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芬 代从跃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4)
血塞通注射液(冻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62例疗效观察
杨利芬 代从跃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云南 昆明 650224)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冻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4 例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62 例,对照组 62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等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每天 400mg,连续 7-10 天,观察右心功能纠正、肺部感染控制指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可提高疗效。
慢性肺心病;血塞通注射液;疗效
慢性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心病属中医学“肺胀”范畴,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血瘀贯穿于疾病始终。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的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近年来,我们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2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1],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2例,其中男49例,女13例;年龄58~87岁,平均67岁;病程3~19年;治疗组62例,其中男50例,女12例;年龄60~82岁,平均65岁;病程3~18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缺氧,改善通气,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合理的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冻干)治疗,5%GS 250mL+血塞通注射液400mg,静滴,每天1次,疗程7~10d。Ё用药期间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全部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血气分析检查。
1.3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内科疾病诊断标准》[2]进行评定,①显效:胸闷、气促明显缓解或消失,心功能纠正至1级,发绀明显好转,双肺湿啰明显减少或消失,血气分析正常;②有效:胸闷、气促减缓、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而未到1级,发绀好转,双肺湿啰音减少,血气分析改善;③无效:胸闷、气促、发绀症状未改善,心功能改善不明显,双肺湿啰音无变化,血气分析无改善或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u检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出现头面部发红、潮红、轻微头胀痛症状,但能耐受并坚持继续用药。
肺心病患者长期处于低氧血症状态,红细胞继发性增多,顺应性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皮受损,胶原组织暴露,肺中组织胺大量释放,刺激血小板附着和聚集,从而激活凝血反应链,血液黏滞性及凝固性增加,肺血管收缩,肺结构改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属中医学“肺胀”范畴。以由虚而派生的痰、瘀为病理基础,感受外邪为其急性诱发因素,导致痰浊壅肺,瘀血阻滞。故其病理机制本虚标实,而血瘀贯穿于疾病始终,它可与其他病邪互为因果,互结为患,使病情加重[3]。
血塞通冻干粉针剂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三七总皂苷具有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降低机体的耗氧量,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从而使肺循环阻力降低、肺血流通畅、减少无效腔样通气、增加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所致的肺血管收缩、痉挛、缓解肺动脉高压、降低右心后负荷,使患者的症状及预后改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
因此,在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时,除常规积极控制感染、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强心、利尿外,同时使用血塞通注射液纠正高凝状态,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肺循环,降低肺动脉高压,对于肺心病的发生发展,右心衰的纠正,具有标本兼治作用。血塞通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有效率。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92.
[2]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天津:天津科技司,1997:157.
[3]黄河清,卢峰,陆顺意,等.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2例分析[J].中医药学刊,2004,4(22):713-722.
[4]陈文彬.血流动力学异常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有多大疗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3):135-137.
R541.5
:B
:1671-8194(2013)04-02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