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低头心已倾

2013-06-24 12:30华明玥
莫愁·智慧女性 2013年8期
关键词:朱生豪之江全集

华明玥

他是一个穷小子,她是一个大家小姐。他们是杭州之江大学的大学同学,她比他晚三届,他比她小半岁。

他是之江才子,夏承焘说他的才华只有苏东坡能相比。她是之江校花,施蛰存说她的新诗有“不下冰心之才”。

他们因诗相识,因诗相知,最后因诗相爱和相离。

我的野心,是想成为你的好朋友

1932年,杭州之江大学国文系来了一位衣着平凡、独立不羁的女学生。她的言论让之江的同学大开眼界:“女性穿着华美是自轻自贱”,“认识我的知道是宋清如,不认识我,我还是我”。

宋清如出生在常熟西乡栏杆桥一个地主家庭,排行第二。这位二小姐天性好学,以“不要嫁妆”为代价,获得了上新式学堂的权利。刚上大学,她的诗才就引人瞩目,《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读了她的诗稿后,竟回了一封长信,称她“一文一诗,真如琼枝照眼……”。

就在之江大学诗社欢迎新社员的大会上,宋清如第一次看到了朱生豪。宋清如的入社诗作是《宝塔诗》,朱生豪在传阅时,“只笑了笑,既不是嘲笑,也不是捧场”。正是这非同凡响的一笑,种下了知己情缘。

朱生豪生于嘉兴南门一个没落小商人家庭,10岁丧母,12岁丧父,孤儿三人,由早孀的姑母抚养长大。由于他成绩优秀,经校方推荐,保送入大学。他的才华深得之江诗社社长夏承焘老师赞许:“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其人今年才20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

瘦弱苍白、寡言内向、很少激动忘情的朱生豪,对宋清如却一见钟情,写了诗和信给她:“楚楚身裁可可名,当年意多亦纵横。同学伴侣呼才子,落笔文华绚不群。招落月,呼停云,秋山朗似女儿身。不须耳鬓常厮伴,一笑低头竟已倾。”“我的野心,便是想成为你的好朋友;现在我的野心,便是希望这样的友谊能继续到死时。”

大学的相识相聚只有一年,此后十年,为谋生,两人聚少离多。宋清如送给朱生豪一支钢笔留念。用这支笔,朱生豪翻译了180万字的《莎士比亚全集》,给她写了540余封情书。

飘零成久别,卿似秋风侬似萧萧叶

1933年7月,刚毕业的朱生豪进了上海书局任职,参与编纂《英汉四周辞典》。他写信给宋清如:“因为昨夜我曾梦着你,梦得那么清楚而分明,虽然仍不免有些傻气……我们并肩漫步着,我知道这是个宝贵而幸福的瞬间,我们好像一句话也不说,又好像说了许多话,更没有别人在旁边。”

次年春,宋清如写了一首诗寄给朱生豪。前四句是:

“假如你是一阵过路的西风/我是西风中飘零的败叶/你悄悄来又悄悄的去了/寂寞的路上只留下落叶寂寞的叹息。”

不久,朱生豪借用她的诗意,填了一首《蝶恋花》:“不道飘零成久别,卿似秋风,侬似萧萧叶。叶落寒阶生暗泣,秋风一去无消息。倘有悲秋寒蝶蝶,飞到天涯,为向那人说。别泪倘随归思绝,他乡梦好休相忆。”

这一诗一词的唱和,后来竟成了两人一生情缘的写照。他们相恋后,经历了漫长的离别、坎坷的生活奔波,“似乎我每次离了你5分钟,便别了你100年似的。”

1935年上半年,有感于当时中国没有一个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全译本,朱生豪决意用业余时间翻译一部明白晓畅、忠实原文意趣的散文体莎士比亚全集。

他写信告诉宋清如,说要把译著作为献给她的礼物。

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除了被不朽名著所闪耀的人文光辉所打动,也是希望在日本肆意欺凌中国的困境之下,为民族争一口气。当时,莎士比亚全集已有日文译本,却还没有中文译本。

朱生豪一边翻译,一边上班,除了看电影,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给宋清如写信。花了两年时间,他翻译完了第一部分喜剧九种,准备再花两年,完成全部作品。

他计划得很周全,但世事难料。

1937年“八·一三”事变,日寇炮火炸毁了上海闸北,他已译出的喜剧九种和多年苦心搜集的资料全部毁于炮火。

1941年日寇占领上海,他再度失业,在经济极度困窘的情况下,在家重译喜剧。之后,太平洋战争爆发,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冲进《中美日报》馆,朱生豪夹在排字工人中逃出,再次失去了重译的稿子。

为了在逃难时行动方便,友人张荃建议这对精神情侣立即结婚。1942年5月1日,宋清如和朱生豪各借了一套新衣,在上海办了个不能再简单的婚礼。

从此,翻译《莎士比亚戏剧集》既成了他的事业,也成了她的事业。

对你的眷恋,一滴一滴掉在我的灵魂上

为了躲避日军骚扰,两人婚后即去了宋清如老家。朱生豪经历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刻,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他开始第三次重头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翻译是劳累而紧张的,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朱生豪曾对宋清如说:“我很贫穷,但我无所不有。”表达了他对婚后生活的欣喜之情。为了调剂工作和生活节奏,他俩根据爱好,一起选编了《唐宋名家词四百首》作为“课间休息”。

由于常熟是日军清乡区,1943年1月,两人再次出走,躲到了朱生豪老家。一张榉木桌、一把旧式靠椅、一盏小油灯、一支破旧不堪的钢笔、一套莎剧全集、两本辞典就是全部财产。战争、贫穷和饥饿没能阻挡朱生豪。他发疯一样地翻译,从每天三千字加到八千字。他的稿费也涨了,从每千字2元涨到5元。不幸的是,大米的价格也在涨,从每石400元涨到40万元。宋清如不得不一拿到稿费就把米先买好,其他开销能省的一律省去。例如,刷牙用盐代替牙粉,朱生豪头发长了,就由宋清如亲手修剪。宋清如偶有空闲,便帮工做衣,补贴家用。

1943年春节,宋清如回娘家过年,住了二十天左右。朱生豪痴痴地等她回来,后园有一株杏梅,花瓣被雨一片片打落,孩子气的诗人把花瓣捡起来,每捡一瓣,就在纸上写一段想念的话。比如:“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夜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夜里失眠,那也是何等的有味。可是这雨好像永远下不住似的,夜好像永远也过不完似的,一滴一滴掉在我的灵魂上……”等宋清如回来,花瓣已集了一大堆。从此,她再也舍不得离开他。

朱生豪在翻译到《亨利四世》时,突然肋间剧痛,出现痉挛。宋清如急寻来医生,确诊为严重肺结核及并发症,这病完全是劳累贫苦所致。他们没钱去买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

1944年11月底,朱生豪病情加重,日夜躺着,无力看书。他对日夜守护他的宋清如说: “莎翁剧作还有五个半史剧没翻译完,早知一病不起,就是拼着命也要把它译完。”这年12月26日中午,朱生豪忽然叫道:“小青青,我去了!”这一年,朱生豪和宋清如都只有32岁。

写在纸上的深情,如今刻在她一人心上

朱生豪去世前,对宋清如说,一定要坚强。他还说,去了阴间之后,将承担宋清如的那份炼狱,将来她死时就不会太痛苦。宋清如泪如雨下,偷偷买了药想随他而去。但邻居劝她说:生豪虽死,你们还有一个十三个月大的儿子要养。

宋清如被惊醒了,她意识到除了儿子朱尚刚,朱生豪还有另一个“儿子”需抚养,就是《莎士比亚全集》还没校对出版。她死不得!

她开始抚养幼子,校对出版他的遗作,把漫漫一生都无怨无悔地交付他。

世界书局首先出版了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集》,由宋清如写了译者介绍,承担了全部校对。

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全集》(31种),一共180万字,有2万元稿费,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宋清如在大学教书,认为不需要这么多钱,把钱退回出版社。出版社拒收,最后宋清如买了1万元公债,5000元捐给市政府,1000元捐给朱生豪的母校,还有4000元给了朱生豪的胞弟。

朱生豪留下五部半历史剧没有翻译,宋清如决定完成他未竟的事业。1955年至1956年,她请假一年,到四川完成了《亨利五世》半部,《亨利六世》三部,《理查三世》一部的翻译。可惜,这些译稿连同朱生豪给她的一部分书信,在文革期间全部被烧毁。

俱往矣,那些写在纸上的深情,如今,它们只刻在她一个人的心上。

每年清明,宋清如都会在嘉兴文昌路走一圈,以祭奠她的丈夫、友人和知音。朱生豪的墓曾在这里,后因旧城改造,这里已成商业区。她最后写下的诗,是为丈夫《招魂》:

“也许是你驾着月光的年轮

经过我的窗前探望

否则今夜的月色

何以有如此灿烂的光辉。

回来回来吧

这里正是你不能忘情的故乡。

也许是你驾着云气的骏马

经过我楼头彷徨

是那么轻轻地

悄悄地

不给留一丝印痕

回来回来吧

这里正是你倦倦的亲人……”

1997年6月27日,与朱生豪离别53年后,她的灵魂与他在天上相聚。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

猜你喜欢
朱生豪之江全集
严复全集
川之江造机株式会社
论朱生豪的爱情观
天如愿地冷了,不是吗?
朱生豪与宋清如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聚集十九大:之江大地写鸿篇
《之江新语》读后感悟
一笑低头意已倾
从“之江新语”中看习近平对群众观思想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