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婵娟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河南 南阳 473000)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周婵娟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09 年 5 月至 2011 年 5 月我院 80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 40 例患儿给予固尔苏气管注入;对照组 40 例患儿未给予固尔苏气管注入,其他同治疗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发病率较低;且治疗组的临床表现和血气分析优于对照组,病死率和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地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而引起的呼吸窘迫症,近年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造成众多早产儿死亡,因此有效预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为医学努力的方向。我院2009年至2011年对80例早产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预防其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胎龄28~31周33例,31~32周27例,胎龄33~34周20例。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胎龄(31.2±3.1)周;体质量(1599±560)g;入院年龄为30min~9h。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胎龄(30.9±3.5)周;体质量(1521±570)g;入院年龄为30min~6h。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儿纳入标准:胎龄<34周,孕妇分娩前未用促胎肺成熟药物;产后2h未出现呼吸困难;入院X线检查正常[1]。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吸痰、吸氧、补液以及静脉营养处理。治疗组患儿给予200mg/kg固尔苏,气管滴药,患儿气道分泌物清除后使用无菌注射器吸取37°C左右的药液,药液经气管缓慢滴入气道,每次滴入之后气囊加压通气约2min,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均匀进入肺部。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拔出气管插管,注意避免给药6h内气管吸引[2]。对照组不给予固尔苏治疗。
1.3 观察指标
给予患儿治疗后监测患儿呼吸机周围循环情况,动态监测患儿血气分析,治疗6h由放射学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并了解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及并发症发病率,如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脑室出血以及充血性心衰等。放射学诊断仪胸部X线为诊断标准,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临床症状:新生儿出生6~12h内出现青紫、呼吸困难、加剧性伴呼气性呻吟及三凹征[3]。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对比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出生6h血气分析对比
治疗组患儿的PaO2、PaCO2及pH值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对比
治疗组40例患儿2例(5%)出现发绀、呼吸急促;对照组40例患儿9例(22.5%)出现出现发绀、呼吸急促。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并发症
治疗组40例患儿1例死亡,病死率为2.5%;对照组40例患儿11例死亡,病死率27.5%。两组患儿并发症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对比(%)
两组患儿相比,治疗组患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并,是指婴儿出生不久后出现的青紫、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呼气性呻吟、以及呼吸衰竭等,该类临床症状主要见于早产儿,因其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引起的进行性肺不张。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使早产儿度过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的阶段。根据相关文献报道,使用各种来源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研究表明,预防性地给予患儿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给予患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促使新生儿初始阶段肺气体的交换、改善表面活性物质在气液交界面分布、一直血清蛋白在毛细血管的渗出以及降低气压伤,从上述作用来看,对患儿用药时间要恰到好处,尽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给药[4]。本次研究中肺表面活性物质采用固尔苏,固尔苏是一种具有生理活性、天然有效的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液胶层析纯性的过程磷脂含量可达到80mg/ mL,其不易引起新生儿呛咳,临床效果较好。另外,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话,可能引发慢性肺病,与预防性地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比,机械通气治疗会给患儿带来伤害,为了有效地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并最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刘博,韩万凤,黄晓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0,18(12):99-101.
[2]杨慧敏.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J].当代医学,2011,17(31):61-62.
[3]朱冬卉,付志萍.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25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53-54.
[4]贾俊岭,付淑芳.固尔苏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19(10):1212.
R725.6
:B
:1671-8194(2013)04-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