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宪 高崇于 岳 馨 杨通琴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特检科,贵州 贵阳 550001
US、CT、E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优劣对比
张礼宪 高崇于 岳 馨 杨通琴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特检科,贵州 贵阳 550001
目的:探讨超声(US)、CT、ERCP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时的优劣对比。方法:将我院56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对象,对其US、CT、ERCP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US诊断符合率71.4%(40/56);CT诊断符合率77.3%(34/44);ERCP诊断符合率87.5%(14/16)。结论:根据梗阻性黄疸病因不同,各种检查方法敏感性不同,本文中CT、ERCP诊断符合率较高,但均为US筛查后的进一步检查,故而超声检查可作为首选检查,联合应用各种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上常见黄疸原因之一,其定位及定性诊断的明确,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常用的US(超声波)、CT(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定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本文对5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US、CT、ERCP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选择做出适当的建议。
该组病例56例,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35~60岁;均为我院肝胆外科2012~2013年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其中病因为胆总管结石36例,胰头癌10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肝门部胆管癌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6例。34例行手术治疗;1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同时取出结石;6例为良性病变未行手术治疗。
表1 各种影像学方法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比较
如表1所示,56例患者中,胆总管结石36例,占64%,US检出率为86.1%,CT、ERCP检出率为91.6%和100%;恶性梗阻,占25%(14/56),以胰头癌多见,占71.4%(10/14),其检出率US为80%(8/10),CT为85.7%(12/14)。十二指肠乳头癌,US及CT检查均未能检出,ERCP检出率100%。
3.1 US、CT、E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优劣对比
梗阻性黄疸常见病因有胆管结石、肿瘤及胆道系统炎性狭窄等,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US、CT、ERCP、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等,每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而US以其无创、简捷、经济,能迅速鉴别梗阻与非梗阻性黄疸等优点,已被认为是首选的筛查方法[1]。但US对恶性梗阻及胆总管下段内小结石漏诊率较高,尤其对胆总管下段及十二指肠乳头癌更为明显,究其原因是US受肥胖、胃肠道气体干扰较明显,使其对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不如CT及ERCP。CT分辨率高,不受肥胖及肠道气体的干扰,对胰腺癌、肝门部胆管癌的定性诊断有明显的优势,但对胆总管下段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与US无显著差异,确诊率较低,不如对胰头癌的准确率高,可能与胆总管的炎性狭窄和慢性胰腺炎干扰致使CT对该类良恶性病变敏感性下降有关[2]。ERCP对壶腹部病变的直观性较强,被视为诊断胰胆管梗阻的金标准,本组中ERCP对十二指肠癌及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诊断准确率较高,显著高于US或CT。对于十二指肠乳头癌不仅可以观察到肿瘤的大小、形态,还能同时取材进行病理活检以确诊。但对于胰头癌,ERCP的准确性不如U S和CT,分析原因认为胰头癌患者ERCP表现没有特异性,故而已出现误诊。
3.2 梗阻性黄疸患者影像学检查的选择
通过对本组资料的分析,5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US均表现为肝内外胆管扩张,可迅速明确鉴别梗阻性与非梗阻性黄疸,故US可作为首选检查;若不能确诊或不能明确,可进行CT检查,可排除肥胖或肠气干扰,从而提高胆总管结石及胰腺病变的检出率;对US及CT未能发现梗阻原因的患者作ERCP有助于发现壶腹部的病变。
综上所述,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应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优势,提高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1]毛莉,陈洁.B超对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 14:56-57
[2]杨立波,房学东,马晓梅,等.壶腹周围病所致梗阻性黄疸术前诊断的评价.肝胆外科杂志,2000.8(6):429-431
R575.7
A
1007-8517(2013)20-0081-01
2013.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