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办什么事都用“收费思维”

2013-06-07 03:53:22
现代阅读 2013年6期
关键词:当地政府门票错位

沈从文笔下静默深沉的凤凰古城,最近卷入了一场喧嚣浮躁的舆论口水战。当地政府为了整合旅游资源,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保护好凤凰“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形象,决定推出“门票新政”。不过,“148元通票制”却被外界解读为“进城费”,有批评者更直言这是“占山为王”的强盗做法。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舆论口水的背后实际上是利益之争。“门票新政”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却唯独让当地政府和景区经营方可以坐地涨钱,显然有陷入零和博弈的风险,难怪连当地商户和居民都大面积反对这一做法。现在看来,当地政府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只是这种举动,既无普遍共识于先,又无立竿效果于后,徒增胡作非为之形象,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惯常这种“收费思维”。要办什么事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收费,就是涨价,而且倾向于运用行政手段来完成,执行起来又往往简单粗暴。事实上,这种思维问题很大。尤其是在今天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之下,政府用行政力量参与利益博弈,首先就有“与民争利”之嫌。倘若再为追求所谓

“政绩”,不管不顾一意孤行,那简直只会暴露出一副唯利是图的嘴脸来。

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这种思维僵化就是典型表现。从深层次看,“收费思维”来源于这些年十分流行的“经营城市”理念。城市不是不可以经营,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发展,无可厚非。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经营是“为了谁”,又要“依靠谁”,更进一步要认清“我是谁”。如果地方政府做决策、办事情,不是以人为本,而是唯利是图,不是依法行政,而是不择手段,不是依靠广大群众支持,而是为资本逐利助威,那只能说明它的角色发生了错位,职能发生了扭曲,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自己。

人民的政府,必须要断掉发财敛财的念想。审视外界对凤凰新政的诸多质疑,有类似“收费思维”的地方官员们,实在都应深思之、慎行之。

(摘自《北京日报》 本文作者:毛晓刚)

猜你喜欢
当地政府门票错位
英国的“鲨鱼屋”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生活用纸(2021年3期)2021-03-14 06:57:28
有趣的错位摄影
无人机测温
环球时报(2020-08-06)2020-08-06 14:24:57
买门票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12
中国游客在普吉翻船
环球时报(2018-07-06)2018-07-06 04:12:32
门票中的学问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研究
——以室韦俄罗斯民族乡为例
中国商论(2016年14期)2016-07-13 08:13:55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