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蓉
那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豌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心知肚明,问:“想比赛?”
“对。”儿子边动手剥,边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想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顿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我这样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又转念一想:“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谁?应该让儿子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我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儿子手不停,眼神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穿梭。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的名次已够他累的了……”我剥豆的动作不知不觉中又缓慢下来。“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此,我手中的节奏又加快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来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了。”我纠正他。
“我少,我是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着,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敏感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经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