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区文化中心的管理模式比较及发展趋势探析

2013-06-19 01:06
关键词:康桥中心社区

刘 丹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社区文化中心是由政府主办的,以街道、乡镇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体现和谐文化的要求,促进市区与郊区农村文化建设的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体育、教育、科普、信息等服务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一项民心工程。近年来,各省市都因地制宜,积极致力于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文化中心硬件建设和中心运作模式上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特色,取得实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目前我国社区文化中心管理的三种模式

当前我国社区文化中心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直管模式、社会参与模式和混合管理模式。

(一)政府直管模式

我国社区文化中心一直处于各级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之下,形成了政府直接倡导、决策、投资并参与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可以称之为政府直管模式。这种模式目前较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采取较多的一种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区文化中心。

山东省青岛市在社区文化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中采用的直接管理模式,通过加强机制建设、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社区文化中心管理体制。根据青岛市四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发的《四方区社区文化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社区文化中心的管理主体是所属街道办事处。社区文化中心向社区居民开放服务。在坚持公益性服务的前提下,根据社区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和承受能力,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可采取免费服务与低偿服务相结合的办法,以弥补经费不足,建立起适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的良性循环的服务运行机制。并明确规定低偿服务应以必需的水、电、管理人员适当值班补贴等成本费用为限,以此测算收费标准,不得以赢利为目的。社区文化中心主任一般应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兼任,配备专兼职人员1~3名。社区文化中心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通过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及资助等多种渠道解决。

政府直接管理社区文化中心的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政府直接委派机关干部担任社区文化中心的负责人,设行政管理部、物业管理部、企划部具体承担活动中心的管理运行职能。二是由政府直接组织对居民进行各种文化宣传教育,开展各种以群众为主体的文化活动。三是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府投资渠道。文化中心建设初期,政府财政投入无疑是文化中心建设唯一强大的后盾。

(二)社会参与模式

社会参与模式,该模式实行社会化、专业化委托管理,也就是在文化中心产权不变、公益性质不变、公共财政投入不减的前提下,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委托具有专业管理资质的机构来运作文化中心。

上海卢湾区打浦桥街道文化中心将中心整体委托给上海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作为运行机构,并把活动中心的物业委托给具有专业资质的上海金玉兰物业有限公司管理。华爱的任务主要是对活动中心内各文化活动场地的功能开发与管理,对大型文化活动特色品牌的策划。街道办事处与其签订协议,要求每天从早上8点半开放到晚上9点,节假日也全天候开放;保证为社区群众团队提供免费服务,85%的活动项目要完全是公益性免费服务,其余的实行低偿服务。华爱运行以来,使街道办事处从办文化转向管文化,依托华爱具有的社会资源与专业运行能力,也使文化中心服务水平与质量有所提高,群众普遍感到满意。

这种社会参与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社区文化服务的效率。它体现了这么几个特点:1.这是一种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契约合作模式,通过公有私营的托管方式来提供社区服务的模式。2.民间组织的负责人为社区文化中心的主任,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的日常工作由民间组织自主管理。3.文化中心的经费一般由街道办事处全额支付,包括社区文化中心的人员工资、办公日常开销、活动经费等,属于公共服务购买模式。这和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是截然不同的。

(三)混合管理模式

这是一种新的运行机制,是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模式,政府自主管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主要项目运作,同时委托具有专业管理资质的单位,合作管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部分项目运作。上海“康桥模式”就是一个率先的范例。

上海康桥镇与沪剧明星孙徐春为首的锦辉公司成功合作,不断提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把多姿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给农民,被誉为“康桥模式”,为繁荣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新经验。在锦辉团队进驻康桥文化中心前期,康桥镇人民政府与锦辉公司签订协议,按照协议,康桥镇政府每年补贴锦辉团队60万元,并由政府与锦辉共同负责文化中心的产业运作、物业管理、团队培养、市场开拓、文化服务等职能。政府负责制定年度文化工作要求,并设立管委会,监管文化中心运营、管理和文化服务方向。锦辉负责策划并执行全年群众文化计划,为公益活动设定主题、范围、对象、目标。如每人每年看一场电影,政府每场拨1000元,全年播放150场。在政府支持下,锦辉通过招募文化志愿者、培训专业化人员和租户的选择,保证了公益场地的正常开放和运营成本的降低。他们发展群众文化团队8支,开设兴趣班13个,举办讲座8次,主持大型文化活动25次,开展群众演出63场,还培养了不少业余文化人才。在康桥社区文化中心产业化经营的进程中,锦辉团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以专业市场手法整合社会性文化资源,实现了活动载体的全面创新。在政府支持下,他们有计划引进了大量专业团队来中心演出、培训、讲座、展览及经营,同时引进多元的社会资金注入康桥群众文化建设。如康桥话剧节、外来建设者才艺比赛等。他们还精心设计了康桥健身节、艺术节、摄影展和广场双周演等主题活动20多项,创作了在全国和市、区获奖的小品《七里香》《巨额红包》和坐打唱《火灾来了怎么办》等,并推出了滚灯巡街表演、三人篮球争霸赛、家庭读书活动和“文化点亮生活”一村一场综艺演出等活泼多彩的参与项目,使大家对文化中心有了认同感、亲切感、归属感,促进了社区和谐。

这种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混合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它主要体现这么几个特点:1.政府与企业合作提供文化服务的管理模式,政府与企业在服务范围、内容、对象及管理模式、经营性质、公益项目等方面签订协议,确立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公益为本的合作形式,共同负责文化中心的运作,政府负责监管,企业负责运营。2.街道或镇政府一般是聘用一名社区文化中心主任,自主管理社区文化中心的主要项目运作。3.文化中心的经费由政府补贴一部分,企业经营运作自筹一部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改变了基层政府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全包全揽的传统模式,实现了社会效益和公众效益的统一。

二、当前我国社区文化中心运行模式的比较

见表1。

三、我国社区文化中心的发展趋势分析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

社区文化中心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政府必须承担起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责任,在社区文化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文化中心的经费保障、社区文化中心的建设管理、社区文化中心的资源提供、社区人员培训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保障,以社区为平台,维护每个公民、每个社区成员基本的文化权益。但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投入,不仅在投入总量上受到限制,也不利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们要调动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力量,统一筹划,共创共建,形成整体效应,才能积极推动社区文化的建设,保障社区文化中心的持续发展。同时,要善于借鉴国际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经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文化建设上的积极性。我们要让更多人在享受社区文化的同时,投身提供服务、反哺社会的公益活动中来,让社区文化中心产生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形成永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从我国国情来看,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限性与公众文化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将会长期存在,迫切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共同营造一个运作规范、管理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表1:三种运行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二)整合社区资源,建构共享模式

要充分调动文化部门和街道、社区居委会的主动性,加强与社区内的单位、企业的联系,深化感情,协同力量,整合资源,实现共驻共建,建立由政府推进支持、相关部门联手协作、社会力量支持资助、社区主办运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共建共享模式。在调动社区资源方面,必须依靠三种力量:其一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参与社区文化中心各项活动,多为社区文化中心的运作及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共同建设社区文化。其二是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既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又避免文化中心的重复建设及资源的浪费。因此,街道办事处必须与辖区内机关、社团单位加强联系,争取机关、社团单位将文化活动场所向群众开放。其三是发挥居民所属单位和物业管理单位的积极性,为提高居民文化生活水平创造条件。居民所属单位和物业管理部门是社区文化建设中需要协调的重要单位。社区干部们千方百计地做好这些单位的工作,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创新管理机制,实现管办分离

“管办分离”是新形势下社区文化中心管理机制创新之路。所谓“管办分离”,是指政府在完成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充分保障运行服务经费的基础上,不再是“划桨人”,只做“掌舵者”,主要履行管理职能,由社会组织负责设施管理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管办分离”的制度设计构想,要着重加强一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快管理机制创新,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政府要逐步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从主要面向直属单位管理向面向社会管理的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实行依法管理。

二是深化公共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使其转变成为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社会组织,政府按照市场规则向其采购公益性文化服务,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运行机制和模式。

三是培育社会组织。培育一批可以提供保障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服务的社会文化组织,将大量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给各种社会组织,政府逐渐退出,民间的各类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成为政府职能转移的有效承接载体。

[1]徐国忠.基于公共服务的社区文化中心机制创新研究——以上海市闸北区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2008-10.

[2]陈国营.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与实施管办分离的路径选择——基于三个典型案例的比较[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11).

[3]刘传坤.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OL].文化传播网,2007-04.

[4]郭宏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模式研究——种基于实证研究的理论阐释[J].北京:科技与企业,2007,(10).

[5]周晨虹,马兆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猜你喜欢
康桥中心社区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雨巷诗人”与“康桥诗人”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郑州康桥悦蓉园新中式院墅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