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丽
水电部十三局职工医院检验科,山东德州253009
浅谈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林丽丽
水电部十三局职工医院检验科,山东德州253009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经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运用合理有效的抢救及护理程序,能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的一大公害。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属于严重的意外伤害之一,是急诊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在我国呈每年上升的趋势。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患者遭受外界剧烈暴力打击而致重要脏器损伤,创伤后组织分解产物的不良反应,强烈的疼痛刺激,致使微动脉收缩,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导致机体全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多器官功能受到损害、细胞代谢紊乱、代谢障碍以及创伤后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在经受意外后会表现出焦躁不安、面色苍白、不愿与人沟通、意志消沉、血压下降、心率呼吸加快、脉搏细弱、四肢皮肤湿冷、排尿减少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具有发病快、进展迅速、伤情复杂、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极易导致死亡或转入不可逆阶段。目前导致患者造成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严重损伤、撕脱伤、坠落伤、大面积烧伤、骨折、挤压伤、自然灾害等,如胸部外伤同时伴有气胸,患者腹部受到外界严重打击同时伴有肝脾破裂,其它的外界打击还包括严重骨盆骨折、四肢骨折等。对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应迅速及时抢救与护理,为手术赢得宝贵时间能将死亡率降到最低。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8月共抢救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6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患者60例作为护理对象,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4岁,受伤后24内入院的32例,超过24小时的28例。受伤原因:交通意外伤22例,高空坠落伤10例,烧伤8例,锐器伤7例,压砸伤6例,切割伤4冽,其他伤3例。受伤部位:四肢5例,腹部损伤10例,胸部损伤7例,脊柱伤10例合并颅脑伤10例,胸腹联合伤2例,骨盆骨折11例、胸或腹合并四肢损伤5例.60例患者入院时轻度休克35例,中度休克15例,重度休克20例。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神志模糊,,对光反射迟钝,面色苍白,躁动不安,四肢湿冷,表情淡漠,腹平坦,血压下降,有压痛、反跳痛。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急诊常规护理。具体如下。
1.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休克时肺循环处于低灌注状态,患者出现组织缺氧,在护理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氧气吸入,浓度50%~60%,氧流量5~6L/分钟,以迅速提高动脉血氧含量,减轻组织缺氧状况,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积血、积痰、呕吐物、异物,注意观察患者用氧效果,同时应时刻观察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医护人员根据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患者吸氧浓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同时采取休克体位。
1.2.2 迅速补充血容量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患者最主要的措施是大量输血以及输液,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首先建立2条静脉通道,一条静脉通道医护人员一般选用16号静脉套管针穿刺作为扩容、输液,另一条静脉通道一般选用9号输液针穿刺,作为推注或滴注各种抢救药品之用。医护人员在输液时,选择近心端穿刺,力争做到“快、稳、准”以赢得抢救时间,输液的部位要选择表浅、较粗的静脉,这些部位一般为锁骨下静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处。若静脉穿刺有困难时,应及时静脉切开,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道通畅。静脉切开的患者应在l5-30min内输入平衡盐液500~1000ml,2小时之内必须输入2000ml液体。
1.2.3 止血护理患者遭受严重创伤后往往因大出血而引起休克,因此医护人员在现场急救时应先找出出血部位并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在现场急救时,患者若头面部和躯干受伤一般采用加压包扎法止血,若四肢受伤一般采用止血带止血,在使用止血带45分钟后应放开止血带5分钟然后再扎上。对于骨折的患者可以通过简易外固定止血,对于血管断裂的患者可使用血管钳止血。在给予患者止血时应适当的使用止痛剂减轻患者痛苦,防止疼痛性休克的发生。对于出血严重的患者应做好紧急手术止血的准备。
1.2.4 神志与表情护理休克早期机体代偿功能尚好,患者神志一般清楚,动脉血压相对稳定,脑缺氧较轻,这个时期的患者一般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神志相对来说比较清楚,患者会出现轻度的烦躁、焦虑、口渴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休克加重,患者进入失代偿期,脑组织供血逐渐减少,缺氧加重,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患者常常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此时的患者应采取头平脚高位,以改善脑循环[1]。对于休克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通过及时治疗,来改善患者的脑循环,使表情冷漠、反应迟钝的患者通过治疗后恢复神志清楚。
1.2.5 皮肤色泽、温度、湿度监控皮肤的色泽、温度和湿度均能反应患者的体表灌注情况。患者在休克早期时会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嘴唇发白、轻压口唇指甲时苍白区消失时间>1s,皮肤湿冷表明病情较重,这些症状表明患者循环血流灌注不足或有淤滞现象。当病人皮色从苍白转为紫绀,皮肤有出血点或瘀斑,注射部位渗血,则提示有DIC的可能,这些症状表明患者已经进入严重休克期,医护人员应及时汇报医生,并配合进行抢救措施。若患者的皮肤出现由白变红,不再出汗,肢体转暖,压唇压甲后苍白区消失时间小于1秒,由紫色迅速转变为红润,这些症状均说明血流灌注良好,休克好转。
1.2.6 尿量观察尿量是反映肾脏灌流及组织器官血液灌流情况的重要指标,因此医护人员应在护理过程中准确记录患者的尿量。患者在休克时尿量一般较少,此时应为患者留置尿管,观察尿量与比重,一小时测量一次,尿量小于25ml/h提示肾功能不全,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医护人员应该加快患者的输液速度,增加血容量。若患者的血容量补足后,其尿量增多。少尿或无尿应注意预防急性肾衰。
1.2.7 心理护理患者因意外突发事故,往往会有惊慌、恐惧的心理,倍感自己病情危重,面临死亡,此时护士应保持镇静,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各项操作做到稳、准、轻、快,认真、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耐心做好解释、安慰工作,、消除其恐惧的心理,关心安慰患者,稳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以从容的态度、熟练的技术给患者以信任及安全感,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紧张而有序的救护活动可使患者产生一种慰藉和信任。因此,心理护理应贯穿在整个急救护理过程中。
1.3 统计学分析两组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急救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
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抢救过程中,要体现一急、二抢救、三密切观察的原则,对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刻不容缓。许多学者提出控制性液体复苏,在短期允许的低血压范围内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和氧供,快速扩充血容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抢救休克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休克病人的死亡率。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伤情不同等因素合理选择液体复苏方式,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在抢救的过程中,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分秒必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根据观察结果预见病情发展变化,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救护过程中应规范执行急救程序,有预见性地协调各科室工作,尽最大的努力提高创伤性休克病人的生存率。
[1]林艳,韦武燕.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急救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501-502.
R473.6
A
1007-8517(2013)22-0099-02
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