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学(223700) 胡继中
运用“五个一”模式进行“大气的热力环流”教学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中学(223700) 胡继中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五个一 ”模式,是笔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自己二十余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该模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五个一”模式的构架图示
教学案例:“大气的热力环流”的教学
⒈ 展示一幅图景
图2 热力环流现象小实验图
(1)课堂实验演示
①将略大(如50×40×20cm)的废弃包装纸盒,正面去掉,留下其它5个面,横放在桌上,让盒子开口的那面,正对观察者;
②关上门和窗,在纸盒内一端放入点燃的蚊香,另一端放上冰块;
③观察蚊香烟雾在纸盒中的运动;
④将蚊香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雾的飘移方向。
(2)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蚊香烟雾在大纸盒内是如何飘动的,能否发现什么规律?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提示:此实验过程最好先录制,后大屏幕展示,以利于让更多学生观察清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感到所学的是实际中存在的、有用的地理知识,而不是空洞的纯理论。
⒉ 分析一个问题
(1)自主学习,完成第一次知识建构
根据导学案提示,自主学习课本,初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①填图:填绘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高低空的气压状况图。
②画图:观察过程,用箭头在图中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思索其成因。
图3 甲、乙、丙三地风、压关系图
③记录自学的收获与困惑。
(2)小组合作,完成第二次知识建构
展示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成果与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记录小组讨论成果与存在问题。
(3)质疑点津,完成第三次知识建构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①温压关系:(如上图3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图4 甲、乙、丙三地温、压关系图
②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3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注意两点:
①图中气压的高低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高度而言的,因而图中“高压”的数值并不一定大于“低压”的数值。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压的数值大于低压;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低压”的数值要高于对应高空“高压”的数值。
②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⒊ 归纳一条规律
在三次知识建构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图5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图
⒋ 验证一组事实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由学生合作完成:
(1)海陆风
图6 海陆风原理图
(2)山谷风
图7 山谷风原理图
(3)城市风
图8 城市风原理图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热力环流?
⒌ 设计一份创意
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与探索:
(1)电视剧中往往有让女主角面向大海,头发在海风吹拂下向后飘逸来反映女主角快乐心情的镜头。结合“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图9)和“气温某日变化特征图”(图10),回答①~②:
图9 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
图10 气温某日变化特征图
①图9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②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图10中什么时间段来拍摄
A. 16时至次日8时 B. 8时至17时
C. 18至次日6时 D. 6时至18时
(2)你有在海边的经验吗?判断下面歌词中的风向正确吗?
《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