记。以至于可以在其上直接冠以作家的名字。称之为‘XXX的意象、‘XXX的观念,从而构成了我们所要紧紧抓住的最能体现作家个体本质的‘典型现象。”[1]铁凝就是拥有“典型意象”的作家,在她的作品创作中出现了很多有着丰富意义的“棉”意象,“棉”意象也总是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它有时是棉被,有时是棉花,有时是棉衣,但不论“棉”意象以何种形式出现,它都暗含着作者的创作思想,承载着铁凝对人性的体贴和爱。
一、“棉被”的温暖多情
棉,本是一种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如桃,里面有白色的纤维和黑褐色的种子,纤维是供人纺织和絮衣被用的。对于“棉”来说它是为人取暖、保暖的,没有生命,没有过多的含义,但在铁凝的创作中,“棉”已经不仅仅是为人取暖的,它变成了有生命,可以寄托人的情感象征物。
在铁凝的小说里“棉”是以不同的样子出现,“棉被”、“紫花袄”、“笨花”等等,不论“棉”以何种形式出现,它都承载了铁凝对人类体贴与爱。在中篇小说《午后悬崖》中,铁凝让“棉”以棉被的形式出现,小说对主人公韩桂心的母亲张美方囤积棉被的情节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说张美方与棉被恋爱了,张美方变成了“棉被狂”,张美方的业余时间都花在棉被上,采买棉花、采买被里被面和缝合被子,在韩桂心看来,张美方的行为是奇怪的,但是张美方却认为只有棉花才能给予温暖,犹如她对她的女儿韩桂心所说的“世界上什么都是靠不住的,能给你温暖的只有棉花” [2],在张美方看来,棉被是棉花形象化的,是一种更实际的温暖,张美方认为棉被越多,质量越好,就越能温暖人,温暖人的内心,她空出一整间的房间来放置棉被,而且将棉被塞的密不透风,在张美方的世界里,她认为棉被是可以抵御任何的寒冷,可以无所顾忌的向它取暖、避寒,黑石头村的冷犹如冰块一样留着了她的心理,让她害怕。而让张美方害怕、寒冷不仅仅只有黑石村,还有人们对他们母女的冷眼,她对自己说谎时内心的寒战,都使得她被冰冷包围,没有人能够拯救她,对于张美方来说,她是渴望温暖的,但是却害怕温暖的消失,所以她选择棉被,用棉花的轻柔和柔软来温暖自己的心。在中国古代,常常将女性说成是“阴”,而“阴”又连接着寒冷,在张美方的眼里,作为女人的她是害怕冷的,所以她宁愿让棉花淹没自己也不愿让寒冷淹没自己。从中就可以看到棉被在这里不仅仅是发挥自己的自然属性—供人取暖,也温暖了人心。在铁凝的笔下,棉被象征着可以给人温暖、供人寄托情感的事物。在铁凝的小说创作中,类似的棉被还在《无雨之城》中出现,女主人公有个习惯就是每周末睡懒觉,她的懒觉是以天为单位的,为了睡觉可以不吃不喝,在温暖的床上被棉被包围着她感到无限的安全,棉被为她营造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在棉被里她可以安心的做梦,享受年轻的时光,可以肆意的与爱人撒娇,而且不受打扰,在这里棉被象征了一个可靠、安全、温暖的空间。而在《棉花垛》《笨花》中,棉被出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温暖多情的“花房”,在《棉花垛》《笨花》中,都有钻花地的描写,无论是曾经年轻的米子、大花瓣儿还是后来的小臭子、小袄子,她们都延续着当地的风俗,她们每次钻花地,都进到了不同人的被窝里,棉被营造了这有着暧昧的棉被窝,在这里棉被象征着温柔、多情又温暖的“花房”,它的存在为孤独、寂寞、寒冷的守花人带来了温暖。在《笨花》里,同艾对于向喜拿回的棉被有着很独特的感情,这床棉被是同艾亲自为要从军的向喜缝制的,她花心思的为这床棉被上缝制“四蓬缯”,她想让棉被幻化成她来陪伴在丈夫的身边,她也想用这精心的缝制的棉被来让丈夫时时记着她,在这里的棉被已经变成妻子对丈夫爱的信物,它承载着妻子对丈夫的爱。而当向喜将棉被捎回笨花之后,棉被则变成了同艾对向喜的思念之物了,同艾睡觉用这床棉被,闻着棉被上向喜的味道来思念着丈夫向喜,这床“棉被”象征着是同艾坚守住的爱情,从前她和丈夫的那些恩爱,在她看来坚守住了这条老棉被, 就像坚守住了丈夫,“棉被”是承载了着同艾对向喜的爱,被同艾寄托了对向喜的思念与深情。
二、“笨花”的恬淡善良
笨花,是棉花的一种,听名字就可以感觉到它是土生土长的植物。铁凝的很多小说中都提到过笨花,在2006年她将笨花命名为她最新长篇小说的名字。对于铁凝来说,笨花不再是棉花的一个种类,在她的笔下“笨花”有着实际的指向也有着隐含的意义,它作为一个村庄的名字,包含着丰富的含义,“笨花”将笨重的劳动之基与轻盈的花之体态相结合构成一种奇异的意象,作为冀中特有的意象,“笨花”带着一种沁人心脾的温暖迎面而来,它承载着铁凝对人类的体贴和爱,象征了乡土人的恬淡与善良。铁凝在小说的扉页上就简单的介绍了笨花,在铁凝的眼里笨花不在是棉花的品种,它是一种精神空间,是一个可以有故事的乡村,文本开篇描写着笨花村的黄昏,说笨花村的“黄昏像一台戏,比戏还诡秘。黄昏是一个小社会,比大社会故事还多。”[3]“笨花村的黄昏也许就是从一匹牲口打滚儿开始的:太阳下山了,主人牵着劳作了一天的牲口回村了。当人和牲口行至家门时,牲口们却不急于进家,它们要在当街打个滚儿。打滚儿是为了解除一天的疲劳,打滚儿是对一整天悲愤的宣泄。”[4]在这黄昏朦胧的状态下,又响起了以鸡蛋换葱,买烧饼、酥鱼、煤油的吆喝声。铁凝向读者塑造出一个恬静安逸、朴实温润的中国式的乡村,“笨花”已经存在于铁凝的思想,成为了铁凝创作的空间。这样的村庄里必定会造就一批恬淡善良的人,如主人公向喜像一株“笨花”,他朴实简单,对人实在,他略懂诗书,读过“四书”、“五经”,后以卖豆脑为生。而恰逢乱世,他走入军营,戎马一生,却又回归乡土,他没有贪恋名利场,笨花的朴实简单、恬淡善良在他的心理种下了根。他对名利的淡薄、为人的善良都是“笨花”所给予的,“笨花”始终在他的心理,是笨花的温润、平实造就了向喜。笨花本身只是平常的冀中植物,它无法与洋花相比,但是它朴实无华,成为了冀中人们赖以生存的事物,它象征着一种力量,对于向喜这株绽开的“笨花”,他代表了笨花村的传统,他的成长给人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冲破花苞、冲破传统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属于笨花的。
慢慢的读者就可以体会到“笨花”不仅是一个村庄名字,也是铁凝对恬淡善良的一种表达。“笨花”是温柔的,娇弱的,多情的,却也是坚韧的。同艾,向喜的原配夫人,她拥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但她也拥有着“笨花”的坚韧执着,她可以容忍丈夫的另娶,可她也有着自己的坚持,她携子回到笨花,在没有丈夫的生活中,靠自己的坚韧来料理着笨花的家,抚养着年幼的儿子,同艾是恬淡的她愿意回归笨花,回归这尘土飞扬,炊烟袅袅,日做日息的乡村生活,哪怕是没有丈夫的陪伴与爱,同艾也是善良的,她对人和善,她接受顺容,接受取灯,接受小妮儿,在同艾的身上笨花的恬淡与善良更着平实。然取灯,这一在外地成长的笨花儿女也拥有笨花的恬淡与善良,她喜欢笨花,对笨花的一切都充满着热情,笨花的恬淡吸引着她,而她也拥有笨花的善良,她从不在父亲向喜面前提及自己的亲生母亲,她善良地对待着与她同龄的人,帮助小袄子上夜校,并在后来的抗日斗争中拉拢小袄子,让她靠近革命。她主动亲近孤僻的西贝梅阁,与梅阁做朋友,这些都是“笨花”恬淡善良的表现。铁凝借着“笨花”,来展示她笔下的恬淡与善良,来抒发她对人性的体贴与关爱,“笨花”这一象征,蕴含了作者更多的希望,也象征了人性美好的一面。
铁凝对“棉”意象是厚爱的,她借“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铁凝曾经说过,她希望找到一种简单、温润、朴实的方式来写人情的美,而在“棉”意象的书写中,她找到了对人性体贴的“棉被”,用“棉被”的温暖多情来捂热人的心,而“笨花”,则是铁凝怀着的一颗真挚的心,用她笔下的“笨花”恬淡善良来传达着她对人类生活的永远的爱和体贴。
注释:
[1]理群:<心灵的探寻>。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2页。
[2]《午后悬崖》铁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9页
[3][4]《笨花》铁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第7页
参考文献:
[1] 《午后悬崖》铁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
[2] 《笨花》铁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版
[3]《世俗尘烟中的“笨花”——铁凝长篇小说《笨花》的一种解读》朱育颖,《名作欣赏》,2008年3月
作者简介:高巧缇(1988-),辽宁鞍山人,渤海大学文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