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

2013-06-11 11:23闫国霞王燕李晶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抽动症哌啶多发性

闫国霞,王燕,李晶



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

闫国霞,王燕,李晶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保定 071000)

观察耳穴贴压疗法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将172例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治疗组采用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为4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耳穴贴压是一种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有效方法。

耳穴贴压;抽动症;氟哌啶醇

多发性抽动症又称“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多在2~15岁间起病,男女之比为(3~4):1。遗传因素可能是其病因,其发病机制目前不明。本病多表现为挤眼、撅嘴、皱眉、摇头、仰颈、提肩等,症状加重可出现肢体及躯干的爆发性不自主运动。约有半数患者可能同时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抽动在紧张时加重,精神松弛时减轻,入睡后消失。患者智力不受影响[1]。西医治疗以氟哌啶醇、舒必利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为主,虽对改善与缓解严重抽动症状有较好疗效,但存在副反应大、服药时间长、停药易反复等问题。笔者自2008年至2011年采用耳穴贴压治疗本病86例,并与药物治疗86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2例多发性抽动症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治疗组中男62例,女24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4岁;病程最短1星期,最长3年。对照组中男58例,女28例;年龄最小16个月,最大14岁;病程最短3星期,最长2年7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2]中多发性抽动症的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3]的诊断标准制定。①18岁前发病;②在疾病期间有时存在多发性的运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③抽动1 d内发作许多次(通常是一阵阵),几乎每天或1年多期间间歇性发作,在此期间从未有连续超过3个月的无抽动发作;④疾病造成患者很大的痛苦或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学习和其他重要能力;⑤疾病不是由于兴奋剂或其他疾病(如亨廷顿病或病毒性脑炎)的直接生理性反应所致。

1.3 排除标准

①舞蹈病、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脑炎及药源性等引起的抽动障碍;②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食用刺激、辛辣、膨化油炸食品及碳酸饮料等,避免过度紧张劳累,适量减轻患者学习压力,减少接触电脑、手机及看电视时间,家长应多鼓励患者,适量运动,预防感冒等。

2.1 治疗组

主穴取抽动穴(位于耳尖下缘,经验穴)、神门、心、肾、肝、脑、内分泌、交感、皮质下、中耳背,配穴取眼、目1、目2、咽喉、口、内鼻,每次5~6穴,交替使用。选用备制王不留行子贴敷在小方块医用胶布中央,耳廓消毒后,贴敷于耳穴上,嘱患者或其家长日间给予按压数次。起病初期隔日复诊,症状减轻后每3 d复诊,逐渐每星期1复诊至每月1复诊,根据病情更换穴位。贴压时注意医用胶布避免受潮、污染。如局部皮肤出现粟粒样丘疹并伴有痒感应停用或改用脱敏胶布。治疗达治愈或有效时,巩固治疗1~2次后停止治疗,随访半年后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

口服氟哌啶醇,起始剂量0.25 mg/次,每日3次。1星期症状不缓解者逐渐加量,根据年龄、体重,可加至最大剂量2 mg/次,每日3次。在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时,加服安坦2~4 mg/d。治疗达到治愈或有效时,巩固治疗5~7 d后逐渐减少药量至停药,随访半年后评定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日常生活和学习正常,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有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发作频率减少,日常生活和学习基本不受影响。

无效:抽动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3.2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

3.3 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为4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

3.4 病例介绍

患者,男,8岁,2008年1月26日首次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临床表现为眨眼,摇头,耸肩。患者半年前曾采用口服中西药治疗,症状无缓解,遂就诊于我科。给予耳穴治疗,取抽动穴、神门、心、肝、肾、脑、内分泌、眼、目1、目2、中耳背。隔日治疗1次,耳穴贴3次后症状缓解。继续巩固治疗2星期后停止治疗,半年随访未复发。

4 讨论

多发性抽动症发病机制不明,其发病原因与围产期因素、上呼吸道感染、精神、家庭等多种因素有关,是一组内外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治疗要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本病多见于学龄儿童,属中医学“肝风”、“瘛”、“抽搐”、“慢惊风”等范畴,病位在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小儿药证直诀·肝有风甚》:“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上于头目,不能任,故目连眨也。”故本病属肝风范畴。因小儿“肝常有余,肾常虚,肝阳易亢”、“纯阳之体”,故心、肝、肾等脏腑阴血亏虚,阴不制阳而化风;或心阴血亏虚不养神;因小儿“脾常不足”,脾虚生痰,痰湿扰动心神或化火伤阴,扰动肝风。中医治疗应采用平肝潜阳、化痰熄风、滋肾健脾养心,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4]。

耳穴疗法属于针灸疗法之一,是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耳穴是耳廓表面与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沟通的部位[5]。十二经脉均与耳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灵枢·口问》:“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穴疗法具有治病广、见效快、疗效稳定、复发率低、副反应小、经济安全等优点。取神门、脑、心、中耳背起到宁心镇静安神的作用;肝、脾、肾、三焦、内分泌起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交感可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皮质下可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抽动穴为经验穴,对于抑制抽动具有特殊功效。总之,耳穴疗法可根据每位患者的临床特点,辨证施治,全面改善患者身体机能状态,调节患者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1] 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90.

[2] 刘弼臣.中医儿科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273-275.

[3] 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M]. Wash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y association, 1994:80.

[4] Zhu BC, Shan YH.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ourette syndrome treated by different acupuncture method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0, 8(4): 233-235.

[5] Xia ZX, Yuan LM, Zhang Y,. Effect of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on pain due to lumbar strai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1, 9(6):384-387.

[6] 张秀瑜,黄健.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48-249.

[7] 张如祥,余智.耳穴贴压加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2):126-127.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for Tic Disorders in Children

-,,.

,071000,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in treating tic disorders in kids.A hundred and seventy-two kids with tic disorder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and a control group, 86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oral Haloperidol. Therapeutic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6.5%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43.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0.01).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tic disorders in children.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Tic disorders; Haloperidol

1005-0957(2013)05-0377-02

R246.4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3.05.377

2012-12-13

闫国霞(1956 - ),女,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抽动症哌啶多发性
张氏头针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帕利哌酮与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对照研究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马丙祥教授辨证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经验总结
新型CCR5拮抗剂: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4-哌啶基]-N-乙基吡啶甲酰胺的合成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对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从痰、风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
平肝熄风止动汤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44例
N-(1-(5-溴-2-((4-氯苄基)氧基)苄基)哌啶-4-基)-3-氯-N-乙基苯甲酰胺的合成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