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辩香港经济竞争力

2013-05-30 10:48叶竹盛
南风窗 2013年14期
关键词:洛桑港府议员

叶竹盛

香港回归已进入第16个年头。从回归前夕出现“唱衰”香港经济杂音,到一路闯过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和国际金融风暴,香港有惊无险,“东方之珠”光彩依旧。然而,在全球宏观经济和周边地区发展的影响下,香港不再一枝独秀,面临更多挑战。

5月30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连续第25年发表《世界竞争力报告》(洛桑报告),香港的竞争力排名从连续两年位列首位滑落到今年的第三名。这是最新一份对香港经济发展颓势提出预警的报告。

此前不久,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香港虽然连续11年蝉联中国城市之首,但该报告指出,香港的竞争力优势已现颓势,内地龙头城市北上广深与香港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最早到2015年这些城市的经济规模就将超过香港。

在一些与经济相关、评价对象更为具体的报告里,香港的经济也呈现令人忧虑的下降趋势。据有关报告,世界范围内,香港2013年第一季度的港口货柜吞吐量,已跌出三甲。另据最新评测,作为香港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其全球竞争力也从上次评选时的第12位跌至第15位。几乎与洛桑报告同时发布的“环球基金投资者体验研究报告”则显示,香港较去年跌了3名。

今年4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接见香港访京团时表示,香港的经济正面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局势。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王光亚也于5月29日提出,香港的经济及民生发展本来在亚洲四小龙之间处于领先位置,但目前却有坠落的趋势。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教授罗胜强向《南风窗》分析道,香港经济竞争力下滑是必然的趋势,因为香港并没有结构性产业,主要的支柱产业旅游业、金融业和地产业都存在种种问题,依靠这些香港“没啥出路”。他分析,内地游客有特定的消费模式,主要购买黄金、名牌产品等等,对于大众市民的帮助很小。“金融的前景也不太明朗,在整体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金融业主要依靠炒卖,没什么希望。”

经济发展无疑是这个一向以繁荣和稳定著称的城市所关注的重要议题。香港特首梁振英不久前强调,只有持续而较高速的经济增长,才有足够力量解决社会上长期存在的问题。就在洛桑报告发布的前后一段时间,3个有关香港经济竞争力的议案先后被提交香港立法会,展开激烈辩论。

M型社会

香港立法会议员汤家骅很想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创业故事,但令他遗憾的是,类似的故事却越来越少。高企的房价无疑是击垮香港创业精神,特别是年轻人创业、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洛桑报告提出了香港竞争力下滑的几个原因中,中小企业成本太高、创新活力不足、社会凝聚力下降等,都与高房价问题有紧密联系。

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全球竞争力中心主任加雷利表示,竞争力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的共通点之一是充分支持中小型企业。长期以来,香港因低税收和政府高效而形成了中小企业繁荣的局面。但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税收优势迅速被抵消。据了解,香港一些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中,仅租金就高达30%~40%。另据官方统计,2005年至2012年,香港私人写字楼租金上升了95%。梁继昌议员观察到,不少商业楼宇的老板,为了利用出租楼宇赚取利润,宁可放弃经营业务,长此以往,“香港一向注重的创业精神和商业头脑便会被消磨殆尽”。

年轻人群体的创新和创业激情更是受到高房价的抑制。“提升香港整体持续竞争力”议案的立法会辩论中,一位曾住在政府公屋的议员提出,他当年的目标是尽快脱离公屋,而现在的年轻人却希望尽快住进公屋。高琦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的副主任,据他观察,从2008年以来,香港住宅的房价飞涨了50%以上,到达历史最高点。

罗胜强教授分析,香港房价已经到了“一个正常的人都没办法买得起楼的地步”,以往大学毕业生已算中产阶层,但现在香港社会像是M型的结构,只有富人和穷人两种,没有中产阶层了。他认为,房价太高主要影响中间阶层,有钱人买楼主要进行炒卖,自住不多;对穷人也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反正都买不起。而对于有知识的年轻人,以前只要努力工作,就有机会买得起,而现在也买不起了。“买不起楼导致年轻人产生很强的挫折感,并由此导致对政府不满,影响香港的政治气候。政治气候不好,自然会影响香港的竞争力。”

背负挫折感的香港年轻人成了街头运动的主力军。香港本土成长起来的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虽然欣赏香港大学生的公共参与精神,但他也表达了担忧,认为香港大学生近年来过多卷入政治抗争,反而忽略了本应放在首要的学习任务,如果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香港将会沦为二等城市。香港议员葛佩帆也观察到,香港的年轻一辈缺乏拼搏和大胆尝试的创业精神,近年越来越明显地仇富和抗拒内地,有事事政治化的心态,这些情形都不利于激励年轻人奋发图强。

洛桑报告提出,香港在教育方面应该多投入资源,推动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学生无心向学和高房价为进入中间阶层设置高门槛的情况下,向上流动只会越来越艰难。

自由经济与管治

香港一向奉行自由市场的经济模式,普遍认为这是香港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香港保持高度竞争力的基石。根据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香港在经济自由度上已经连续19年全球第一。但在最近的一系列争辩中,政府管治和市场自由的关系成了检讨的中心话题之一。

最近港府推出“限奶令”,规定出境只能携带两罐以下奶粉。此外,港府还开始征收房地产买方印花税,以限制非香港永久居民在港购房。在经济竞争力下滑的背景下,这两项政策成了炮轰的对象。这些不必要的干预被林大辉议员认为是自我削弱竞争力的损招,他呼吁政府“必须立即停止做任何干预自由市场的傻事”。

但针对港府管治的批评更多不是指向“做了什么”,而是“未做什么”。邓家彪议员提出,“市场和政府政策并非完全对立,当市场失衡或市场发展遇到障碍时,政府便要‘出手。”

罗胜强教授也认为,即使在奉行自由市场理念的经济体,政府也可以扮演较为积极的角色,尤其是在培养人才、鼓励投资等方面。政府管治不到位正是香港竞争力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举例说,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服务业,现在成本大幅上升,与港府没有积极改变汇率政策有关。目前港币与美元挂钩的政策使得内地输入的产品价格不断上升。在美元波动较大,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的时候,政府应当考虑是否用另外的方式确定港币汇率,而不仅仅是与美元挂钩。

此外,在洛桑报告中,香港经济竞争力的一大短板是排名第21的基建。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首是贸易物流业,占香港生产总值的1/4。贸易物流业对基建的依赖程度最大。但是近年来,香港的一些大型建筑项目却屡屡受到拖延。据有关数据,香港物流业龙头地位早已被新加坡及上海超越,今年前两季也开始落后于深圳。

根据英国独立航空业调查机构Skytrax2013年评审全球395个机场的结果,香港国际机场12年来首次跌出前三。目前正在论证中的香港机场第三条跑道的建设项目却因为受到环保等议题的狙击,而迟迟无法启动。有议员在立法会辩论上提出,邻近香港的深圳机场将在数年内建成第三条跑道,广州的白云机场明年也将启用第三条跑道,这将使得香港机场的地位再度下滑。

广深高铁香港段工程也是香港基建缓慢的典型例子。2008年立项时预算是395亿港元,其间因为环保、拆迁等议题不断提出,迟至2010年才最终通过拨款,预算费用增加到669亿元。有议员指出,其中106亿元是因拖慢开工所致。与此相比,里程5倍于香港段的广深段高铁早已于2011年底开通运营。

议员林健锋在立法会上质疑道:“香港有些人对各项事都不满意,事事都加以批评,事事都不准人做,却又未能提出实实在在的有效解决办法,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不认同这种固步自封的态度。”据港府统计,回归前,香港示威活动每天不足3次,到2005年,每天平均5.5次,但到了2012年,每天平均有20次。林大辉分析,港府不敢推出新政策和措施,“原因是怕得不到市民支持和业界响应,引起批评”。同样的,葛佩帆议员也认为,“香港输在内耗不断,争拗太多,事事越趋政治化,建设寸步难行。”罗胜强教授期待一个更强有力的港府,愿意接受挑战,能够带动改变香港的经济结构,“够胆量从根本上改变香港的基本经济架构”。

融合还是疏离?

尽管经济颓势引来了诸多争辩,议员梁继昌坚持认为,香港的关键在于制度软实力,不应该为了片面追求经济竞争力的排名,而迷失方向。虽然香港经济竞争力有被赶超的危机,但是香港仍位列宜居城市之首。由此,议员邓家彪提出,城市发展不能只看重GDP,居住环境、社会建设都是重要的指标。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系副教授、香港议员陈家洛对林大辉的议案提出了修正案,他认为,制度是竞争力的核心,要巩固现有制度,尤其是廉洁制度、法治制度及自由制度,保护好核心价值,推进自由法治,以及廉洁、民主的文化和作风。

面对内地城市的赶超,香港《信报》副社长曾撰文指出,因为体制不同,不宜将香港与内地城市直接比较,香港与内地的差异有时正是香港的“卖点”,用同一套指标衡量谁好谁差并不合理。

然而,罗胜强教授认为,就经济方面而言,“香港的独特性渐渐减少”,要维持香港的竞争力,“我唯一能够想到的方法就是和广州、深圳连成一体,形成珠三角共同体”,珠三角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前景,有很广阔的内部市场。共同体形成后,香港可以贡献英文水平比较高、管理知识比较多的人才。

对于内地和香港两地民众矛盾加剧的情形,方刚议员有些担忧。他提出,由于香港的配套不到位,导致内地旅客到港后发生摩擦,但不应据此而限制“自由行”,反而应该提高香港的接待能力。谢伟铨议员也呼吁,两地居民应多包容,优势互补,达到共赢。

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主任雷鼎鸣表示,香港与内地已坐在同一艘船上,部分港人不懂利用这些机会,不断制造纷争,令社会出现内耗。香港于2008年启动新界北新市镇的发展计划,开始接受公众咨询,由于待开发地块邻近深圳,去年该计划被贴上“割地卖港”、“深圳后花园”的标签,甚至有人要求撤回整个发展计划。姚思荣议员担忧,邻近的深圳前海、珠海横琴都已开始开发,2016年,港珠澳大桥也要建成,香港在邻近区域将丧失竞争优势。

在立法会辩论上,议员邓家彪提出,香港应当成为中国的“城市典范”。议员林健锋以“美国最悲惨的城市”、曾经风光一时的汽车城底特律为例,提出香港应当引以为戒。

“典范城市”还是“悲惨城市”,一片争辩声中,香港到底将走向何方?

猜你喜欢
洛桑港府议员
Dominique Perrault Architecture赢得“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洛桑校区更新”竞赛
本期导读
我的阿妈在康定
《沁园春·香港金融保卫战》
我的阿妈在康定
《六世班禅洛桑班丹益西传》的史料价值
碰撞:议员提议案与国民大数据
港府政改方案今出台
港府总部外建围栏强化安保
韩国议员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