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信息协会
[摘要]创意产業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業,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与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第一推动力量。本报告介绍了创意产業学科发展概况、形成背景及原因、产業特征,介绍了上海、北京、深圳、台湾等地和英国、美国、韩国等国家创意产業发展现状,分析了发达国家创意产業发展的经验,介绍了福建省创意产業的发展过程及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我省创意产業发展的战略对策。
[关键词]创意产業 发展状况 政策建议 发展报告
1 概述
1.1创意产業学科发展概况
“创意产業”(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概念的提出源于1997年英国工党的竞选新政,至今只有10多年的历史,因此,关于创意产業的研究目前仍在起步阶段,各国对创意产業的定义有所不同。
1998年,英国的创意产業特别工作组首次给创意产業一个明确定义,他们指出,“创意产業是源自个人创意、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声称和取用,这些活动可以创造财富和就業的潜力。”创意产業主要集中于广告、建筑、艺术和古玩、工艺品、设计(包括服装设计)、影视与广播、软件和电脑服务、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等行業。
学者约翰·霍金斯(2001)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業等4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業和创意经济,他将创意产業归纳为13大核心产業:广告、建筑、艺术、工艺品、设计、时装、电影、音乐、表演艺术(戏剧、歌剧、舞蹈、芭蕾)、出版、研发、软件、玩具和游戏、电视和收音机、视频游戏。这个定义扩展了创意产業的内涵,把以科学、工程或技术为基础的部门中所有以专利为基础的研究与开发活动也囊括其中,解决了创意活动中科学与文化艺术相分离的问题。澳大利亚学者斯图亚特·坎宁安(2004)通过考察文化产業概念的历史演变,进一步分析了文化产業与创意产業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并强调了创意产業在新经济条件下所包含的创意特征。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利尔会议上对创意产業进行了定义:“依照工業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个概念将创意产業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此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产業。
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文化创意产業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探索和界定,李向民和王晨(2006)认为,文化产業是将“纯精神产品”向“准精神产品”转化的产業,创意产業是将“准精神产品”向“泛精神产品堞化的产業。邓晓辉(2006)提出,文化创意产業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资源为基础,通过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来生产、复制和传播以文化内容为核心的商品与服务的营利组织的集合体。目前,相关学科在欧美都有较高的知识普及率,而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则只是零星存在。知识和观念的推陈出新任务十分艰巨。在人类整体性地进入“创意经济时代”的今天,如何认识文化资源,创造、运用“符号”的价值去驱动经济生活,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具有前沿性的焦点问题。
1.2创意产業形成的背景及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業国际分工的出现,一些资本主义工業国家,在完成了工業化和城市化进程后,逐渐将低附加价值的制造業向外转移,这一变化同时也带来的新的问题,如:城市功能和产業结构面临转型与升级,工人再就業和原厂区再利用问题。各国都在寻求除了资本要素以外的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新生产要素,创造新的产業发展方式,以提掘经济、解决失業问题。
社会环境和消费市场的变化是创意产業形成的另一个背景和推动因素。由于生产的过剩,人们不再满足基本的产品功能,消费层次从基本的生活需求逐渐转变为对精神层面的需要,人们的娱乐消费和精神追求逐步升级。面对供过于求的消费市场,企業竞争从“产品竞争”步入“品牌竞争”阶段,品牌文化等意识形态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
在知识经济与信息化两股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人的创造力成为取代资本要素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由创新带来的产業发展逐渐受到重视。各国都把创新列为国家的竞争战略。江泽民同志把“创新”提到“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的高度;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加快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業。”
1.3创意产業的特征
与传统产業依靠资本、设备、厂房作为主要生产要素不同,创意产業中,创意是第一生产要素。创意产業的重要特征就是围绕核心创意进行共同开发以创造行業价值。
约翰·霍金斯认为,文化产業的主要特点在于创造与流通文本。以文本为文化产業特质的核心在于它能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为具有创意的生产活动,具智慧财产权与传递某些社会意义的功能。其核心在于有创意的理念,外显的形式依据所依托的文本类型表现为多元而不同。如《哈利波特》(如图1)的文本是原创的创意脚本,通过图书、电影、游戏、以及衍生产品等不同的外显形式,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形成了具有倍增效应的价值链(如图2),获得了增益互补的共赢效果。
创意产業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業,它投入智力资源,产出知识产权,在产業价值链中占据高端,对其他产業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与传统产業相比,创意产業具有强创新性、强关联性、高增值性与高风险性的产業特征。由于创意产業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的产業,还表现为非消耗性、内容创造盈利性、价值链跨越性等可持续增长特征。因此,创意产業是全球最符合环保与可持续概念的知识经济产業,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第一推动力量,是21世纪最具发展性的产業之一。加快发展创意产業,有利于促进科技、文化、制造等产業融合,推动制造業向高增加值产業升级,拓展制造業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扩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优化产品结构,推动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2 部分省市创意产業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产業结构调整工作的深入,各地特别是大城市都在根据自己的特点,将文化创意产業作为朝阳产業,纷纷提出了适合本地特色的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目标,推出各种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業的发展。
2.1上海
上海是中国创意产業的先发之地,创意产業发展最快,已成集群化趋势发展。上海发展创意产業的动因来自于产業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功能转换的需要。1998年,上海提出发展“都市型工業”,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创意产業园区。2004年先后成立了上海设计中心、上海创意产業中心。短短几年里,上海创意产業获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上海区域经济的新亮点。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業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業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先后出台了《上海市文化产業园区认定办法》、《上海创意产業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创意产業集聚区建设的意见》等园区管理制度。上海文化创意产業的发展受益于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政策措施,即使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核心领域文化产品和服务也保持稳定运行和发展,显示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并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数字娱乐等领域集聚了一批具有较强“走出去”能力的文化企業。2010年2月,上海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截至2010年底,上海经认定的文化产業园区15家,创意产業集聚区达80家,基本覆盖全市,人驻企業超过8200家,从業人员逾15.5万;2010年上海创意产業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2011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業增加值约为1940亿元,占全市GDP约10%。目前,上海在网络视听服务、网络阅读服务、网络财经服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服务、网络休闲娱乐服务、网络远程教育服务、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等领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上海文化创意产業在“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業增加值力争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
2.2北京
北京市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文化产業发达,创意人才密度高,发展创意产業条件得天独厚。2005年5月,北京中关村创意产業基地揭牌,中关村创意产業联盟同时宣布成立,标志着北京创意产業发展有了实质性启动动作。2006年,北京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業投资指导目录》,重点发展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网络游戏研发制作、广告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设计创意、文化旅游等8个行業。北京文化创意产業的从業人员达115万人左右,创造的增加值已经超过批发零售、房地产、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行業,成为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产業。2011年,文化创意产業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12.3%。据北京市发改委预测,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業总收入将突破1万亿元大关,文化创意增加值预计将突破2000亿元,未来5年文化创意产業增加值有望占到GDP的15%。
2.3深圳
深圳也非常重视创意产業的发展。1985年,内地第一家港资动漫公司——翡翠动画落户深圳。随后,美国和香港多家动画制作公司也先后在深圳安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动漫游戏产業经历了加工制作、技术升级阶段,目前已进入国产原创阶段。2004年,深圳文化创意产業园成立。2005年,深圳市出台《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提出重点发展传媒、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创意设计、印刷、视听、歌舞娱乐和旅游休闲等八大优势产業。2006年初,深圳市又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产業基地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扶持和推动创意产業发展。深圳2010年文化创意产業增加值为72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7.6%,规划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業增加值将达到2200亿元,占GDP比重为14.5%以上。高端、前沿、新兴業态是深圳发展文化创意产業的主攻目标,一方面强调“内容为王”,以文化创意加强对各产業领域的渗透。凸显“设计之都”、“创意城市”的产業特点和城市形象;另一方面则站在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前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業,培育新兴文化業态,凸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应用研发和高新技术优势。
2.4其他发达城市
广州市目前支撑动漫产業发展的政策包括《广州市进一步扶持软件和动漫产業发展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加快软件和动漫产業发展的意见》等等,市财政每年安排1.5亿元设立软件和动漫产業发展资金。资金扶持包括人才奖励,高级技术管理人员每年最高奖25万元。
南京文化创意产業发展迅速,位居全国文化创意产業前十强城市,获得了“中国文化产業创意城市示范奖”,等称号。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南京市力争实现文化创意产業增加值335亿元以上,占GDP比重为4.65%,比上年提高0.35个百分点。
杭州市为优化布局,确定十大园区作为主平台,推动全市文化创意产業实现集群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将“建设全国文化创意产業中心”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功能定位之一。随着阿里巴巴、宋城集团等一批重点文化创意企業和新型产業業态的迅速崛起,杭州明确了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的八大行業,将大力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業集群,实施“名人、名园、名企、名品、名牌”五大工程,让杭州的文化土壤更温润,让杭州的文化软实力更久远。
3 国外创意产業发展现状
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是创意产業的典范国家,他们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1发展现状
3.1.1英国
第一次提出“创意产業”概念并从政府层面大力推动其发展的英国实现了传统产業的优化和升级,成为英国增长最快、吸纳就業人口最多,仅次于金融服务業的第二大产業。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创意产品生产国。
据2011年12月英国文体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创意产業产值363亿英镑。英国创意产業就業人数为150万.占全部就業人口的5.14%,2011年英国创意企業总数约有106700家,占全英在册企業总数的5.13%。英国音乐产業2009年产值约40.7亿英镑。英国电视和广播产業2009年产值约为52.6亿英镑。英国在电视节目模式的发展上领导全球,就节目模式时数输出而言,占全球市场的53%。英国是拥有最先进数码电视市场的国家之一。2009年度,英国电影工業产值约为30亿英镑。英国有100多家电影工作室,是世界一流的电影制作中心,伦敦是全球第三大最繁忙的电影摄制中心。
英国设计行業包括多个领域,例如品牌、包装、商業性室内设计、产品设计、时尚、建筑、多媒体以及手工艺,拥有超过4000家商業设计咨询公司以及很多自由设计师。2009年度,英国设计行業产值约为19.1亿英镑,英国拥有庞大且多元的出版工業,每年出版的新书超过10万本。就产值而言,英国出版产業2009年度产值超过115.6亿英镑。英国广告产業2009年度产值超过59.9亿英镑。全球超过2/3的广告公司都以伦敦作为欧洲总部的据点。英国有13200家广告公司。英国电玩游戏产業2009年度产值超过4亿英镑。建筑業也是英国最重要的创意产業之一,2009年产值超过32.9亿英镑。
3.1.2美国
美国文化创意产業称为“版权产業”。作为全球版权产業最为发达的国家,版权产業已经成为当今美国最大、最富有活力并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产業。从1996年开始,版权产品首次超过汽车、农業与航天業等其他传统产業,成为美国最大宗的出口产品,特别是美国的影视業和软件業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中优势明显,仅米老鼠和史努比两个动画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收益每年就超过500亿美元。软件销售额约占全球软件销售额的2/3,几乎垄断了全球的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市场。美国版权产業在出口、增值和就業等方面的持续增长,巩固了版权产業作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業地位。2002年美国全部版权产業的产值高达12540亿美元,占美国经济的12%。其中:核心版权产業6262亿美元,占美国经济的6%。版权产業已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差长的新引擎。
美国创意产業以“实行商業运作,按市场规律经营;注重加大科技投入;投资主体多样化”这三个特点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使美国的创意产業呈现出自身独特的面貌。美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家,文化创意产業已经成为最大的支柱产業,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成为欧盟经济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美国通过规范市场,实际操作和科学管理来推动创意产業的快速生长,并发挥出集聚效应,打造并完善创意产業链。同时,由于产業化的创意活动,不仅仅在于物质财富的积累,而且创造了大量可以传承的文化符号,包括影视、造型、表演等,它又具有文化积累的长远意义,为其创意开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3.1.3韩国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促使韩国政府开始改革,提出“设计韩国”战略,打出“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国家战略标语,把文化创意产業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产業之一。为推动文化创意产業的发展,韩国政府设立了文化产業局,并于1999年通过了《文化产業促进法》,明确鼓励文化、娱乐、内容等产業的发展;成立了文化产業振兴院,作为辅助机构协助将文化创意内容衍生成文化产品。在政府大力扶持下,韩国的文化创意产業发展迅速,游戏软件产業在1998年。2001年四年增长一倍;电影出口在1995年~2001年六年增长近50倍。数字内容产業已经超过传统的汽车产業,成为韩国的第一大产業。2005年韩国游戏产業市场规模达到43亿美元,其中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游戏市场的主导。目前,韩国占世界游戏市场的5.3%,其中网络游戏占31.4%,手机游戏占13.3%,PC游戏占2.3%,电视游戏占1%,出口额首次超过钢铁,成为亚洲“文化输出国”。
3.2主要经验
从国外的发展经验来看,凡是文化创意产業较为成熟的国家,其政府都制定了本国文化创意产業的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扶植引导政策,对于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政府积极推动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产業体系。完整的创意产業体系对创意产業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将创意产業的发展列为国家的重要政策。以英国为例,英国的文化媒体体育部专门负责创意产業、文化商品的出口准许、电影、音乐产業、国家彩票、体育、旅游等;贸工部负责广播电视产業(硬件)、数字内容产業(计算机游戏)、传播媒体产業、网络交流产業、造纸和印刷業、文化产業等;外经贸部在创意产業的投资以及创意产業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在这种产業体系下,英国的创意产業形成了十分完整的产業链。由此可见,政府的大力扶持、富有特色的市场化运作的产業体系、宽松的发展环境及对发展的研究和规划,对于推动和扶植创意产業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重视创新环境的营造和创意人才的培养。创意产業的核心是创意。创意创造价值,就需要创新的环境和富有创意的各类人才。英国等创意产業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创意环境的营造和创意人才的培养,政府加快创新教育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培养创意人才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研究机构网络,加强专门人才的教育、技能和训练,同时,成立研究成果转化团队、技能和企業家训练团队,以推动新的文化创意的产業化和创意人才的培养。此外,政府重视加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创意产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政府对创意企業实行多方面、实质性的扶持政策。无论是占起步之先的欧美文化创意产業,还是后来居上的日韩动漫及工業设计创意产業,都离不开政府的中长期战略部署和操作上的实质性支持。在英国,10万英镑以下的创意产業贷款,全部由政府补贴利息,一些好的设计项目,由政府全部埋单进行中期研发与后期推广;在韩国,政府出资设立文化振兴院,从产業孵化、内容开发和产業振兴三个方面,协助将创意文化内容衍生成文化产品。因此,在创意产業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容小觑。发挥政府的“战略家”的主动性,出台投融资、产業优先、税收优惠、公共服务等实质性执行扶持政策,对推动创意产業发展意义重大。
政府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意产業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美国为例,为保护版权产業的经济利益,促进其版权产業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加强版权立法、推动版权保护国际合作、实施数字化版权保护战略等方式全面实施版权战略,加强版权保护,使得版权業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产業部门之一,在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和创造就業两方面,已经持续超过美国经济中的其他部门,同时在美国出口增长中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4 台湾地区创意产業发展状况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業营造起源于“文建会”的社区营造。1995年的台湾省“文化产業研讨会”则是将文化创意产業的营造意识扩展至台湾全岛。随着台湾劳动密集型产業优势的渐渐消失,2002年5月,台湾开始将文化创意产業发展列为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的子计划,通过成立文化创意产業推动组织,培育艺术、设计及创意人才,整合创意产業发展环境,促进创意设计重点产業发展,促进文化产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促进台湾文化创意产業的进一步发展,有关部门开始通过执行相关专案计划的方式开展后续推动,实施时间范围为2008年到2011年。其中“经济部”则策划了‘设计产業翱翔计划”,协助产業建立设计合作体系、跨领域合作机制及设计创新管理制度,提供全球设计信息及协助产業国际设计运筹等;“新闻局”制定了“振兴流行文化产業方案”,以培育台湾影视、图文出版、流行音乐人才,重整台湾省流行文化发展环境、繁荣台湾省流行文化消费市场、形塑台湾省流行文化品牌;“文建会”推出了“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第二期计划”,重点集中在文艺产業的扶植及创新育成,强化交流平台及地方推动能量、扶植青年艺术家,建置数字创意银行,并结合产官学界相关资源,共同推进产業发展。
台湾文化创意产業运作机制比较成熟。一是跨“部会”联动机制。台湾文化创意产業主要由“经济部”“新闻局”“文建会”“内政部”等“部会”营造与推动,各“部会”分工十分明确。二是人才培育机制。通过整合各种资源,促进产学合作研究及培训计划。通过人才政策导向措施,台湾在短时间内集聚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業人才,他们成为台湾文化创意产業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行政协助机制。在文化创意产業的起步阶段,应该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吸引社会闲置资本进入该产業。补助是台湾扶植文化创意产業最常用的政策工具。2010年1月7日颁布的《文化创意产業发展法》则提供全方位的协助、奖励或补助。四是法律调控机制。从2002年“机关邀请或委托文化艺术专業人士机构团体表演或参与文艺活动作業办法”、2003年“促进产業研究发展贷款办法”,到2009年“文化创意产業发展法草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業发展法律调控机制。
5 福建省创意产業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2011年初,福建省政府首次召开全省创意产業发展工作会议,明确创意产業发展的重点,设立省级创意产業发展专项资金,从2011年起省级财政将连续三年,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重点扶持创意产業园区(基地)、重点企業、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培养等。随后,各地纷纷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发展和壮大特色文化产業,拉长创意研发设计、产品生产、推广销售的产業链,催生新型文化業态。
5.1福建创意产業发展的三个阶段
5.1.1全球市场分工形成的产業代工阶段
这个阶段是因为福建产業人才成本低,创意产業发达的国家、地区及企業为降低成本,将他们原创的作品,委托福建进行加工制造的订单模式,版权掌握在发包方手中。迪斯尼动画、泰迪熊公仔、芭比娃娃系列产品都曾分散发包给福建的企業加工,福建企業充当创意产業价值链的生产环节。
5.1.2政府出台政策和配套资金,兴建和营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意产業的环境与条件
这个阶段,由于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意产業,认为加快创意产業发展是实现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推动力,是提高海西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创意产業的政策。2007年8月,以闽政[2007]17号下发了《关于加快我省创意产業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对我省发展创意产業进行全方位的部署;2010年12月,以闽政办[2010]302号下发了《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我省创意产業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近中期以加快发展创意设计为核心,重点发展创意设计、数字服务创意、文化创意和时尚设计及咨询服务创意等领域,培育省级创意产業园区(基地),实施创意产業发展工程,力争创意产業总体发展水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省委办、省府办还陆续印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業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業发展的意见》和新闻出版業、广播影视業、演艺娱乐業、广告業、工艺美术产業、文化旅游業、动漫游戏产業、文化会展業等发展规划。福建创意产業逐步走上全方位、多层面的发展阶段,正朝着成为重要支柱的产業目标迈进。
5.1.3政府扶持与民间力量共同推动逐渐形成的创意产業集群阶段
这个阶段表现为以下三种模式:
以生产创作为导向的创意产業园模式。创意生产和创作具有集群发展的特性,政府在吸取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创意产業园区的建设,通过环境的配套建设和一系列鼓励和优惠政策,引导和吸引创意产業企業人驻园区,形成集群而发展起来。典型的案例是福州软件园和厦门软件园。除此之外,民间筹建创意产業园的热情很高,一部分由企業出资的创意产業园也开始建设之中。如海西(网龙)动漫创意之都园区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将吸纳近5000名创意人才集聚福州,带动整个创意之都的超强人气,并推动相关产業的发展,形成产業聚集效应。
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意产業园模式。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动力来自于市场的现实需求,创意产業园的规划与建设能从市场导入形成信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集聚,加快产業的形成,带动创意和生产环节,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莆田的工艺美术城、福州的寿山石交易市场、福州版权交易博览会等等都属于这种集群模式。
旧区空间改造形成的产業集群模式。这是利用具有特殊历史记忆的古建筑、老建筑或老厂房、老仓库,或者工業区等空闲的房产资源,通过对原房产的改造,形成新的创意创作空间。福州正在建设和投入使用的有6个创意产業园区。包括芍园一号、福百祥1958、榕都318、中国.东方漆空间创意园、青年会。芍园一号创意产業园主要利用福州第一家具厂原有厂房进行改造修缮,将原有的废旧厂房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引进时尚设计、雕塑、绘画、影视、音乐制作、服装设计、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等多个行業,逐步推动整个白马北路的产業调整、業态布局及景观整治,形成白马北路文化创意大道,同时连通环西湖左海文化圈、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形成海西文化创意中心。园区投入使用后将形成总投资2亿元以上的文化创意产業集群,预计每年带动创造5亿元以上的产業附加值。
5.2主要特色
5.2.1依托资源逐步形成特色产業
特色文化是创意产業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的依托载体。福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且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为创意产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内容。随着经济建设规划的不断发展推进,福建省还积累了一定的人才技术资源以及众多的平台资源和闲置资源。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福建省“福州文化创意园区”、“厦门艺术之岛”、“音乐之岛”、“泉州产業集聚区”、“莆田工艺创意产業”等一批发展形态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業聚集区正逐步形成(见表1)。
厦门市已经为文化创意产業制定了规划,力争让文化创意产業占到GDP的10%以上。厦门市打造的创意产業集群包括文化旗舰项目、城市文化地区、城市文化特区以及文化创意产業园区。园博苑和国际会展中心有望成为厦门的大型文化旗舰项目。而老城区则会往城市文化地区发展,如鼓浪屿。鼓浪屿最有文化特色,有望成为创意之岛,对鼓浪屿的老建筑、老艺人加以利用,可以在引进钢琴节、合唱节等一些文化节日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文化底蕴。“集美集”文化创意产業园,由集美区政府和集美大学艺术研究所合作创立。厦门“牛庄”定位为厦门首个区域性城市文化综合体、两岸时尚创意设计产品流通集散地以及文创产品终端销售专業市场。此外,厦门规划提出计划开发建设27个主要文化产業集聚区(带)和基地(园区),近期已启动龙山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業园和湖里文化创意产業园两大重点项目。
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的旧厂房、旧机关、古民居及楼宇等遍布古城,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業的基础、条件和优势。经过多年努力,泉州鲤城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若干文化创意产業集聚区,并逐步推出源和创意产業园、“18Y'创意空间、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产業园和“T淘园”文化创意产業园等四个创意园区。重点打造“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闽南文化创意产業园“T淘园”、源和堂创意园、“领show天地”丰泽区休闲文化创意基地、中国智造文化创意产業园、德化月记窑陶瓷创意中心、儒苑礼品公司等文化创意产業园。石狮市则利用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的优势,拟与台湾合作,建立投资额达13.3亿元、占地800亩的海峡两岸时尚创意产業园。
此外,南平在武夷新区打造武夷创意(动漫)产業园区。由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武夷学院携手合作,共同创办的茶与文化创意产業研究基地,于2010年1月13日正式揭牌成立。龙岩市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台湾群创创意产業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从用地、财税、融资、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建设台湾创意产業园。台湾创意产業园将建设具有创意人才培训、企業孵化、产業营运等功能为一体的产業园区。莆田涵江2010年规划以“福建海西国际优化艺术产業园”为基础,建设海西文化创意产業城;莆田仙游打造以古典工艺家具为主的宝泉工艺产業园。三明闽台(永安)文化创意园开建,以“L区多园”的模式,重点打造12项文化产業,努力形成对台文化交流基地。三明大田开建福建高山茶文化创意产業园,突出生态体验旅游主题。
福建省区域创意产業发展特点见表2。
5.2.2积极拓展对台合作
福建明确要充分利用闽台优势,加强闽台在网游动漫、文化传媒、工業设计、规划设计、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产業对接,加快承接台港澳的先进创意产業和创意人才;积极吸引知名创意企業高端项目落户创意园区,促进创意产業集聚发展。目前,一年一度的厦门“台交会”、福州“海交会”已不约而同注目“创意产業”,探讨、寻求闽台创意产業的交流合作。福建将重点拓展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在台湾具有相对发展优势的创意设计、数字服务创意、文化产業及创意等领域的协作,力争到2015年建立5~10个闽台创意产業合作园区或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具有闽台特色的创意品牌,推动与创意产業有关的贸易额不断增长。园区或基地比照台商投资区优惠政策,重点引进时尚设计、工業设计、影视制作、音乐制作、视觉艺术等台湾知名企業和个人工作室;积极吸引一批台资创意高端项目入驻园区,鼓励台资企業在合作园区或示范基地内建设生产基地、地区总部、研发及产品营销中心。
《福建省创意产業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旨在推动创意企業在台湾设立产品展示和销售中心,促进福建创意产品进入台湾市场;挖掘台湾高端市场,在漆艺、陶瓷、石雕等领域开发一批面向高端市场的创意精品,积极引进一批台湾创意产品进入福建市场,并通过福建辐射内地其他省市,将福建打造为大陆承接台湾创意产品的集散地。在培育创意产業市场方面,福建将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意产品的出口,鼓励引进创意产業所需的技术设备;支持创意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搭建海外市场服务体系;支持创意企業与国内外的创意、制作、经纪、营销机构合作,拓展国内国际营销渠道和传媒影响力。同时,福建也将搭建国际合作、国际招商和投资促进服务平台,重点推动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创意产業政府主管部门及机构建立联系,加快产業国际化步伐;鼓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業开展创意人才的国际交流,引进海内外高级创意人才。
6 我省创意产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6.1面临的机遇
国家政策提供的巨大机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業。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業,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業体系;要求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产業。由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对接台湾文化创意产業,建设两岸文化产業园;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产業。
海西战略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策略,并明确指出“培养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業,在全省建成50个有影响的文化产業示范基地”。此后,省政府又出台《加快我省创意产業发展指导意见》,规划经过5~10年的努力,建成以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城市为创意产業发展的重点区域,同时还确定了创意产業重点发展的六大领域。《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动闽台文化创意产業合作,构建两岸文化产業对接的重要基地;并将文化创意業列为十大文化产業之首,将文化创意工程列为五大文化创意工程之一。
两岸ECFA的签署带来机遇。2010年6月,两岸正式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下锚定桩”。这种前所未有的两岸经济整合,必将给海峡两岸的经济互动注入新的活力。出于市场需要,也为寻求未来更大的发展,台湾部分文化创意产業已开始向岛外转移。闽台两地在市场开拓、文化创意、人才、资金等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在文化创意产業合作与发展上也存在极大的空间。作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先行区和重要通道,福建在便于借鉴台湾在发展文化创意产業的经验、承接台湾产業转移的同时,也可以把福建地文化创意产業推向台湾以及国外。
6.2面临的挑战
我省创意产業处于萌芽期,优势明显,前景看好,但也面临诸多制约和不足。主要包括:一是起步晚,发展观念落后,导致对文化创意产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二是政策体系不完善;当前仅仅出台了一些产業发展的相关指导意见,而对于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的具体管理、法律保障等政策体系还有待建设或进一步完善。政府对文化创意产業发展在融资、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三是竞争对手的冲击;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文化、传媒、影视業巨头携资本、品牌、渠道等优势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同时,北京、上海等创意产業、产品也纷纷进驻福建市场。四是人才资源匮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業发展的核心资源,目前福建省文化创意产業人才十分缺乏,文化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業快速发展的要求,其中高素质和高技术的人才缺口更大。以IT業为例,预计到2015年,全省人才的缺口将高达66万人。五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当前,福建文化创意产業发展较快的是福州、厦门和泉州三个地区,省内其他一些县市结合自身的特色文化和优势着手进行发展。六是产業结构发展不平衡;目前,福建省已经确定了制造業设计创意、数字服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建筑设计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休闲消费创意等六大重点创意产業,其中动漫游戏产業发展最快,其他产業领域表现平平。七是制度环境不完善,如公共服务欠缺、行業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发育缓慢、产权信用环境较差、金融担保机构、教育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不足,创意市场遭遇侵权蚕食,知识产权保护急需进一步加强。
7 我省创意产業发展的战略对策
文化创意产業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让文化创意产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目前的问题主要还是环境与产業发展模式的瓶颈问题,政府应以国际化的眼光来思考和审视福建特色的文化现象,在政策、法律、以及资源配套,人才引进等方面围绕着优势重点产業予以扶持,创造出更多创意产業的新形态。要加强与国外文化部门和传播机构的沟通,构建现代传播体系;加强闽台创意产業的对接,从而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7.1加快创意产業园区的建设,提高产業集约化水平
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文化创意产業基地或产業园,引导有条件、积极性高、产業基础好的都市工業园区启动创意产業集聚区试点;可以利用闲置的工業、商業历史性建筑按照市场运作开展创意产業项目试点。统筹文化创意产業园区建设,集成各方有效资源,打造一批主業突出、集聚效应明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优势文化创意产業集聚区,加快建设一批文化产業创新、示范和孵化基地,促进文化资源合理配置。加强产業集群内部的有机联系,进一步推动产業融合、集聚以及产業链整合,提高产業集中度和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依托重点文化创意产業园区和龙头文化企業,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创意产業大项目,增强产業发展后劲。注重招商推介,重点加大对知名企業、规模企業、品牌活动的引进力度。创立专業刊物和网站,定期编制和发布全市文化创意产業年度发展报告;创设文化创意活动周、文化创意产業高峰论坛,扩大对外宣传。
7.2加大产業创新力度,运用高新技术带动催生创意产業業态
文化产業与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快融合发展、交互发展,已成为当今创意产業突现的主潮。我省可以从创意产業的高端着眼,跟踪文化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和运用的趋势,运用科技成果推动产業升级,特别要重视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内在关联,使新兴的创意产業与传统文化主業形成一条滚动开发、融合创新的技术链,并能逐渐培植出新的特色主業。可以通过设立风险基金和税收优惠政策等,鼓励各类创意投资者进入创意产業领域。充分发挥“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特色,推动文化生产方式、营销方式、传播方式的创新,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传统文化产業融合数字技术、互联网、软件等高新技术,不断提高产業核心竞争力。鼓励我省优势文化创意企業积极参与高新技术研发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業标准制定,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拓展产業发展的新空间。
7.3打造创意产業链,做大做优做强文化创意企業
培育跨媒体集团和新兴产業的骨干企業,重点培育若干个集多种業态为一体、兼及多种業务延伸领域的综合性文化创意产業集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培养大型集团的支撑性生态系统,推动和扶植中小创意企業发展。激活和构造创意市场经营主体,组建产权明晰、机制合理、独立运作的服务实体,面向市场开展经营。建立创意产業投资“引擎”。组织或发起建立专業的文化投资公司和非营利性质的“创意产業创投基金”。积极探索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创新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媒体、新技术、新業务,提升产業层次,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推进品牌建设。支持重点文化创意企業不断提高研发生产和市场开拓能力,依托企業、院校和社会团体,创新文化艺术创作机制,营造创新创意宽松环境,积极推出一批文化创意精品,打造一批企業品牌,打响一批行業品牌。鼓励、支持和促进中小文化创意企業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培育发展富有活力的优势企業群体,形成合理的文化创意产業发展格局。
7.4加大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产業的指导、引导力度,着力构建产業支撑平台
加强政府、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和发展项目推介、商業经济、人才培训、风险投资、代理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从人才培育、产权保护、政策扶持等方面人手建立健全创意产業服务体系,塑造良好的文化服务环境。明确专门机构指导、协调创意产業发展。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产業支撑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创業孵化、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动建设文化创意产業公共技术平台,为原创产品研发、创新技术应用提供便捷、有效、低成本的公共技术服务,提高文化创意企業的整体研发能力,逐步形成以市场化为方向,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行業协会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業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创意产業公共服务平台,为文化企業提供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产品展示及交易机会。健全文化投融资服务平台,鼓励金融产品创新,畅通文化创意产業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行業协会在文化创意产業发展中的沟通、协调、自律与助推作用,鼓励文化创意产業行業协会与海外相关机构合作,积极举办文化创意产業投资贸易推介活动,搭建贸易服务平台。
7.5加大与台湾创意产業的合作,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
广泛借鉴台湾文化创意产業发展成果、理念和经验,积极引进资金、技术、项目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文化创意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整合产業资源,促进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業中心,提升两岸文化创意产業发展水平。加强与日本、韩国、欧美等文化创意产業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提升产業发展的国际化水平。鼓励支持文化创意企業和单位参加境外种种展览,利用境外节展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鼓励文化创意企業海外上市融资。完善人才政策。坚持自主培养为主,注重发现和挖掘民间艺术人才,给予民间艺术人才特殊关注。给予大学生和初创業者租金、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依托专業院校、教育培训机构和企業等多方力量,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人才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文化创意人才实训。加强与海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向国际顶尖级大师提供配套服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创意人才。积极组织开展海外招聘高层次文化创意人才工作,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争取引进国际一流的艺术大师、设计大师,着力提升文创人才队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