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2013-05-28 09:12李万高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3期
关键词:一元二次方程松鼠创设

李万高

创设问题情境学问很深。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创设问题情境来实施创新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在探索创新过程中渗透和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方法提出假设,建立新理论、给出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呢?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一般人意识里,数学跟我们平时生活相距甚远。但实际上,有很多数学知识是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例如,要讲清楚“轴对称图形”这个数学概念,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请问同学们都会剪纸吗?”同学们有的表示会,有的表示不会。然后出示一段民间艺人剪纸的视频,精美的蝴蝶、红双喜在艺人的手底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艺人所剪出的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听到这个问题,学生回答道:“这些剪纸都是对称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大家纷纷表示确实都是这样的。于是课顺势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进行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另外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尽相同,所具备的数学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例如城里学生有其优势的东西,而农村学生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就必须要关注所在地区的社会环境,所教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并考虑当地学校数学教学条件,创设适合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思维训练并切合实际的问题情境,搞好数学教学。

因此结合生活和所处环境创设问题情境确实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结合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一些故事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例如,要讲清楚“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个数学命题,为了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可给学生分享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原始森林里,有两只小松鼠在玩耍,玩着玩着它们发现了一棵结了很多松子的大松树,看到此种情况,两只松鼠快速的爬上了大松树。其中的一只松鼠先爬了4米,然后爬了3米终于摘到了很多松子;而另外一只松鼠先爬了5米,但是不小心又失足滑下了1.6米,结果晚了一步。”然后抛出问题:“请大家算下这两只松鼠各爬了多少米,另外一只松鼠还要爬多高才能够到松子?”问题抛出之后,学生纷纷计算起来,得出了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教师引导之下,学生也能更好地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三、结合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问题事实上就是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要避免创设问题情境时所产生的盲目性就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上创设情境。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问题,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假如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呢?甲同学回答:“由于已知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0,于是可以得出=4-4(k-1)≥0,由此解得k≤2”。同学回答完之后,乙同学则补充道:“此时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k≠1,要不然这个过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正确答案应该是k≤2且k≠1”。接下来,再将原题目改成:假如方程(k-1) 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丙回答说:“一样!”丁同学则回答说:“ k=1时,方程有解,解是x=。所以k≤2。”

在同学们的一片质疑和讨论当中,完成了本题的解法之后,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也可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同时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的集体的力量不仅完善了本题的解法,同时也培养了全体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

四、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情境

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迅速,逻辑思维也在逐步形成,学习动机逐渐由兴趣型向信念型过渡,但初中阶段还是以兴趣为主要特征。因此,初中阶段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考虑教学的新颖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景,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发现热情。比如在教学“数轴”时,展示不同读数的温度计,先让学生读出各个温度计的读数后,提问:你们能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吗?利用学生熟悉的温度计作比较,既有可比性,又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又如教学“一定能摸到红球吗?”时设置了几组游戏——掷硬币、转动转盘、摸球等,采用游戏场景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

五、通过悬念创设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沙锅问到底尽快想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自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总之,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力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例题(习题)创设问题情境,利用热点新闻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等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有新鲜感,能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的情境中,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问题的提出及规律的发现离不开实际问题背景,研究、学习数学最终是为了应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快领会学习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学习兴趣,对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用重大。

猜你喜欢
一元二次方程松鼠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小松鼠
松鼠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例说“一元二次方程”在中考中的应用
中考里的“一元二次方程”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