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盛华,李 霞
(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黄州 43800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这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显然,口语教学理论上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提高口语教学质量,教育部高教司最初设计的口语教学模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人机对话;第二,立足学生选课的小班口语面授。同时,对作为大学英语教学风向标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进行改革,基本上反映了大纲中“语言测试应重点考核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观试题”的要求。CET-SET(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更是如此。这些因素都能促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然而,地方高校面临的具体情况是:第一,学生规模日益增大,师生比扩大。小班口语面授的模式很难实施;第二,学生英语素质相对低下以及英语学习动机相对欠缺,使人机对话的自主学习模式难以收到成效。此外,四、六级大规模的口语测试目前依然无法开展。绝大多数学生无法获得参加口试的资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口语学习动机。学生的消极态度也会削弱了教师的口语教学热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高校教师大部分缺乏组织口语测试的经验和方法,对学生口语成绩的评定带有很大的任意性,缺乏科学的指导与规范。
综上所述,如何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立足地方高校,提高口语教学质量是一个颇有难度,但绝对很有意义的课题。探讨适合地方高校学生的口语测试体系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关乎口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内外语教学中进行口语测试和对口语测试领域的研究时间不长。而且,研究课题主要有测试形式(盛越、管博,2000;杨莉芳,2002)、考试策略的运用(吕正华等人,2002)、口试真实性(邹申,2001)以及大学英语口试(熊敦礼等人,2002)和英语专业四级口试(文秋芳,1999)的效度等。综合各家对英语口语测试的研究,我们发现目前的口语测试体系存在如下的缺陷:(1)忽视对英语语音语调、语言规则的检测;(2)着重结果,而忽视过程;(3)在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频率相对较低,范围又不够宽泛;(4)测试环境难以严格控制,测试评分主观,可信度、公正度相对而言偏低。
语言测试是系统化、科学化的工程。而口语能力的测试是其中最为困难和复杂的。口语测试本身带有主观性、任意性和随机变化性的特点,同时还隐含一些不稳定因素:被测试对象的心理状态、测试者的主观任意性、测试内容的模测试方法及其外界干扰等。这势必都会影响科学的口语测试的两个根本要求:信度与效度。
Bachman和Palmer于1996年提出了外语测试设计和评价的“实用性”原则(usefulness),即“实用性=信度+构想效度+真实性+相互作用性+后效作用+适用性”。这样,就必须对大学英语口语考试进行设计与管理:(1)明确考试目的;(2)制订考试大纲;(3)在研究考试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建立较完善的试题库;(4)建立统一的口语考试评分标准;(5)实行口语考官考核制和培训制;(6)建立学生口语考试记录和成绩档案等。
基于此,本项目中提及的口语测试机制的科学性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1)遵循两个原则:第一,在口试设计上,项目要多样化,呈现出难度的增加并要保证项目的真实性和交际性;第二,在口试过程中,要选用受过培训的考官,更重要的是要有详细的评分细则。
(2)体现两个层次:一是浅层次口语测试。这主要是考察学生使用的语言形式正确和地道与否。二是深层次口语测试。这涉及到口语交际领域,涉及到学生的思维。
口语学习和训练原本是学生中学阶段的任务,但是高考指挥棒迫使学生更多地关注语法和词汇,而忽视了口语技巧和能力的培养。这样,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任务落在大学英语教学阶段。而地方高校学生这个群体英语成绩普遍偏低,英语口语相关技能欠缺。如果大学阶段忽视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那么很多学生即便是大学毕业也无法较好地运用英语进行表达。
课题组根据以上设计的口语测试原则和测试内容的层次要求,对构建适合地方高校的科学的口语测试体系进行了以下的探讨(如图1):
图1 地方高校口语测试体系构建图
首先,对所有入学新生进行口语测试,测试的重点是其对语音、语调和读音规则的掌握程度。将测试结果录音存档。在此过程中,参照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从众多学生中将口语表达突出的学生分离出来,建立口语表达优秀学生库。这些入学口测录音档案将反馈给相关教师,作为平时教学的参考。
其次,测试对象分成两类:普通生和优秀生。普通生的口语教学目标是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规定的口语较高要求;而优秀生的口语教学要求设定为更高要求。对两类不同测试对象的测试过程也要区别对待(普通生,参见图2;优秀生,参见图3)。
图2 普通生测试标准
图3 优秀生测试标准
第三,维持该体系常态化运作的保障。
(1)建立完整的测试试题库。地方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生源情况设计合适的测试题目,并明确其所属的不同层次。这样,同层次学生接受口试的试题难度接近,体现测试的公平性。此外,这也避免了临时出题口试的难度随意性问题。因此,这种试题库的建立为口语测试的科学性和系统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统一培训考官,提高考官把握评分标准的能力。实证研究发现,考官以什么方式陈述考试任务可能影响考生表现(Ross,1992;Katona,1996;Lazaraton,1996;Brown & Hill,1998;O'Loughlin,2000);Lazaraton 提出考官的行为有可能导致考试的不平等。Ross Berwick(1992)发现考试中考官会不适当地调整提问,这一现象威胁着考试的效度和评分,因此需要制定培训考官的标准。杨莉芳(2006)强调评价考官的两个标准:有利于考试发挥的原则和公平性原则。因此,有必要对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使之从专业的角度更客观更科学地把握口试提问和评分。
(3)将口试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入期末考试中,督促学生重视口语。口试成绩成为期末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必然使学生更加有动力去认真参与。这种做法不仅体现了《课程教学要求》中对学生口语教学的要求,也起着对学生的监督和对教师的警醒作用。虽然,英语四、六级不直接考察学生的口语能力,这不表明就可以忽视口语教学相反,甚至还要达到一定的口语教学标准。
(4)细化评分标准,保证测试的信度。正确统一的评分标准是影响口语测试效度的重要因素。对每一个阶段的口语测试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可以将整体评分和分解评分融合一起来制订。具体细则包括:语言知识,连贯性,完成任务的优劣,交际方式恰当与否,语法与词汇准确性、语音语调的标准程度等。这样,细化的评分标准为考官判分提供细致而周密的依据,考官在评分时能有据可依,最终能确保口试的相对公平。
口语测试直接为英语语言教学服务,构建地方高校口语测试体系的原则以及测试内容的层次性特征可以从口语测试的四个关键环节(被试、任务、考官和评分标准)上得以体现。教学,也是口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成分。针对目前不容乐观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加强口语测试的系统化将是提升口语教学质量的有益探讨。特别是立足地方高校实际,建立合乎地方高校特色的口语测试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毕竟地方高校学生更需要教师、教学规则和教学环境的指导和制约。
[1]Bachman,L.F.1996.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Glenn Fulcher.2003.Testing Second Language Speaking.London: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3]盖莲香.关于外语口试中教师话语行为中的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6).
[4]郭晓梅.论英语口语测试中的交际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5).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吕正华,张文霞,张 琼.策略使用与口语测试成绩关系探究[P].“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国际会议宣读论文,上海,2002.
[7]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8]熊敦礼,等.大学英语大规模录音口语测试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4).
[9]杨莉芳.近二十年测试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外语教学,2006(1)
[10]杨莉芳.直接口试与录音口试对外向型和内向型考生的影响[P].“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国际会议宣读论文,上海,2002.
[11]邹申.试论口语测试的真实性[J].外语界,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