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长义 刘国华 马秀霞
(宁夏中卫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卫 755000)
中卫市沙坡头区一养鸡户饲养的商品育雏蛋鸡先后出现以典型的大肠杆菌病病变、球虫病病变的疾病,以高死亡率为特征,但按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经综合诊断为H9亚型禽流感、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采取防治措施后,有效遏止了疫病的继续发生,防治效果良好。
养鸡户张某2012年7月3日自陕西省某孵化场购进1日龄海兰褐雏鸡4000只,在30 m2炕面育雏,饲喂蛋鸡育雏料,常规喂养。20日龄时将鸡群转移至2间房里搭建的1.3 m高,面积约50 m2的网上饲养。鸡群随着逐渐生长,加之平网周边围扎的立网过低,约有2/5的鸡飞过立网在地面上活动(土地面)。观察时,看到网上的鸡群密度过大,极度拥挤,地面的鸡到处乱窜,啄食地面的污物,鸡舍内粉尘飞扬,空气污浊,通风不畅。饮水器、料桶不及时进行清洗和消毒,鸡舍内未进行过消毒,地面的粪污未进行清理。鸡群于8月4日(32日龄)开始发病。表现为呼吸道症状。鸡群发病后在当地兽药店买药进行过治疗,曾选用过镇咳涤毒灵、环丙沙星、呼毒杀、清热散、黄芪多糖、三字球虫粉等,采用过维生素制剂和电解多维饮水。鸡群发病初期应用药物治疗尚有一定效果,但停药后又继续发病并不断出现死亡,后期用药没有任何效果,且发病死亡数量不断增加。鸡群的防疫程序:3日龄时(5月30日)新城疫-支气管炎二联(Lasota-IBH120)弱毒苗,1.5头份/只滴鼻,9日龄时肌注新城疫油苗0.3 ml/只,14日龄和21日龄时分别用法氏囊弱毒苗1头份/只和1.5头份/只滴口,8月6日又用新城疫-支气管炎二联(Lasota-IBH120)弱毒苗3头份/只滴鼻。至8月10日,发病鸡1800只,发病率45%,共死亡鸡1100只,病死率61.11%。8月10日,养鸡户送病料进行化验诊断,11日前往发病鸡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诊断和病料采集,对发病鸡群随机翅静脉采血20份分离血清进行血清学诊断。8月18日和27日分别对本鸡群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回访观察。
鸡群采食量下降,体重轻,长势缓慢。发病鸡群最初表现为仅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随后出现呼噜、啰音、咳嗽等明显的、轻重不一的呼吸道症状,有的出现伸颈呼吸症状,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羽毛松乱,排出灰白色、土黄色或黄绿色的稀便或水样便,部分排出暗褐色或红色的血样便;有的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群饮水量增加,食欲废绝,嗉囊中积有液体,鸡群逐渐出现营养不良,消瘦,缩颈闭眼,眼球凹陷,翅膀披散下垂,精神极度沉郁呈昏睡状态。个别出现脸部肿胀,眼流泪。发病鸡因衰竭而死亡,病程3~6 d。
尸体消瘦,羽毛松乱,腿爪干燥缺乏弹性。有的皮下瘀血,肌肉呈紫色;有的肌肉呈现苍白色。腹膜浑浊。有的肝脏瘀血,轻度肿胀,质脆;有的肝脏表面覆盖有薄膜状灰白色凝固物,易剥离,肝肿胀、质脆。有的胸、腹气囊浑浊、增厚,呈白色或淡黄色毛玻璃样;有的表面被覆有黄色干酪样物,并与有关脏器相粘连。脾脏肿胀,呈暗紫色。肾脏肿胀、瘀血,部分肾脏内有尿酸盐沉积,呈花斑肾。鼻腔内有粘液,喉头和气管内有灰白色粘液;有的气管出血,内有干酪样物。肺脏充血或出血,肺水肿。部分心脏冠状血管周围有散在或密集的出血点,有的心包膜扩张,心包液浑浊,心外膜附有大量呈绒毛样的纤维状物。肠系膜混浊并有纤维素样物粘连。有的肠粘膜充血、出血,呈广泛性出血性肠炎;有的盲肠扩张、肿胀,肠壁增厚,肠粘膜出血,内容物为红色血凝块;有的小肠肠管膨大,肠壁增厚,粘膜肿胀,肠内容物浓稠呈褐色或混有小血块;在小肠浆膜上可见有密集的出血性溃疡灶或见到灰白色的小斑点;直肠有条纹状出血;泄殖腔充血、出血,内有石灰样粪便。脸肿者见肿胀部位皮下有白色或淡黄色胶胨样物浸润。
刮取小肠、盲肠有病变部位的粘膜,放在载玻片上,滴加50%甘油生理盐水1~2滴,充分调和均匀,加盖玻片后用高倍镜检查,可见到大量呈球形橘子瓣状的裂殖体和呈香蕉形或月牙形的裂殖子以及圆形的卵囊。
病死鸡分别取心、肝、脾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见到革兰氏染色阴性、两端稍显浓染、单个散在的短杆菌。
分别取上述病死鸡的心、肝、脾、肺接种于营养肉汤、普通琼脂、麦康凯琼脂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37℃24 h培养。营养肉汤均匀一致混浊,管底可见絮状沉淀物,表面有一层淡薄的菌膜;普通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灰白色、表面隆起、中等大小的无色菌落;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长出隆起、湿润、中等大小、粉红色的菌落;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长出紫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将上述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单在、两端钝园、中等大小的短杆菌,无芽胞和荚膜。分离菌符合大肠杆菌的培养特性。
随机选择分离到的3株菌进行生化鉴定。试验方法和判定结果按文献[1]进行。结果3株菌M.R和靛基质均阳性;V-P、H2S、尿素酶、柠檬酸盐分解和明胶液化均阴性;分解葡萄糖、甘露醇、麦芽糖产酸或产酸产气;分解乳糖、山梨醇和阿拉伯糖产酸;蔗糖、卫矛醇、水杨苷、棉子糖和鼠李糖产酸或不分解;不分解肌醇。3株菌均符合大肠杆菌生化反应特性。
选取3株菌参照文献[1]各做活菌计数后制成菌液备用。取临床检查健康的15日龄肉杂雏公鸡20只,分为4组,5只/组;第1~3组为试验组,每组的每只鸡分别腹腔接种第1~3株菌的菌液各0.2 ml/只(含菌1.0亿);第4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2 ml作为对照组。接种后隔离饲养。结果3组试验鸡在4~7日龄内全部死亡,并从病料中回收到接种菌。对照组存活。
采用药敏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试验方法和判定标准按文献[2]进行。结果对庆大霉素、甲砜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氟哌酸、新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氨苄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土霉素、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麦迪霉素和磺胺甲基乙噁唑不敏感。
用禽流感病毒H9亚型(抗原批号:201201,阳性血清批号:201202)和H5亚型(H5Re-4抗原批号:201205,H5Re-5抗原批号:201202,阳性血清批号:201201;均购自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标准抗原与20份分离血清进行血凝抑制(HI)试验,试验操作及判定均按文献[3]进行。20份血清的H9和 H5HI检测值分布结果见表。从检测结果看,H5未检测到抗体;H9检测到了抗体,其中1∶16以上抗体阳性率达到80%(16/20),最高达到1∶512。
20份血清进行了新城疫抗体检测(抗原批号:20110321,阳性血清批号:20110321,均购自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法,按照文献[4]进行操作及判定。20份血清的新城疫HI检测值分布结果见表1。经统计,鸡群新城疫血清HI效价在≥6log2的血清比例80%(16/20)。
表1 禽流感和新城疫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情况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以及实验室诊断,鸡群发病为H9亚型禽流感、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所致。
一是挑出瘦弱、精神差、无治疗价值的病鸡,一次性进行淘汰深埋处理。二是将地面的鸡全部清理上网,网养的鸡大幅度降低饲养密度。三是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鸡舍通风换气,鸡舍温、湿度适宜,增强鸡体抵抗力。四是强化卫生消毒措施,及时清理鸡粪,进行带鸡消毒,1次/日,连续消毒1周;对用具、食槽、水槽、污染场地严格消毒。五是尽可能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
所有鸡群于8月12日全部紧急接种H9亚型禽流感疫苗,注射剂量为0.5 ml/只。
鉴于这些鸡群前期已大量使用了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故注射H9亚型禽流感疫苗后3 d内停喂一切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给予亚硒酸钠-维生素E和拜固舒饮水,每日各2次,按说明连续应用3 d。第4 d采用甲砜霉素按使用说明饮水,连用3 d;强效氨丙啉按使用说明书拌料混饲,连用5 d。第6 d开始在饲料中加入健胃消食类中药拌料混饲,连用5 d。
经采取以上措施,在注苗后第7 d(8月18日龄)发病数逐渐减少,第9 d开始,发病数明显减少,第12 d后,除个别鸡死亡外,鸡群病情基本稳定,不再出现新的发病死亡病例。
本病发生后,曾经诊断为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给予了抗生素和抗球虫药物进行治疗,但并没有有效的控制疫病的进一步发生,证明诊断有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以及实验室诊断,确诊本次鸡群发病为H9亚型禽流感、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所致。经分析认为,应把禽流感作为主要发生疾病来控制,采取了注射疫苗的办法,对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采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并同时采取其他的防治措施,通过综合性防治措施的应用,有效控制了本次疫情的进一步发生。
中卫市沙坡头区在1999~2000年即发生H9亚型禽流感,为H9亚型禽流感疫区[5]。本次发病的鸡群没有进行过H9亚型和H5亚型禽流感疫苗的免疫,鸡体缺乏免疫保护力,由于疫源的长期存在,鸡群发生H9亚型禽流感在所难免,分析认为H9亚型禽流感应为原发病。同时,由于受鸡群饲养密度大、鸡舍空气污浊、鸡群与地面的粪污接触、卫生消毒措施不力等因素的影响,鸡群在极差的环境条件中饲养,极易感染发生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鸡群发病后,由于没有做出准确诊断,未对H9亚型禽流感感染情况采取措施,只是针对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进行治疗,虽然应用药物治疗后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疫病的进一步发生,并延误了病情的控制。因此,如果不考虑控制禽流感而只考虑控制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原发病在不能控制的前提下,既使选择了对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高度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也不会理想,疫病会继续发生。
从H9亚型禽流感的发病特点观察看[5],育雏育成蛋鸡(包括肉鸡)感染后多表现为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常诊断为其他病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养鸡户侥幸认为育雏育成鸡不易发生H9亚型禽流感,加之疫苗成本和注射疫苗工作量大等因素的影响,养鸡户只重视高致病性H5亚型禽流感的免疫,只重视产蛋鸡群的免疫,而对育雏育成鸡H9亚型禽流感的免疫不重视,不按程序进行免疫。因此,养鸡户应该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免疫的同时,做好H5和H9亚型禽流感病的免疫预防。否则,育雏育成鸡在发生了H9亚型禽流感后,一方面,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做出正确诊断;另一方面,鸡体由于免疫抵抗力差,易于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或其他疾病,常造成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1]房海.大肠埃希氏菌[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傅先强,刘占君等编.养禽场禽病检验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36-2003).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6550-1996).新城疫检疫技术规范.
[5]韩梅英,刘国华,许卫戈,等.鸡H9亚型禽流感的发病特点与防治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长沙: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