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慧贤 周贤 曹顺姬 刘惠文
随着新型抗精神病药(novel antipsychotic drugs,NAPD)广泛应用于临床,关于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血糖、血脂增高,以及导致体重增加的问题日益受到精神科医生的关注,但还没有一致的结果显示不同抗精神病药物之间的差异。抗精神病药物导致血脂代谢异常、体重增加、糖尿病的机制尚不明确[1-2]。本研究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这一时期门诊/住院收治的10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帕利哌酮(商品名:芮达)和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两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重以及血糖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或住院收治的10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 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年龄18~62 岁,空腹血糖< 6.1 mmol/L,所有患者治疗前30 d内未曾使用抗精神病、抗抑郁药及其他影响血糖和血脂代谢的药物;排除所有糖、脂代谢指标异常者及有严重身体疾病者;均获得患者本人和家属知情同意。
共10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入组,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其中一组给予帕利哌酮(商品名:芮达)治疗;另一组给予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治疗,每组各50 例。帕利哌酮组男28 例,女22 例,平均年龄(33.2±10.5)岁;利培酮组男26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为(34.6±11.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及其他实验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本研究的研究人员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表中包含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健康营养状况、病程、诊断、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
1.2.2 治疗方法:帕利哌酮(商品名:芮达)与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均从小剂量开始,约15 d达到治疗剂量:帕利哌酮6 mg/d,利培酮6 mg/d。统一饮食,疗程12 周,均单一给药,口服用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 周、治疗12 周检测晨6 时空腹(FPG)血糖及口服糖耐量实验2 h(2 hPG)后检测指血糖,采用美国强生公司快速血糖测定仪测定,观察患者血糖浓度改变情况;同时测定患者体重。
1.2.3 糖尿病诊断标准(WHO,1999):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OGTT中2 h血糖≥11.1 mmol/L。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6.7~10.0 mmol/L为糖耐量异常[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体重增加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体重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6 周、12 周后两组患者体重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见表1。定义体质量增加值>7%为体重显著增加,帕利哌酮组治疗6 周和治疗12 周后分别有2 例(4%)、4 例(8%)体重增加,利培酮组治疗6 周和治疗12 周后分别有2 例(4%)、3 例(6%)体重增加,两组发生率接近。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6 周 6 周体重增加患者例数 治疗12 周 12 周体重增加患者例数 t值 P值帕利哌酮组 57.2±10.9 58.4±10.5 2(4.0%) 59.6±10.4 4(8.0%) -3.61 <0.01利培酮组 59.1±11.6 60.3±11.3 2(4.0%) 60.7±11.0 3(6.0%) -3.82 <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浓度比较
2.2.1 药物组内血糖比较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前、治疗后6 周、治疗后12 周空腹血糖(FPG)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6 周、治疗后12 周餐后2 h血糖(2 hPG)均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2。
2.2.2 药物组间血糖比较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浓度改变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浓度改变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浓度改变比较[(±s),%]
组别 项目 治疗前 治疗6 周 治疗12 周帕利哌酮组 FPG 4.18±1.55 4.43±1.16 4.38±1.37 2 hPG 5.41±0.93 6.31±0.37 6.88±0.74利培酮组 FPG 4.24±1.05 4.58±0.46 4.79±1.33 2 hPG 5.13±0.96 6.03±0.44 6.64±0.77
帕利哌酮缓释片(Paliperidone-ER)是强生-西安杨森公司最新研制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商品名芮达,于2006年12月20日由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是2003年以来FDA批准的首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处方药[5],我国于2009年上市。帕利哌酮通过阻断5-HT 2A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发挥抗精神病的作用,阻断多巴胺D2受体治疗精神疾病阳性症状,阻断5-HT 2A受体可改善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6]。
本文通过帕利哌酮(芮达)及利培酮(维思通)的对比研究,初步探索了这两类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及体重影响的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体质量增加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推测可能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到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服药时间、药理机制、个体遗传素质、神经内分泌异常、营养和代谢以及病程、性别和年龄等诸多因素[7]。本研究发现,帕利哌酮(芮达)组和利培酮(维思通)组患者体重均显著增加(P<0.01)。由此可见,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均可引起患者体重增加。
新型抗精神病药(novel antipsychotic drugs,NAPD)诱发血糖代谢障碍的机制难以用一种因素阐明,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1)NAPD引起的体质量增加及糖转运的阻断均可引起IR;(2)NAPD可能通过阻断特定的受体抑制胰岛素分泌,也可能通过细胞毒性作用减少胰岛素分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陷;(3)IR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共同作用。究竟是上述何种因素为主还是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不同人群可能不同,尚待进一步研究[8]。应用帕利哌酮或利培酮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均无明显变化(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餐后2 h血糖(2 hPG)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值得注意的是,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均无明显变化,而同一检查周期餐后2 h血糖(2 hPG)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这说明餐后2 h血糖(2 hPG)更能提前反映患者血糖的变化,空腹血糖(FPG)变化明显滞后于餐后2 h血糖(2 hPG),由此看来,餐后2 h血糖(2 hPG)更能作为早期监测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应用帕利哌酮缓释片和利培酮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对体重及血糖变化的研究,初步阐明了两种药物对患者体重及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做好预测性评估、定期监测患者体重及血糖,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但由于本研究选择的病例数量相对较少,所以本次研究的结果只是给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个参考,具体的还需要进一步更大样本的研究。
[1]Ananth J,Parameswaran S,Gunatilake S.Side effects of a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J].Curt Pharm Des,2004,10(18):2219-2229.
[2]赵庆莲,许从芳.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血糖水平影响的比较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4,17(1):1-2.
[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8):1227-1245.
[5]US FDA.FDA approves new drug for schizophrenia[E/OL].[2011-10-20].http://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 2006/ucml 08812.htm.
[6]喻东山,高振忠.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2-153.
[7]Hermida T.Weight gain associated with atypical antipsychotics[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2,41(11):1272-1273.
[8]周媛,王高华.新型抗精神病药对血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11(4):251-253.
更正声明:
本刊2011年7月第17卷第21期第7-8页作者陈端、张立建、钟惠娟、侯维宁的文章题目更正为:“替米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的疗效观察”。
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