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成功“对接”
———《三角形的特性》一课观摩随想

2013-06-05 14:53:29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文华
成才 2013年1期
关键词:电子白板三角形探究

■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文华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成功“对接”
———《三角形的特性》一课观摩随想

■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文华

信息技术,尤其是电子白板等新媒体新技术进入课堂后,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推进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如何评价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完美融合,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成功对接,这是新时期教师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在“武汉市现代教育技术开放日”上,我们观摩了一节数学公开课。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三角形的特性》,这节课成功地完成了与新课程标准对接,与实际生活对接,与教学的主体学生对接,与新媒体新技术对接,很有启发意义。

一、实现了与新课程标准的对接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倡导“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配有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教室,教师应用课件资源,通过练习——拓展——延伸——质疑——反思——评价几个环节,有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情境中引入,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后,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整节课教师通过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实现了与新课程标准的对接,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实现了与实际生活的对接

我们知道,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离不开生活。

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是现代化的建设工地,教师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也收集了生活中有代表性的几幅图片,用课件展示色彩鲜艳的大公鸡图案、高大的斜拉大桥、洁白的帆船……并提出问题: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从主题图中找三角形,及时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学生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是由许多几何图形构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探究三角形特性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又如,在探究三角形稳定性后又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寻找现实中的应用实例:钉板凳、围篱笆。通过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课堂的宽度与广度,也激发了学生学有价值数学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之美。

三、实现了与学生的对接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在价值引领下的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本节课教师让学生观察教师示范画三角形的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己试画中感知三角形的特点,在画中探究三角形高的特征,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延伸,明确直角三角形高的特点。

在研究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环节中,教师拿实物去演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讨论交流,探索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外在的动促进了思维内在的动,使认知更为完善,促进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培养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习活动中,孩子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孩子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这就是一种“体验”。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础之上探究出来的,有必要让学生经历特性得出的全过程。本节课设计了这样几个实践活动:课前制作三角形、四边形;课内拉学具,探究三角形的特性;分组画三角形,找三角形的特征。尤其是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拉三角形、四边形,亲身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迎刃而解了。

四、实现了与新媒体新技术的对接

教师给我们展示的是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应用的现场课。电子白板是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可进行电子板书,实现教学自由互动,也就是说它构建了一个为大多数教师所熟悉并乐意接受的类似“黑板+粉笔”的课堂教学环境;二是可以随时调用并展示各种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实时互动。在这节数学课中教师熟练地应用了电子白板,实现了与新媒体新技术的对接。

1. 利用电子白板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学习兴趣是学生愿意学习的前提,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好奇心比较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集中注意力。在导入新课时老师首先出示情境图,先让学生说一说情境图中的三角形,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特性的兴趣,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思考,为让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了准备。

2. 利用电子白板演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参与互动

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间一般不会很长,因此,良好地组织课堂教学,灵活地讲授教学内容,以科学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是一节好课的前提。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灵活地应用了电子白板功能:第一步演示了事先做好的课件;第二步用电子笔进行了板书讲解,并亲自画出三角形的高;第三步让学生在电子白板上画出三角形的高,并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顶点画出三角形的高,一共可以画出三条高来,学生情绪一下高涨起来了,整个课堂不再是教师个人枯燥讲授的讲堂,而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舞台。

3. 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作品,开展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

教学互动是多向的,不仅要有师生互动,更要有生生互动;不仅要有教学主体一对一的互动,还要有多主体的相互作用,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创设合作学习以及小组讨论的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在教学时间充裕的前提下,组织每个小组轮流在电子白板上展示自己的作业,并加以讲解。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思维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整个课堂充满生生互动的气息。

创设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高,使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高就是顶点到对边的距离,再让学生自学课本验证自己的想法,也加强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功能。接着让学生自己画高并标出相应的底,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使学生加深了对三角形高和底的认识并掌握了高的规范画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任何一条边都可以做三角形的底来画高,最终自主归纳得出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的结论。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三角形的高,较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4.利用电子白板讲解,进行即时评价和反馈

即时的评价和反馈不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极为必要的,学生通过评价可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调节授课方式或进度。因此,在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注意学生的行为及情感变化,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运用电子白板的批注、录播功能,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在课堂中完成的任务进行讲解和及时的评价。另外教师要善于通过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求异,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快乐。在《三角形的特性》课上,教师针对学生画三角形、画三角形的高的过程中不准确的现象,及时应用电子板书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评价,适时地加以鼓励。透过这个过程我们看到教师关注了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学习体验,让学生的热情以及自信心能够被极大地激发起来,整个课堂成为了师生互动的海洋。

毫无疑问,《三角形的特性》这节课已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对接,但在运用电子白板功能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比如在认识三角形高的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已经做了画高的示范,学生也基本明白高的画法,但是当探讨到三角形的其他两条高时,孩子的思维很难建立模型,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通过电子白板中课件的设计突破难点,只有引导到位才能突破教学的难点。

因为在第一条高的画法中,学生易形成一个思维定势:理解成“高”是我们视线中三角形中“上面”的顶点对“下面”的底边作的垂直线段。所以在学生自我练习画另外两条高时,我发现不少孩子都是转动了自己的练习本,来画出另外两条高的。看到这种情形,我们会受启发,在课件的设计中,也转动三角形,让其他两个顶点也分别转到我们视线的上方,顺势可以画出两条高来,而电子白板的“旋转”功能可以很方便地完成这样的设计。孩子们也可以自己上台操作,这样一来,整个教学过程既顺应了孩子的认知规律,又降低了思维难度,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的难点也会得到突破。

再比如,在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中,可以通过电子白板设计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或者让学生实时上网,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来丰富自己,巩固知识,开阔视野,从而真正达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重点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责任编辑王爱民

猜你喜欢
电子白板三角形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巧用电子白板 激活英语课堂
电子白板助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