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华
【摘要】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创造型的教育,它是全新的教育理念,是超越旧模式的为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的教育价值观。江泽民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特别是在推行和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如何抛弃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探索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 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课堂教学要以最少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保证学生的获取新知、发展思维,既要使学生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确定最恰当的教学目的,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组织教学。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创新教育中教师应给学生以主体权,参与权,发言权,阅读权,让学生大胆提出新观点,发表新见解,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尊重他们的人格,特别是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对那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该表扬和肯定。教师决不可以"先生"的身份高高自居,压制学生接受知识。"教师更应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的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例题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屋次,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课堂练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新知掌握的情况,自主选择练习题的内容和形式。在新知应用中,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生活实例紧密联系起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只要我们能深入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因素,精心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由的学习,就一定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达到能跑的跑起来,能飞的飞起来的目的。
2.在教学练习中,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俗话说:"跳一跳,摘果子"。如果不用跳就可以摘到,学生就会失去兴趣,因为这低于学生现有水平;如果拼命跳了数次,还是摘不到,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又超过了现有的发展水平。所以,教师要注意把"桃子"放在学生跳起来能够摘得到的地方,也就是"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与提高,则是在教学练习中得到保证的。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十分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我的做法是:一是层次分明,既要设计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题,又要设计出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题;二是形式要新颖有趣,就是说练习题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要高于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善思;三是条件要发散多变,使学生认识到,结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才能解决;四是适当运用一题多解等等。
总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打破陈旧的教育模式,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去掉束缚孩子创新的枷锁,不再以"高分""听话"来衡量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增强学生课堂交流及整体竞争意识,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形成,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