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辉
邻居齐舅是位残疾人,“踮脚”。小时候的我们不懂事,总是在他后面学他走路的样子,而他总是扮个鬼脸,一笑而过。
为了照顾齐舅,大队就安排他在铁匠炉上班,挂马掌,修农具,早八晚五的工作比起起早贪黑的庄稼人倒也清闲。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大队才有了电,电焊更是个稀罕物,齐舅凭借他的钻研很快地掌握了这一门技术。然后自己单挑门户,办起了修配电焊,成了远近有名的电焊技术人。农机具坏了,点一点,焊一焊,弃旧如新,为大队省下来购件的钱。看着祖辈就在使用的又重又笨的木犁杖,齐舅动起了脑筋,先画图,再下料,点点焊焊,做出了全铁管,轻便的犁杖,又到田间做实验。经过精心揣摩,又在铁犁杖上安装了点种箱,就这样,一个“现代化”农具诞生了。这种农具换代之潮很快波及到了临近的十几个大队。木犁杖告老还乡了,成了朽木,成了火盆里的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生产队解体了,包产到户。齐舅分到了五亩无人问津的“二洼地”,又将修配电焊承包下来,开起了农机具修配厂,成了又种地又经商的个体户。随着连年的旱情和普遍的水位下降,齐舅的“二洼地”成了不旱宝地,收成年年好。有宝地又经商的齐舅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齐舅时不时炒上俩菜,喝起了小酒,哼起了只有他自己明白的小曲儿。
又是一年春来到。齐舅总是早早地起来,在一片只能放羊的河滩上转转悠悠,真不知为啥这地也能让他动起脑筋来。没过几天答案出来了,齐舅承包了这二十亩河滩地,起早贪黑,带领儿女栽起了树,过了两三年的光景,这里变成了绿色滩涂。再后来,树又高了,又壮了,就成了齐舅家的绿色银行。盖新房,娶儿媳,孙儿上大学,都是在这“银行”取的钱,绿色此消彼长。因为这树林离齐舅家只有一百米远,多年来,每到酷暑时节,这里也就成了左邻右舍避暑的唯一好去处,打扑克,唠家常,把更多的笑声留在了这里。
去年冬季,齐舅走完了他八十一岁的人生旅途。今年夏天,我回了趟老家,看到了齐舅家的树林依然绿意葱葱,老邻居们依然在这里避暑,谈笑中追忆着我们的邻居——齐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