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孝顺查培金李 星李琳华
1.成都军区血液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
2.中共云南省委机关卫生所,云南 昆明 650032
5112名互助献血者献血心理需求调查
杨孝顺1查培金2李 星2李琳华2
1.成都军区血液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2;
2.中共云南省委机关卫生所,云南 昆明 650032
目的:调查分析5112名亲友互助献血者的心理需求。方法:对自愿到本中心参加互助献血的5112名亲友献血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以及互助献血者对献血的心理需求。结果:5112名被调查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P<0.05),中老年多于青年或青壮年 (P<0.01),农民工和大学生多于其它职业;在献血心理需求调查中,献血动机以亲情、友情和奉献爱心为主,显著多于其它原因 (P<0.01),献血心理障碍是疼痛和恐惧感显著多于其它因素 (P<0.01),献血者最希望得到的物品是公益物品和定制记念品 (P<0.01),而献血者最重视的仍然是献血证或用血保证,其次是服务态度和耐心 (P<0.01)。结论:开展亲友互助献血有利于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招募更多的献血员、扩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及建立起稳定的低危献血者人群,形成无偿献血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
互助献血;心理调查
为解决临床用血供需矛盾,本中心自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对择期手术患者开展亲友互助献血,并以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针对患者亲友和医院流动人员进行大力宣传,普及互助献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鼓舞亲友献血。同时,对参与亲友互助献血者发放问卷调查表共6000份,收到有效调查问卷5112份,回收率为85.2%。调查内容包括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等一般资料,以及互助献血者献血时的心理需求,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调查对象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参加亲友互助献血者共5112人。
1.2 问卷设计 根据本次调查目的,问卷调查内容设计共分为两大类:①受调查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等。②参加互助献血时的心理需求调查。包括:参加互助献血的动机、互助献血时的心理障碍、参加互助献血时想要获得的物品以及参加互助献血时最重视的实物或氛围等。
1.3 调查方法对来本血液中心及 “爱心献血屋”参与亲友互助献血者发放 《互助献血问卷调查表》,稍加讲解后请其当场填写,并将有效问卷归类汇总。
2.1 资料整理 调查期间共发放调查问卷6000份,收到有效问卷5112份,作者将参加互助献血者的资料按一般资料和心理需求两个选项进行分类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2.2 统计分析 将表1中数据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
2.2.1 互助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参加互助献血者男性显著多于女性(P<0.05);中老年人显著多于青壮年人(P<0.01);在职业中以农民工、大学生为主,显著多于其它职业(P<0.01)。
2.2.2 互助献血者心理需求调查统计分析5112名互助献血者中,亲情友情是参加互助献血的主要动机或原因,显著多于其它原因(P<0.01);在献血心理障碍中,疼痛和恐惧感显著多于其它原因 (P<0.01);互助献血者最希望得到的记念品中,公益物品和定制记念品显著多于其它物品(P<0.01);互助献血者在献血时最看重的是献血证或用血凭证,其次是服务态度和耐心(P<0.01)。
表1 献血者问卷调查表(附5112名调查结果)
3.1 本次互助献血者调查中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中老年人显著多于青、壮年人 (P<0.01),一般是父母给子女献血者较为多见。可能与本院收治创伤手术患者较多有关,用血患者中以青、壮年人较多,多为父母给子女献血;年龄结构也符合我国目前的 “4.2.1”结构主流家庭特点(一对年轻夫妻一个孩子四个父母)。在职业中以农民工、大学生显著多于其它职业(P<0.01),军人又略多于公务员和城镇居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资料报道的献血比例基本相近[1],也可能由于本院是军队医院,医疗技术以外科见长,收治的输血患者以车祸、创伤急救和地州转院手术患者较多。
3.2 在互相献血者的心理调查中,献血者的动机或原因中以亲情友情为主,占46.21%,其次是奉献爱心,占33.37%,说明在互助献血中,亲情友情是献血的主要动因,显著多于其它原因 (P<0.01)。本次调查中“被动献血”占15.14%,可能与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管理方式有关。在献血心理障碍中,疼痛和恐惧感分别占39.91%和35.25%,显著多于其它原因(P<0.01);可能与献血人群中以八零后和九零后年龄结构有关,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溺爱,且很少受到意外伤害,因此对 “献血”存在恐惧心理和惧怕疼痛不难理解[2]。担心献血 “影响健康”者占13.54%,多为初次献血者。担心“传染病”占11.31%,多数是因没有接受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在互助献血者希望得到的记念品中,公益物品类最受欢迎,占61.15%,显著高于其它类物品(P<0.01);说明参加互助献血者对公益性事业还是有比较高的认同感,希望通过献血换取其它公益回报;其次是希望获得有献血标志的订制记念品,占22.50%(P<0.05),而对购物券或实物的渴求比例较低,分别占11.30%及5.05%,说明互助献血者多看重“荣誉感”而不再重视所谓的 “实惠”[3]。在对互助献血时的心理需求调查中,“献血证或用血凭证”占63.64%,显著多于其它需求 (P<0.01),说明参加互助献血的人大多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希望献血能有用血回报。其次是“服务态度和耐心”占21.24%(P<0.05),很多献血者认为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和恐惧感[4]。
[1]陈李,叶志勇,陈筱华等.不同人群无偿献血心态分析及对策 [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8):69-71.
[2]陆祝选,钟春平,李彬.高校低年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心理及需求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2):238-240.
[3]严仲文,温惠荣,麦伟珍等.东莞地区街头无偿献血员心理调查 [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717-4719.
[4]杨占凯,曹彩霞.对无偿献血者的调查问卷分析 [J].中国医学创新,201;8(8):130-131.
R197.65
A
1007-8517(2013)20-0077-02
201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