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桥和他冷艳高雅清贵有钱的朋友们

2013-05-20 09:39纳兰妙殊
博客天下 2013年1期
关键词:董桥闺秀毛姆

纳兰妙殊

文中很多绝色的“老民国闺秀”以及洋才女,都或深或浅地爱上了他。

这本书不该叫《橄榄香》,应该叫《董桥和他高雅清贵的朋友们》。

书一共9.2万字,242页,34个短篇小说。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女主人公: 《啸月轩》,小萱,“是弹琴画画的闺秀”;《一翦梅》,小梅,“那么娴静那么标致,真是稀世的旧时代闺秀”;《念奴娇》,秀姨,是“那一代老民国大家闺秀”;《无语》,云姑是个“老派闺秀”,“一幅微微惹尘的淡彩仕女图”;《二小姐》,二小姐,“毛笔小楷整齐、清逸,到底是老民国闺秀”,“像章回小说里写的女子……连举止都像刚从庭院里月亮门走出来那么悠闲”。

这些故事里的女主人公—“老民国闺秀”互换家世背景,互换生活,甚至互换丈夫,读者也分辨不出来。好像都是同一家的姊妹,同一个闺秀培训班的学生。男主角当然一定是“老民国文人”,文采风流,学贯中西,必在英国留学,英文精通,国语流畅,民初掌故稔熟。一本书,几乎写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同一对男女。

“老民国”和“英国”是两味必备调料,不管什么菜,都尽情地把这二料往里一洒。董公小说中,连有点反派意味的角色都是留英的—《一翦梅》,古董店大少爷屠君来,“港大社会学学士,再到伦大读法律”。

英文好是最基本条件,连商人也得英语好才配得上与董老师并席叙话,“一位老民国的商人,一口轻微的上海腔英语流畅得不得了”(《喜巧》),谢约雨女士“英语流畅得不得了”(《紫薇园》)。全体是“流畅得不得了”,都是新东方教出来的吗?

老民国=英文流畅得不得了=字漂亮极了=清贵得要命=雅士。

要是不幸在内地上学,就必须得认准北大、燕京的金字招牌。南开根本不够格提一提。他们住的宅子吗,一定是世外桃源,“清雅得不得了”(《一翦梅》。

毛姆出现了很多次,读这个英国基佬的书是高雅的,符合闺秀要求的(《喜巧》中天天泡咖啡厅的夏家大小姐,读的是毛姆《魔术师》)。

看完这些其实我还挺伤心挺自卑的,余生也晚,不但当不成“老民国闺秀”、“旧中国五四女子”,而且家世一点也不清贵,姥姥辈儿爹娘辈儿的都是城市贫民,环堵萧然,别说张大千金农的字画了,连本地书法小家的字儿都没有。

董公的男主角出场时,多半已是桑榆晚景,但他们身边会依傍着个情人,有的是绝色的中英混血女郎,有的是绝色女大学生,有的是至交好友的绝色千金—没错,你没看错!她们全都是绝色佳人,慧且黠,韶年玉貌,疯狂地爱着老头子,侍奉他,听他讲课,跟他上床,磐石无转移。

这些故事结尾多半都是老爷子挂了,小太太写信报丧。来一段诗文,收束。

董迷们肯定会说了,董公就是认识这么多富家子弟、世外高人,那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群,那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怎么,还不许写写了?

当然可以写。董公的朋友确乎都是神仙人物,家里都做着清雅生意,吃的是《浮生六记》里的莲子汤,家里从不闹婆媳矛盾,没有教育子女、赡养父母之忧,不用上菜市场买菜,不用挤公交地铁建设社会,小孩生下来摸着琴棋书画长大,长大都是小号的爹妈。他们的生命似乎只剩一项任务就是雅雅雅。但一模一样的人物,反复讲上很多遍,有什么意思呢?

我发现一个规律,董桥的粉丝纷纷表示,读董公美文的时候得焚一炉好香,沏一杯好茶,品一壶好酒……我想,我读董桥读不出滋味,可能是因为我不懂品茶,也不会喝酒。可能等我学懂那些风雅玩意儿,就读得了董桥啦。

猜你喜欢
董桥闺秀毛姆
《闺秀》
黄花闺秀,蕙质兰心——茶人曹锦旺说黄花茶
如何做一位活在诗里梅边的现代闺秀
丑角的原型
清代闺秀赠妾诗词的情感诉求
我的毛姆叔叔
毛姆长篇小说的乌托邦情结
生命的尽头
英华沉浮,字斟句酌
文人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