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惠芬
怎样备好一节课
■ 夏惠芬
熟悉教学内容包括熟悉并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上网查询等几个方面。其中课标是教学的方向舵、指南针,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了课程标准,明确了教育培养学生的总方向,才能确定相应的思路,有方向、有目的性地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
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应根据教科书的具体内容制定每课时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等。通过进一步深入钻研教科书,教师应首先明确重点、难点,确立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这样也就准备好了上课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在正式上课过程中,教师讲课才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学生也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讲述的重点和难点,有主次地去掌握。
除此之外,要上好课,教师不能只有“半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参考大量教科书以外的资料,力争把教学内容讲得更全面,更透彻。目前,教师完全可以使用电脑上网查阅相关信息,获得更多有用的素材。教师只有在课前深入了解并钻研了教材,才能去驾驭教材。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这也就决定了教师要备好课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要深入了解教育对象,即学生。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及技能,了解他们的兴趣与要求,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
在此基础上,在备课中仔细研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处理好所谓的“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兼顾他们的不同基础,处理好“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设置教学情境,预测课堂教学,是对教师各项综合技能的考验。那么如何提问,如何启发,教师在备课时都应考虑到,设想到。只有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为备课提供良好的真实而且坚实的基础,才能使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不断上升,从而提高上课质量,教好每一位学生。
教师在应用课程标准、教材等有关资料进行备课时,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这时,就需要你不时地与其他老师进行交流,互相讨论,互相补充,解决各种疑难杂症。进行集体备课,定期讨论,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有时可能涉及到其他学科,也可以向其他学科的老师讨教,以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
备好一堂课,还应注意规范备课程序。我们现在所用的备课本一般都有教学课题、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即使是上多媒体课,在上课前的准备工作中也应注意这些要点。所有这些都为我们规范备课程序提供了很好的客观条件。有了这种良好的客观条件,再加上自身的认真对待和主观努力,所备的课就一定能做到条理清晰,有板有眼。
(作者单位: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土庙小学)
责任编辑向保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