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感觉累,我该怎么办

2013-06-24 20:31章睿齐
农村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3年5期
关键词:李先生学会心理

李先生,45岁,机关干部。大学毕业后进入机关,从小城市的一名小科员做起,在40岁时调到北京,5年后被提拔为处级干部。在别人眼里,官虽不大,但很风光。可是,只有李先生自己能体会其中的苦乐悲喜。

从任命生效的第一天开始,李先生就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要管的事情越多,责任越大,每天提心吊胆就怕出问题。一周7天,他有4个晚上在外面应酬喝酒,回到家就倒头大睡,没时间和老婆、孩子交流,“不只是心累,有时候觉得身体也快被拖垮了。力不从心的感觉越来越强烈”。现在李先生最想做的事就是抛开文件和应酬,闭上眼睛休息5分钟。

冯女士,34岁,广告公司客户经理。她在北京一家大型广告公司工作,在北五环外刚买了房子,背上近100万元的贷款。她说自己“就像陀螺一样高速旋转着”。她每天早上6点起床,从未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现在满脑子都是还贷款和给孩子存教育基金,挣钱一刻都不能停。公公婆婆常说她不顾家。但除了拼命工作,她别无选择。

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尤其是心累,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人活得累的大部分原因来自于生存压力和自己的心态。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现代人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男人必须是孝顺的儿子、体贴的丈夫、严厉的父亲、优秀的领导、招之即来的修理工,甚至是服务到位的按摩师。女人则要是温柔的妻子、贴心的女儿、慈祥的母亲、优秀的烹饪师,甚至是勤劳的小时工。多重角色的扮演和巨大的生存压力,让人们很难不感到累。

另一方面,浮躁的社会环境让人产生没完没了的欲望:住大房子、开好车、买名牌……不断地和别人攀比,为了挣更多的钱,不断压榨自己的健康。这些都是活得累的重要原因。

要想缓解心累,光靠睡眠、休息是不行的。解除心累的良方,一般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逐渐健全人格。健全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有自尊心,对个人的成就有“价值感”;能进行适度的自我批评,既不夸耀,也不苛责自己;不为环境奴役,有自己的明确观点;能够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既了解自己的现状,又着眼于未来;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够适应环境需要而改变自己;在团体中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在不违背团体意愿的前提下,能够保持自己的个性。

二是正确评估自己。人对自我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估计和要求,不能对自己要求过高过急,凡事要讲求一个适度,根本办不到的事不要蛮干硬拼,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另外,还要善于接受现实中的自我,不因一点失败和挫折退却,也不因取得了一些成绩而过高定性自己。这样就可以避免心理冲突和情绪焦虑,使自己心安理得,保持健康。

三是学会适应环境。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生存的法宝,只有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才能快乐地生活,因为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只会导致烦恼接踵而来。当然,若长久的心累是由于工作过于单调机械所致,这说明所从事的工作并未把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得自己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工作的性质,或者是另谋生路。

四是多一些人际交往。人与人交流,互诉衷肠,不仅会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还会产生相互的吸引力,这会让人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以愉悦的心情面对生活。

五是学会婉言拒绝。现代人应向面子挑战,向自卑、懦弱和虚伪“开刀”,学会婉言拒绝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把自己变得真实、自信和勇敢,这样不仅不会伤别人的面子,自己还会轻松自在。

六是学会忙里偷闲。长期快节奏的忙碌,情绪紧张而忽视调剂,是产生心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忙碌之余合理安排休闲,是恢复体力、调剂脑力、增长知识、获得健康的保证。

七是知足才能常乐。如果太爱攀比,心理失去平衡,很可能会影响生活幸福和身心健康。要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必要时还要学会放弃,学会退一步,这样展现在面前的很可能是另一番天地。

八是拥有一颗平常心。心理失衡,是不少人很容易遇到的问题,其源于比较与差别。如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待遇与人的差别,把自己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与自己的理想比较。一些人的心理常常不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冤气、憋气、恼火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有时候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境界。

最后,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通过各种富于强烈情绪体验的活动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内容。例如可去散步,看电影,聊天,读书等,从而避免因从事的活动过于单一而产生单调、消极的心境。

(深圳 心理学博士 章睿齐)

猜你喜欢
李先生学会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相亲男跪守门口数月“求爱”
学会分享
已无头发可寄
她从来只等人追
注定错过
学会分享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