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言东
引言:
当你阅读莫言的作品时,首先征服你的不是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而是作品中文章用词的语言。文中所用到的每一个词语,都非常的生动、活泼、具体,从来空洞、虚无。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好像在跳舞和歌唱,活鲜鲜水灵灵地来拉你,拽你,让你的灵魂无时无刻不跟随着他那语言来旅行和飞翔,让人心旷神怡,他的文章生动活泼和优雅细腻,潇洒蓬松,让读者阅读完他的作品,心情放松,像进入了一个梦幻世界一样。
本文从文章的叙事角度来分析和解读小说《生死疲劳》,分析莫言在艺术特色上的独特审美品格。特别对于文中的叙事视角---零角度叙事视角、内焦距和外焦距叙事叙事视角,在文章《生死疲劳》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将小说故事的情节展现的淋淋尽致,栩栩如生。小说中,将故事中的多个视角集中于一点,展现出其所蕴含的人生哲学和历史哲学。另外,文章在叙事手法方面,莫言也进行了多次创新,使得文章增色不少。同时一改空幻、迷茫的那种忧愁感,而是以一种舒缓、欢快的旋律,向作品中添加了几分清新和美妙之情感。在不施藻饰,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最求。
1.零角度叙事视角
零聚焦模式又被称为非聚焦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无所不知的视角类型,叙述者或人物可以从所有的角度观察被叙述的故事,并且可以任意从一个位置转移向另一个位置。莫言的《生死疲劳》采用零聚焦叙事为主,即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全篇采用零聚焦的叙事手法,叙述者由表及里深度全面剖析剧中人物的悲剧性命运。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文中有这样通过零聚焦模式描述:
他叉腰站在大门内,与蓝脸面对面,浑身上下透着威严。尽管我刚刚回忆了他敲牛胯骨时在我面前点头哈腰的形象,但人走时运马走膘,兔子落运遭老鹰,作为一头受伤的驴,我对这个人心存畏惧。我的主人,与洪泰岳对视着,中间距离约有八尺。我的主人出身贫苦,根红苗正,但他与我西门闹干爹干儿地称呼过,关系暧昧,尽管他后来提高了觉悟,在斗争我的过程中充当急先锋,挽回了贫雇农的好名声,并分得了房屋、土地和老婆,但他和西门家的特殊关系,总让当权者心存疑虑。
文中通过“他叉腰站在大门内,与蓝脸面对面,浑身上下透着威严”全视角的介绍主人公的动作和客观的介绍了自己与主人的关系等人物关系网,使得读者对这部分内容的人物关系网有所了解,使得真个小说的剧情更加精彩。
2.内焦距和外焦距叙事
内聚焦模式,就是通过聚焦人物的视角不能知道他人的内心世界在想什么,故通过另外的阐述形式,将非聚焦人的内心想法呈现出来,让读者对非聚焦人和聚焦人此时的内心想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外聚焦的客观叙事只提供小说人物的外部言行而不解释心理动机,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莫言是积极的探索者。他在小说《生死疲劳》中分别采用内焦距和外焦距叙事模式,将文章表现的栩栩如生,文中有这样描写:
她挑着互助、合作,看样子想去赶集。她对着洪泰岳撒娇,小脸儿黑黑的,仿佛一朵黑牡丹。通过“看样子想去赶集”的介绍,将她内心想法呈现出来,让读者知道他的内心想法,而才是故事中的洪泰岳未必是知道的,这里充分体现出了内聚焦模式叙述作用。另外,还有相应的描述,如:
那年头,人们赠送礼物,喜欢活物,譬如小猪,譬如小羊,譬如小鸡,政府发放奖品,有时也用马驹、牛犊、长毛兔。这里的对那些年,人们赠送礼物的介绍,也客观的描写了那个时代大家所喜欢的东西,让读者对那个时代时期的人们的爱好有了一个新的了解。
而外焦距在文中也有描述:
“黄瞳,你要管住她,你要改造她,让她改掉那些地主少奶奶的习性,你要让她下地劳动,不要让她四乡赶集!”
“听到了没有?!”黄瞳拦挡在秋香面前,说,“书记说你呢。”
“你们那里也闹合作社吗?”
“都是一个县长领导,哪能不闹?”花花悠悠地回答着。
文中通过黄瞳和秋香的对话,聚焦人物与他人的对话以及其外貌特征的描写,推测另一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够使得读者直观的感受到叙事者和其他人物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使得内焦距呈现出叙事张力和美学风格。让读者对整个事情的发生和主人公的内心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奠定了整片文章的“神秘性”和“传奇性”的叙事格局和感情基调。
3.反讽和调侃叙事手法
写到最惨烈处,往往笔峰一转,把读者带入一个貌似“尴尬”的境地,给人一个更广阔的想象世界和更复杂的感觉空间。如主人公被他的主人抱着头时,有内心有这样的想法:“我就是一头驴,一头很快就要长大、与主人同甘共苦的驴。”,文中通过反讽和调侃叙事手法将自己内心忠于主人的那种忠心,淋淋尽致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因新挂了铁掌、听了那么多赞语而高兴;主人因为听了区长一席话而欢喜。主人和驴——蓝脸和我,在金色的秋天原野上撒欢奔跑,这是我当驴之后最幸福的日子。和“是的,与其做一个窝窝囊囊的人,何如做一头人见人爱的驴?正如你干兄弟莫言的剧本《黑驴记》所写:新挂铁掌四蹄轻,一路奔跑快如风。忘却前生窝囊事,西门驴欢喜又轻松。昂起头仰天叫,啊噢~~啊噢~~啊噢~~。”
莫言笔下的悲剧打破了统悲剧审美观念,开辟了民间表述的新境界,推动了民间表述的演进与发展。另外《生死疲劳》在叙事中融入了民间艺术,使西方现代文学技巧与我国民间文学技法得到了有机融合,在民族化的道路上向前迈入了一大步。这种以“我”的主观视角的方式展开叙事,便于展开叙述和描写,打通时空,自由而随意地抒写体验,形成一种倾诉的效果。在具体的叙述中,作者或有意强化作品中人物的感觉,让作品中的人与物在自己的感觉中存在与行动;或刻意营造一种释放感觉的特殊氛围。莫言还将光、色、形、声、味、触、味等感觉和想象结合起来,将时间与空间、现实与幻想有机地揉合在一起,精确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4.总结
总之,多种叙事手法的运用,丰富和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另外,莫言的叙事手法创作对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毫无疑问,新一代文学在表达方式和人物创建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大多数新时代文学的背景下市区生活的叙事态度是在众人的眼中是迎合时尚,符合当代人们所需要的。像很多欲望文学,他们会使读者变得越来越演变为消费需求者。那些琐碎的小资情调和具有审美意义的倾向化模式,在莫言的笔下,都映射的令人向往和痴迷。在《生死疲劳》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在艺术特色上的独特审美品格。特别对于文中的叙事视角---零角度叙事视角、内焦距和外焦距叙事叙事视角,在文章《生死疲劳》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将小说故事的情节展现的淋淋尽致,栩栩如生。文章在叙事手法方面,莫言也进行了多次创新,使得文章增色不少。同时一改空幻、迷茫的那种忧愁感,而是以一种舒缓、欢快的旋律,向作品中添加了几分清新和美妙之情感。
参考文献:
[1]刘展.沉默的先锋—莫言小说创作轨迹探微.西北大学.2012..
[2]王娟.莫言小说与民间叙事.苏州大学.2007..
[3]宁明.论莫言创作的自由精神.山东大学.2011.
[4]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5]王者凌.“胡乱写作”,遂成“怪诞”——解读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当代作家评论.2006.
[6]王赫佳.论莫言小说的魔幻性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内蒙古大学.2012.
[7]高培华.《生死疲劳》的叙事艺术和文体特征.吉林大学.2008.
[8]韩大勇.浅析莫言小说创作的文体流变.吉林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