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的折射镜
——释读多丽丝·莱辛的《南船座中老人星:档案》系列

2013-06-01 12:30黄媛媛
关键词:莱辛太空人类

黄媛媛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上海 201900)

人类命运的折射镜
——释读多丽丝·莱辛的《南船座中老人星:档案》系列

黄媛媛

(上海建峰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上海 201900)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创作的系列科幻小说《南船座中老人星:档案》,以独特的科幻角度,借用暗喻、借喻、博喻、讽喻和强喻等手法,分析和批判地球上现有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提出作者对于未来人类如何健康发展的见解,强调了人类集体力量和智慧在命运转折和时代变迁中的作用。对这些国内研究鲜有涉及的作品,尝试在剖析其内容、题材、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小说深刻内涵和对人类命运的隐喻,并呼吁国内学者研究莱辛的科幻作品。

多丽丝·莱辛;《南船座中老人星:档案》;人类命运

2007年10月,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已88岁高龄的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作为英国文坛的一棵常青树,自1950年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出版后,莱辛一直笔耕不辍,先后发表的长、中、短篇小说多达50多部[1]。众所周知,多丽丝·莱辛的小说以现实主义,尤其是女性题材而蜚声文坛,国内学界已对此类著作从各个角度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但1979年至1983年间,莱辛完成了科幻小说《南船座中老人星:档案》系列的创作,标志着她后期创作的一次重大转变。对于这一转变,学界和读者莫衷一是,《南船座中老人星:档案》系列中,莱辛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关注人类诸如核战争、环境污染、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表达了她对于人类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社会的独特理解。正如莱辛在《什卡斯塔》的前言中写的那样:“我已经为自己寻求到一个新的空间。在那里,茫茫宇宙也显得渺小,更不需要说单个的人。任何事物都只能在相互交往中学会共存,成为宇宙空间演变的一部分。”[2]

《南船座中老人星:档案》(Canopus in Argos:Archives)共五部,分别为:《什卡斯塔》(Shikasta) (1979)、《第三、四、五区间的联姻》(The Marriages Between Zones Three,Four and Five)(1980)、《天狼星人的试验》(The Sirian Experiments) (1980)、《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The Making of the Representative for Planet8)(1982)和《驻沃利恩帝国感情用事的特工》(The Sentimental Agents in the Volyen Empire)(1983),习称为“太空五部曲”。在五部曲中,莱辛以浩瀚的星空异域为大背景,构建了一个鲜活的宇宙,可看作是对科幻传统主题之“异域它乡”的发展和拓新。由于上述小说目前尚无中文译本,本文尝试在解读小说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作品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和对人类命运的隐喻。

一、太空五部曲:地球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诠释

作为“太空五部曲”的第一部,《什卡斯塔》的成功无疑为后四部小说的问世打下了基础。小说一开始就将读者引领到广袤无垠的宇宙空间。银河系中文明高度发达、聪颖睿智的老人星发现一颗充满活力和朝气的初级文明行星,取名为罗汉达,意为“丰收、希望”。老人星通过移植优良人种和各种教育工程,加速罗汉达的演化发展进程。同时,银河系中另两大太空帝国天狼星和沙马特星也对其虎视眈眈,准备伺机侵入。由于宇宙间不可预知的重新组合,老人星对罗汉达的监护被阻断,罗汉达人得不到老人星给他们的一种类似于电磁波的物质“大我情怀”(Substance-Of-We-Feeling),开始日渐变得自私和疯狂。沙马特星乘虚而入,用邪恶的思想使罗汉达逐渐变为什卡斯塔,意为“破碎、沉沦”的世界。

小说中,无论是“罗汉达”还是“什卡斯塔”都喻指地球。小说的前半部分是从老人星所派的拯救特使约豪的视角来展开,主要以他发回老人星的报告和自己的记录、见闻来展开叙述,反映了什卡斯塔日渐走向毁灭的社会现状。而后半部分则以一个什卡斯塔小女孩雷切尔(约豪化身——什卡斯塔居民乔治的妹妹)的日记为主线。雷切尔的日记反映出什卡斯塔人生活的焦虑和恐慌,他们许多人也试图改变现状,但大的社会环境让个人努力显得毫无意义。最终,在经历一场核战争的灭顶之灾之后,幸存的什卡斯塔人在约豪等老人星人的帮助下在废墟上重建家园,逐步回到罗汉达时代。

“太空五部曲”的第二部《第三、四、五区间的联姻》描写了宇宙中从高到低的三个国家:三区、四区和五区。遵照宇宙最高统治者的命令,三区女王艾·伊思和四区国王本·阿塔必须结婚,这违背了双方的意愿。悠闲富庶的三区人无法接受女王嫁到蛮荒之地,艾·伊思也自认是下嫁,婚姻开始阶段,始终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作为男权社会的最高统治者,本·阿塔当然无法容忍这种傲慢与不逊,这场婚姻看似注定无法圆满。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艾·伊思渐渐被本·阿塔身上的正直勇敢所吸引,而本·阿塔也看到了妻子桀骜不驯外表下的纯真与智慧,两人开始真正相爱,并有了自己的孩子。命运弄人,这时,遵照新的最高指令,本·阿塔必须与五区的女王结合,而艾·伊思则返回三区。重返故土的艾·伊思身上已充满了三区人看来十分异质的东西。她的妹妹,新女皇,害怕这种异质思想——社会的进步必须依靠相互间的交流和融通——继续扩大,“传染”更多的人,竟然将她流放到与二区的接壤处囚禁起来。

但文明的交流和融通无法去人为逆转,故事的结尾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文化互动交流的局面:三区的人到二区定居生活;三区的歌谣不仅四区知道,而且在五区传唱;三区一潭死水的生活开始变得有了生气,人的情感也开始复苏;四区也变得文明、富足;五区开始从游牧文化走向农耕文明。同时,本·阿塔和艾·伊思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能由相互敌对到相知、相爱的婚姻向读者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很多时候,理性和冲动、本能和逻辑这些看似水火不容的因素其实并非泾渭分明,无法融通。

《南船座中老人星:档案》系列的第三部《天狼星人的试验》从天狼星殖民事务最高指挥者之一安萍的视角来展开。安萍是个有才能的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监督天狼星在罗汉达上进行的各种改变物种的试验。小说可以看成安萍的回忆录,主要记述了她与老人星特工们在罗汉达上的接触和交流。一次遇险时安萍被老人星特工克洛拉希相救,其后她与老人星人频繁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安萍意识到老人星真正的力量来源是他们懂得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和银河系的统治原则,并乐于奉献,帮助和促进其他星球的文明发展。她开始慢慢改变自己原先对于宇宙,对于天狼星内部统治的看法,在处理天狼星内外事务的方法和手段上也有了根本的转变。她还决定把自己的这些思想和感悟记录下来,通过书的形式唤醒什卡斯塔人,同时也让天狼星人去真正了解老人星。但正是这样的想法,她被天狼星最高统治者流放到与世隔绝的13号行星。

在《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中,莱辛首先让读者认识了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八号行星。由于气候突变,这颗美丽的星球逐渐被冰雪覆盖,农作物和牲畜都逐一死去,变得不再适合生存,人们陷入恐慌和绝望。老人星派出特使约豪组织八号行星人开始自救,然而极地变暖,融化的冰盖带来了灭顶之灾,一切努力仍无法阻止八号行星上居民的毁灭。在约豪耐心的启迪与开导下,人们从即将到来的肉体死亡的痛苦中超脱出来。他们选出一个集八号行星人优点于一身的代表,让他在老人星的帮助下躲过这场灾难,等八号行星的恶劣气候结束后重返这里,繁衍生息,让这个星球重现当日的生机。而约豪则和八号行星人一起留下来生活,直到最后被冻死。

《驻沃利恩帝国感情用事的特工》是“太空五部曲”的最后一部。沃利恩人生活在银河系里的一个不大的行星上,由于天狼星和沙马特星的干涉和侵扰,沃利恩帝国处于常年的混乱和冲突中。尤其是沙马特人,为了实现对于沃利恩的控制而采取各种阴险手段来干扰沃利恩人的正常生活。这其中,谎言是他们最厉害的手段。沙马特间谍甚至专门建立一个“谎言学院”来训练人们如何为了达到目的去编织各种花言巧语。在小说中,莱辛将说谎视为一种可怕的疾病,一旦感染上,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后果不堪设想。这时,仁爱、睿智的老人星人再次出现,以克洛拉希为首的老人星特工承担了帮助沃利恩人揭穿谎言、设法自救的重任。但由于“谎言病”太可怕,老人星的特工们有时也抵不住诱惑而染上这种病,克洛拉希的助手因森特就感染上“谎言病”而住院治疗。

此外,小说还控诉了人类滥用自己的语言天赋。例如在沃利恩帝国,有一种飞兽相伴终生,而这种飞兽以鸟和昆虫为食。沃利恩人就以为这些飞兽找食物为借口,堂而皇之地去四处侵略和抢夺。最后,沃利恩人被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所控制,把谎言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全民患上“谎言病”,不知道真理和实言为何物。

二、形散而神聚:人类命运的隐喻

纵观“太空五部曲”后不难看出,整个系列围绕广袤无垠的外层空间展开,作者通过构想科技发达的未来世界,以宇宙档案学家的身份在不动声色地整理文件、日记、报告和历史档案的过程中完成了这五部小说。

与一般的系列小说在人物和情节上前后传承关系紧密不同,“五部曲”没有核心人物或情节来贯穿始终,更没有严格的时间顺序。换言之,读者可以从五本小说中的任一本开始读起而不会有理解上的困难,这颇有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意味。[3]但五部曲并非全无关联,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构建出一个立体丰满的宇宙空间,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写出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与忧虑。

《什卡斯塔》可以被视为地球起源之谜。[3]小说中罗汉达转变成什卡斯塔正折射出进入工业时代后,人类对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给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自己的心灵所带来的巨大伤害,如果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下去,地球也注定会从人类美丽的家园(罗汉达)变为自己的坟墓(什卡斯塔)。《第三、四、五区间的联姻》描绘了一个乌托邦的世界,作者从中告诉人类:科学技术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和情感,精神层面的东西绝不能被束之高阁。《天狼星人的试验》则通过主人公安萍思想的转变再次告诉读者不要盲目崇拜西方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在逆境中去创造和改变世界还必须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否则只能是战争。《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在弱化科学重要性的同时,极力突出只有人类的理智才能在关键时刻拯救自己。在八号行星面临灭亡时,一切的科技手段都无法阻止行星上人类的死亡,这时是精神层面的力量让他们选出生存的代表,让这个星球的生命得以延续。《驻沃利恩帝国感情用事的特工》在一如既往地关注人类命运的同时,运用巧妙的讽喻,强调语言和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关键作用。同时,作为五部曲的最后一部,《驻沃利恩帝国感情用事的特工》没有传统意义上系列小说大结局的描写,莱辛留给读者太多的思考,让人们自己去体会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

综上可知,《南船座中老人星:档案》系列不像传统小说那样浓墨重彩地塑造典型人物和设计情节,而是以老人星为一条若隐若现的纽带,借虚构的故事来表现作者真正的创作意图。这一主题以不同的视角和方式在系列作品中得到突出和强调,可以借助下图来表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图1 五部曲关联示意图Fig.1 Illust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eries

作者娴熟地把握小说主题,借助暗喻、借喻、博喻、强喻和讽喻这五种表现手法,整合并利用各视角之间的关联,使五部曲真正达到形散而神聚。五部小说在围绕同一主题的前提下,突破常规,从广角和超长的时间跨度,以科幻的形式和内容,“曲折而夸张、生动而尖锐地反映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弊端”[4],理解地球上现有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痛斥“社会真实中的丑恶”[4]。同时,通过宇宙档案学家“客观、公正、超然和不带任何个人情感的视角”[4],莱辛在分析和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于未来人类如何健康发展的见解。整个系列有大量的对于具体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作者反复强调人类必须学会团结协作,在利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同时还必须要懂得去保护它,如此才能应对生存中的种种困难与不测。

三、软科幻主题:基于人性的反思

《南船座中老人星:档案》系列反映了当前人类的生存状态,既有科幻层面的大胆幻想,又有意蕴深邃的人性思索,构建了一个鲜活的宇宙世界。作品从批判和反思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人性本身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理解,展示了当代科幻小说的重要特征。但小说没有一般科幻作品对科学技术和先进的仪器设备的过度渲染,并非所谓的“硬科幻”。莱辛本人则更喜欢称之为太空小说,在她看来,“太空”一词更能体现出人类的意志力和想象力[3]。尽管所有故事情节都以作者构绘的高科技宇宙世界为背景展开,但科技元素和太空元素本身并不是莱辛描绘的重点,相反,她在整部作品里力斥笔墨弱化科技对人类命运的作用,更多地将关注点落足于对人性的描摹,任想象力大胆驰骋,从宇宙空间的不同视角来观察和探究地球在将来所面临的种种浩劫,从而突出人类自身力量和智慧在命运转折和时代变迁中的作用,刻画出一个以“人”为本的多维幻想世界。

基于以人性描摹为立足点的写作思想,莱辛运用两大类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一为人类发展与生存环境的矛盾,一为人类社会内部秩序的矛盾。在她所诠释的太空世界中,灾难缘起主要为人类对于环境的过度开垦与破坏,人类发展过程中滋生的如谎言、种族对立、等级制度等社会因素,以及超出人类能力范围的宇宙本身神秘的不可抗力。科幻背景为前瞻性视角营造优势,紧扣两大类矛盾,传达了作者对人类在延续和发展的进程中行为、理念的反思。现代文明的种种弊端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而放大,生态平衡的破坏和有限资源的衰竭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灾难,而人类在利用和改造世界、自我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则是作者重点控诉的弊端。莱辛尤其警醒沉浸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便利中的人类,必须认识到自己无节制、无约束的撷取行为可能给后代子孙带来无法预料的恶果。

同样,莱辛依然在人性的反思中寻求应对灾难的答案。“五部曲”中,莱辛一次次地歌颂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又一次次毫不留情地批判和呼吁人类摈弃陋习。她不惧将人类文明发展置于批判的显微镜之下,深刻剖析人性弱点,从细微处斟酌是非正误。借由多点多面多角度的分析,大胆肯定又不惜推翻,试图在繁杂的世情中寻求突破,梳理出一条通向人性真善美和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真知大道。小说中不乏对正统和权威的换角度审视,哪怕是看似得到充分褒扬的高科技高智慧的老人星,作品也以小说人物视角和旁观视角反复提出质疑,不拘于其传统意义上“正面典型”的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还在小说中设计了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神秘的“最高统治者”,以宇宙主宰的身份,制定宇宙规则,发布行政命令。“五部曲”中都或明或暗透露出“最高统治者”发号施令的踪迹,但对于其到底是怎样的宇宙力量,小说却自始至终没有明确的交代,更吝于笔墨去赋予细致的分析,使得这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力量,成为整部小说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存在。然而,也正是作者这种“冷处理”的手法,给小说注入了更多意蕴深远的韵味,使读者能够获得最大的思索空间。假设把小说中同样屡次提及的神秘的不可抗力视作为作者对未知的探索,那么,则可以将“最高统治者”定义为作者对既定准则的诘问。以《第三、四、五区间的联姻》一书为例,“最高统治者”掌控着第三、四、五区之间错综复杂的联姻,尽管其命令得到了不容置疑的执行,但莱辛却意在言外,用故事的结局无声地驳斥这理所当然的荒谬隔离。

可以说,在这一“软科幻”系列作品中,莱辛以一种近乎剥茧抽丝的方式去挖掘人类的本元和本心,揭示人作为自然体的实质,呼吁人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回归真实的自我。从这个角度来说,作品的写实意义或许更大于其科幻意义。事实上,该系列诞生之初,评论家们颇多微词,有人甚至将其视为二流的科幻小说。因为“五部曲”既离幻想太近,又离文学太远,小说虽想象力丰富,但莱辛擅长人物心理描写,特别是描摹复杂的人际状况的创作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5]尽管如此,正是借助了“太空”这一背景,莱辛才可以毫无顾忌地假设人类的未来,也让她可以用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人类生存现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解读现行社会体制和社会不良现状。“把她所习惯的现实主义传统主题,采用新的艺术形式加以包装,使之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体现了她的艺术魄力,也体现了她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4]。直至“太空五部曲”系列完结,她已经出色地回答了评论家们最初的质疑。

四、结束语

科幻小说为莱辛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媒介,正是这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让莱辛创作出一个文学的乌托邦,并以此挑战人类的惯性思维和社会威权。“太空五部曲”诠释了地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隐喻人类将来的生存方式。小说中人物的神性和人性重合,通过他们的行为方式引导地球人重新认识自我,摆脱对于生存环境和地球上其它物种的傲慢与无知。[6]这一视角实际上是以神秘主义的望远镜来折射人与社会的异化,是对科学与人道异化状态关注的预言和升华[6]。如果不是通过科幻小说的这种文学形式,作者恐怕很难从广角和超长的时间跨度来确切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愿。可以说,《南船座中老人星:档案》系列非但不是“二流”的科幻小说,而应被视为莱辛创作生涯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思维和创作模式,体现出莱辛在思想方面的拓展和创作方面的革新”[7]。用布瑞格(Peter Brigg)的话说:“《南船座中老人星:档案》五部曲显示出莱辛已经找到一种方式,可以松散地将一系列多变的实验糅合在万花筒般的蒙太奇手法中。这种方法足以再现她用以刻画当代人类状态所采用的多变且深刻的多种方法。”[7]

目前,国内对莱辛和莱辛作品的研究并不少,研究的历史也较长。从最早的《野草在歌唱》中译本到《金色笔记》中译本和近年来对《简萨默斯的日记》、《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等作品的引进,国内学者对莱辛的作品介绍一直较为及时、重点突出,基本涵盖了莱辛不同阶段的重要作品。但与对其女性主题话语权及其作品《金色笔记》的研究的火热状况相反,在莱辛“太空小说”的研究领域,至今还留着一大片空白,相关的论文屈指可数。因此,加强对莱辛“太空五部曲”的研究,更全面地去了解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于人类命运、人类与宇宙的关系的探索,对于系统研究莱辛及其作品非常必要。

[1] 王业昭.女性主题的延续与升华——释读多丽丝·莱辛的《善良的恐怖分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56-59.

[2] Lacey L.Genealogy and becom ing in the canopus in Argos:archives series[J].Doris Lessing Studies,2006, 25(2):18-23.

[3] Shippey T A,Sobczak A J.Magill’s Guide to Science Fiction and Fantasy Literature[M].Pasadena:Salem Press,1996:119-120.

[4] 李福祥.试论多丽丝莱辛的“太空小说”[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2):48-53.

[5] 肖庆华.多丽丝·莱辛——一个另类的都市漫游者[J].摩客,2008(6):151-155.

[6] 张鄂民.多丽丝·莱辛的创作倾向[J].暨南学报(社会哲学科学版),1998,20(4):96-100.

[7] 蒋花.多丽斯·莱辛研究在中国[J].中国比较文学, 2008(3):57-65.

The Refractor of Human Destiny—Interpretation of Doris Lessing’s Canopus in Argos:Archives Series

Huang Yuanyuan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Shanghai Jianfeng Vocational College,Shanghai201900,China)

Doris Lessing,thew inner of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2007,produces a series of science fiction novels,Canopus in Argos:Archives,which analyze and criticize the existing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from a unique angle.The author puts forward,by adopting metaphor,metonymy, megametaphor,analogy and‘strong analogy’,her own understanding on how to develop a safe and healthy human world for our descendants,and emphasizes the critical role the human collective strength and wisdom play during the change of times and in the turning points of human destiny.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by interpreting the content of the novels,and study themetaphor of human destiny in them.It also calls on researches on Lessing’s science fiction works by the domestic scholars.

Doris Lessing;Canopus in Argos:Archives;human destiny

I 561.44

A

1009-895X(2013)04-0000-00

2013-10-08

黄媛媛(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翻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E-mail:pennyyellow@163.com

猜你喜欢
莱辛太空人类
上太空,安个“家”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莱辛对民族戏剧的认识与卢梭的内在关联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
迷失在太空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