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兰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临沂 276000)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王海兰
(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临沂 27600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 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 5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并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及 SAS、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P<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
心理护理;脑梗死;焦虑;抑郁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感觉异常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与疾病转归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往往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1],部分患者甚至有恐惧、厌世的心理。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加入心理护理,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经头CT和/或MRI证实,除外意识障碍 、感觉性失语 、混合性失语。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45~77岁,平均(61.27±4.19)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7例,中学32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1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调脂、改善脑代谢循环、对症处理及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主动、耐心、细致的对待患者,态度要和蔼,热情诚恳,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给予相应的亲切称呼,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缩短护患间的心理距离。根据患者个人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经常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倾听患者诉说并进行开导,满足患者的生活要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支持性心理治疗:大多数患者对所患疾病并不了解,护士对患者诉说的症状要耐心倾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的讲解,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心理,让患者宣泄,引导患者诉说,采用疏导、鼓励、安慰等措施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逐步将脑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预后等向患者作介绍,并加强健康教育,协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③家庭支持疗法:脑梗死患者一般病程较长,再加上经济方面的原因,容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顾虑重重,因此家属、朋友的态度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护士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应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获得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与鼓励。护士应帮助家属调整心态,引导他们履行亲人职责,给予其关怀和温暖,帮助患者以良好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④认知疗法:在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础上,挖掘患者的错误认知和行为,帮助患者调整认知结构,通过病友的现身说法增强患者应对负性情绪的信心,对疾病的治疗和转归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争取早日康复。
1.3 评定标准
焦虑情绪评定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抑郁情绪评定采用SDS自评量表,根据中国常模,以标准分>50分为有肯定焦虑和抑郁的标准[3]。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评定一次。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护理干预前后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干预前后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的比较
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的比较
2.2 护理干预前后脑梗死患者SAS、SD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脑梗死患者SAS、SDS评分比较
急性脑梗死患者,往往由于疾病发生突然,病情严重,患者多出现言语、运动、感觉等异常症状,部分患者不能接受出现的症状,可能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其中包括焦虑、抑郁、孤独、紧张、悲观等多种感觉,以焦虑和抑郁为最常见情况。若这些心理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躯体功能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患者的躯体症状治疗的同时,逐渐重视患者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内有报道脑梗死后焦虑发生率高达48%,抑郁发生率高达50%[4]。本研究显示50例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发生率为40%,抑郁发生率为36%,表明脑梗死发生后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本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脑梗死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我们在诊治脑梗死时,应该积极给予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患者全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张平,魏云.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的调查分析与干预[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44-45.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黄明生,刘协和.精神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00-101.
[4]刘立芬,曾韶祥,刘琳,等.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6,19(4):203-205.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xiety, Depression
WANG Hai-la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Linyi People's Hospital, Linyi 2760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Methods5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ere assess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by 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SAS and SD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P<0.05).Conclusion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ad significant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Cerebral infarction; Anxiety; Depression
R473.74
:B
:1671-8194(2013)04-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