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月辉,李芃松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大连116024)
十二运辽宁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研究*
邹月辉,李芃松
(大连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辽宁大连116024)
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十二运辽宁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对策为:加大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多样化发展的市场开发力度;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场馆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辽宁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战略与城市运动项目布局相结合;做好赛后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度设计;寻求公共机制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等。
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十二运
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指在场馆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配置服务资源,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职能推向市场,以达到有效改善和提升场馆服务的目的,反映了公共服务供给领域政府职能的退缩和市场价值的回归。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迎接全球化、信息化等挑战,提高社会管理效率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西方各国政府逐渐改变了过去政府独家经营服务的被动局面,提高了社会力量对场馆服务需求的使用能力,建立了新的公共服务管理模式。西方国家场馆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在内容上多种多样,有效提高和改善了场馆服务质量和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充分拓宽了场馆收入渠道。既减轻了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也通过形成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链条,带动体育产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这种改革已经成为各国的普遍选择。
就我国而言,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急切要求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出体育公共基础设施作为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的作用。同时,随着中国社会迈进全面小康,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和服务需求同相对落后的公共体育服务之间的矛盾日显突出,大型体育场馆如何与时俱进、乘势而上的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利用十二运在辽宁举办的契机,研究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场馆服务市场化是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目前,国家体育总局贯彻科学发展观,十分重视大型建设和运营问题,探索从多方位建设体育强国。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明确要求,要把破解体育场馆运营难题作为改革创新体育体制机制、推动解决体育重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其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建立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以体育产业经济市场化为导向的场馆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探索新时期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规律,可使体育场馆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再次,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方式变革的需要。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线是转变发展方式,即通过自主创新,降耗增效。十二运辽宁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经营和管理方式,应在总结以往全运会经验的基础,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辽宁省是我国的体育大省,场馆资源丰富,但管理体制和经营落后。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仍是各类场馆的主要投资者,民间资本介入不够,导致场馆管理和维护资金匮乏;内部结构不合理,面向内部的管理部门较多,面向社会的市场开发、广告策划、公共关系、项目营销等部门少;场馆功能的开发不足,多数场馆主要服务于承办赛事等公益项目,而运动技能培训服务、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体育文化精神的教育和传播、促进社会科技和慈善卫生等公共服务功能缺失;存在大量冗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又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问题。急需从实际出发,找到有效解决辽宁十二运场馆赛后如何良性经营和发展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模式。
场馆建设是办好一届全运会的基础,也是资金投入的重要方面。十二运在场馆建设方面积极落实中央节俭办全运会方针,在满足赛事需求的基础上,与往届全运会场馆情况相比,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2.1 严格控制场馆建设的投资,以改扩建旧场馆为主
本届全运会按照节俭办全运的要求,场馆建设本着“满足赛事需求、严格控制投资、兼顾赛后利用”的原则,辽宁省将场馆建设的重点放在了改扩建旧场馆和利用高校体育馆上,大幅压缩场馆建设支出,尽可能利用现有场馆,坚持能利用的不改建,能改建的不新建,能简修的不大修,能临建的不搞永久建设。第十二届全运会共需体育场馆117个,其中训练场馆53个,比赛场馆64个。在64个比赛场馆中,新建场馆25个,占117个场馆总数的21.4%,远低于中央要求的30%的比例,其中纯粹为全运会新建的只有10个,占场馆总数的8.5%;其余15个场馆,9个建在大学,6个建在盘锦和葫芦岛等建市较晚、体育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地方(具体情况见表1)。对于十二运组委会在场馆建设方面的举措,十二运首席顾问刘清早认为,“本届全运会场馆的建设特别是在控制它的建设标准和规模上下了足够的功夫,将成为历届全运会中突出的特点”。
表1 十二运辽宁14个赛区承办运动项目和新建、改造场馆情况
2.2 兼顾赛后利用,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筹办十二运会的4年中,辽宁省坚持竞技场馆与全民健身设施并重原则,一直把“体育惠民”作为工作的准则。十二运全部比赛、训练场馆,新建的不到五分之一,省下的资金全部用于推进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借助举办十二运会的巨大影响力,建设了一大批老百姓离得近、用得实惠的群众体育设施,打造了具有辽宁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辽宁省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十个一”工程,让全省群众体育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每个地级市一个全民健身中心,每个县一个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乡镇建设一个3000m2的健身广场,街道建设一个1500m2的健身广场,行政村建设一个农民健身工程,社区建设一套健身路径等。目前,全省43个全民健身中心、96个体育公园、601个健身广场多已投入使用。例如,大连的滨海健身大道、沈阳的浑河健身长廊、鞍山的玉佛苑体育公园、丹东的沿江健身带、本溪的精品健身步道和营口鲅鱼圈全民健身设施等都已投入使用。
2.3 多个城市举办,通过赛事促进城市发展
辽宁获得十二运的承办权,给辽宁的14个城市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极其深远的影响。十二运以沈阳为主赛区,以大连为主要分赛区,通过沈大高速公路连接沿线城市,辐射周边,形成相对集中的竞赛环境,可谓十二运在辽宁大地遍地开花。主赛场沈阳市安排了近60%的竞赛项目,保证主赛场产生较多金牌;大连市作为主要分赛区也安排了相对较多的竞赛项目,其他12个市均安排了1~4个不等的竞赛项目。有目的的扩大全运会场馆和项目的分布范围,把各类预赛分布到全省有广泛大众体育传统项目基础的地级市,如把足球比赛设在大连,篮球比赛设到鞍山,乒乓球比赛设在抚顺等。以办全运为契机提升城市功能,辽宁走出了一条“承办赛事促进城市发展”的新路。
随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迅猛发展,大型体育场馆改革势在必行,体育场馆的有效运营成为各级体育管理部门追求的目标,市场化方式也必将被越来越多的大型体育场馆所采纳。以辽宁十二运场馆为例,提出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对策如下。
3.1 加大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多样化发展的市场开发力度
对比西方体育场馆的体育公共服务功能,我国通常也具有体育健身服务、运动技能培训、体育活动组织和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等相似的基本功能。但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在提供更加市场化、细致化和多元化的社区建设服务,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发,以及竞技体育的组织与合作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改善。沈阳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晓权说,到2013年5月,14个县区级健身中心和沈阳市级全民健身中心都将开放,沈阳将初步打造成“10分钟健身圈”。如此大规模体育场馆的建设,仅仅实行这些基本的公共服务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不同季节和时间的多元化的社区体育课程计划、多样化的体育技能培训、青少年假期夏令营市场的开发、各企事业单位体育社团入驻体育馆等市场化渠道亟待开发。总之,在场馆服务内容上应是多种多样,通过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充分拓宽场馆收入渠道,提高社会对场馆服务需求的能力。
3.2 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场馆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
目前,政府在允许和鼓励民间参与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做的还不够,公共机构之间、公共机构和民营机构之间、民营机构之间没有展开竞争。第三部门,即文化娱乐、教育科研、慈善卫生、协会学会组织等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是沟通市场与政府的中介和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辽宁省政府可从第三部门着手,充分发挥第三部门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资助功能、监督功能和咨询服务等功能,从而解决当前存在的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中介力量薄弱、场馆资产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3.3 辽宁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战略与城市运动项目布局相结合
十二运比赛地点采用“一主多副”的发散型举办方式,即空间上掌握好重点,力求采用“以点带面、以线促带、以带兴面”的空间发展格局。在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上,政府可以以现有的沈阳浑南新区“体育王国”城区为核心,实施从背对海洋搞建设到面对海洋搞发展,即以大连长兴岛工业区、丹东产业园区、营口沿海产业基地、大连花园工业区、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为“五点”,从丹东到葫芦岛滨海公路为“一线”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从而实现城市的跨越式发展。虽然全运会的举办历经了由“一城市举办”到“多城市举办”的一个漫长成长过程,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全运会赛场也是分布在山东的多个城市,但像辽宁这样所有城市都获得赛事承办权仍属于罕见,有专家指出:“多城市举办体育赛事,可在影响力上由点及面。”因而有效利用十二运资源,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加快区域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辽宁地区社会发展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4 做好赛后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度设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一由政府供应的体育场馆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必须实行社会服务市场化,这已是未来国家场馆服务的发展趋势。因此,依照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好市场化的制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当前,辽宁体育场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民间资本的介入很少,政府财政压力大;场馆资产的监管不到位,管人管事管资产相脱节;投资领域狭窄,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等问题。因此,赛后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制度设计要符合服务性产品的性质和特点,能够有效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资金管理方面,实行“融资多元化,利用集中化”,场馆投资应以政府为主,走产业化、多元化的路子,争取社会多方投资;经营方式方面,可以采用连锁经营、跨行业混合经营以及组建体育场馆集团和体育场馆管理公司等,加强赛后场馆设施的经营管理与效益创收工作;收益分配方面,形成“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格局,进一步提高其他方参与全运会市场开发的积极性;管理权限方面,将场馆服务系统交民营部门、非政府部门来承担,采取专业管理团队进行经营管理,利用媒体宣传明星效应等宣传手段,促使各部门及各大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有效的为全民健身服务。
3.5 寻求公共职能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体育场馆公共服务经营的发展趋势,必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政府应改变经营观念,主动打破公共服务的垄断体制,吸引社会力量进入,引进竞争机制。从根本上说,要把投资主体和管理者划分清楚。要主动提供公共服务,以降低场馆服务的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实现市场对体育场馆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制定政策标准和对服务效果进行监管,发挥出政府宏观管理的作用,使场馆的经营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在场馆服务管理上仍存在诸多障碍,缺乏有效承载场馆服务的能力;场馆服务市场管理相关制度法规缺乏;缺乏公私合作的认同,社会对场馆服务的转包可行性认识还不够等。因此,在场馆服务走向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要主动放权,改变以往“大包大揽”的做法,从场馆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生产者”转为“合作者”、“促进者”,落实宏观管理和制度创新,采取各种措施适应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与发展,从而实现公共职能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大型体育场馆是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实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基础性物质条件。全运会后,我国大型体育场馆不断增加,亟待改善体育场馆管理,提高运营效率,构建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和管理模式。体育场馆是由各级体育部门经营管理的国有资产,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是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改变经营理念,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经营机制,盘活体育场馆,使之走出当前所处的困境,是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市场化的新道路。
[1]曾庆贺,马书军.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供给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20.
[2]刘鹰.发掘辽宁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最大效益的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2010(3):51-52.
[3]韩开成.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5-7.
[4]刘辛丹,章丽洁.西方大型体育场馆的公共服务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109-111.
[5]侯书健.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6):30-31.
[6]徐伟宏.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与经营现状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3):45-47.
[7]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6):472-475.
[8]王梅,陈亮.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融资市场失灵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4):360-364.
[9]冯欣欣,邹英.西方国家大型体育场馆民营化改革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38.
[10]翟浩林.《孙子兵法》对高校体育场馆对外运营管理的启示[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13-16.
[11]过乔.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探析[J].中州体育,2010(12):42-44.
[12]冯小兵.天津奥运场馆设施赛后开发与利用[J].中州体育,2009(10):23-27.
[13]乔艳春,林勇虎.第十二届全运会对辽宁城市软实力的构建与传播[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6):39-40.
[14]周良君,谭建湘.深圳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2):18-20.
Public Service Marketing of Sports Stadiums in Liaoning Province during 12thNational Sports Meeting
ZOU Yue-hui,LI Peng-song
(P.E.Teaching Dept.,Dalia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Dalian 116024,China)
The public service marketing of the sports stadiums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at sports stadiu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ublic service marketing of the sports stadiums during the 12thNational sports meeting include strengthening marketing exploration of multiple public services of the sports sta⁃diums,fully exerting the function of the third department in the supply of the public service of the sports stadiums,combining the sports public service strategy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the urban sport pattern to design the system of public service marketing of the sports stadiums after the sports meeting and search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public system and the market system.
sports stadium;public service;marketing;the 12thNational Sports Meeting
G80-05
A
1672-268X(2013)05-0028-04
2013-07-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TY005);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2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2012lslk⁃tjy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