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华
摘 要:进入高三,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对作文的复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感觉作文复习教学效果不明显。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得作文复习的效果最大化,期望通过高三教学中的一些心得的梳理,为以后的高三教学提供更多的借鉴,使复习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高三作文教学;内外兼修;考场佳作
高考作文60分,有天下第一题之称。高三学子,越近高考,对高分作文的期盼就越强烈。但往往是强烈的渴望与迟缓的行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尤其是进入高三,精力更是投向其他科目。作文的复习总是在这矛盾的处境中踟蹰前行,终是落不到实处。进入高三,作文更要加强修炼,注重内外兼修,才能写就文质兼美的考场佳作。
一、内修,就是要继续加强积累,培养形成作文素质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是自2007年全国分卷以来,首次采用新材料作文。给出两段“理想生活年代”的材料后引出写作范围,但没有给出明确的题目。题型一变后,考生就手足无措了。今年高分作文减少、低分作文明显增多,高考语文阅卷作文题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妙云认为:“这反映出老师没有全面按照考纲训练,平时的备考只是为了应试,太功利;学生思维不够丰富,平时缺乏思想积累等缺点得到集中暴露。这些最终反映了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大量存在应试、功利的现象。”“作文是与人交流的基本工具,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思想成熟、文字清晰的能力。”
因此,我们虽然进入高三,复习时间紧迫,仍然要注重三方面的积累——思想积累、素材积累、语言积累,以达到加强内修的目的。
(一)思想积累
2012年作文题延续了近几年的趋势:注重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生发展、关注自我完善的人文性。孙永健老师认为题目引导学生多读书,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文化底蕴,这个作文题目要写成功关键在于多读书,积累大量的文化素材,同时要有对于人生和世界,以及影响人类文化的重要思想的理解能力,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自己对于人类文明的认识。只有读书多,并且内化了传统思想的同学才能将作文写深刻。
高考,为大学筛选人才。那么高考作文,也承担着学生进入大学前的一次思想检验的角色。学作文要先学做人。做人高尚了,他就有境界了,文章也就有品位了。高尚的思想境界从何而来?
1.从读书而来。高三一课上,我强调学生要保持每天、每周的阅读量,多读多背诗歌和名家名篇。读多了,这些名篇承载的内容慢慢融进他们的血液,慢慢改变他们的思想境界,意胜则文胜。
2.从关注生活而来。学生的生活圈子窄,社会阅历浅,于是我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来开展时评赏读。方法是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按学号轮流,轮到的就要从当天的报纸中,找一篇时评来读给全班同学听,读完再加一段自己的点评或感受。有些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热点,还可展开即兴讨论。这个活动开展一个学期,就颇见成效。学生在每天相对枯燥的知识点复习中,可以轻松活跃思维,拓宽视野,得以更好地了解时事热点,又从时评和同学的交流中吸收了不少新的观点,摆脱思想局限,提高思想认识。这是作文思想的很好的积累。
3.当然,还要勤摘录。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还有在书中读到的思想深刻的句子,自己思考中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随时记录下来,建立思想库。
比如,一次月考作文,是以“围观”为题,一个学生写出如此思想深刻的片段。
冷血(节选)
曹宇
曾看新闻说过,一个人要跳楼自杀,周围密密麻麻的几圈人围着看。千辛万苦那个人的自杀念头被劝消了,底下的人就不爽了:交了那么多时间的入场费,哪能这般吃亏呢?于是啊,精明的中国人,我们精明的同胞,开始维护“消费权利”了:“跳啊,怎么不跳了?”“孬种,不敢跳了啊?”肝脑涂地鲜血淋漓,观众赚足了“门票费”心满意足地散去,冥想着怎么向别人添油加醋,只剩下破碎的遗体,和我粉碎的心。
何等的冷漠,何等的冷血啊!围观他人的绝望,怂恿生命的放弃,只为了自己的愉悦,人性该泯灭到何种程度啊!
中国自古推崇君子的宽厚仁德,但围观的冷血却一次次地撕去这层伪装。在苦难周边,总有那么一群兽类围绕,冷漠地观赏,自以为是地施着无情的利刃,对比衬托中发掘生命的意义和优越,庆幸灾难的铁蹄还未碾到自己。他们冰冷的血,冻碎了苦难者最后的烛光。
……
看过一个人的遗言:当他们(纳粹党)捕杀共产党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走向我的时候,没有人为我说话,因为已经没有人了。这不正是围观者的结局吗?一次次冷漠冷血的围观,蚕食着人性,泯灭着天良。当灾难降临到自己头上时,世上只剩下冰天雪地,只能绝望地逝去。
此段文字是曹宇同学平时关注社会生活,大量书籍阅读,善于深刻思考的内秀体现。
(二)素材积累
在作文题目越来越切合现实生活,要求考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时候,很多学生的作文还是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表现之一为停留在“故人堆”中找素材。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秀”,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意思是“表演、演出”,如“时装秀”“达人秀”;也可以是指“展示、表现”,如“秀风采”“秀才艺”。当今社会上有各式各样的“秀”,有人参加比赛秀歌艺,有人写文章秀才学,也有人上网秀学历,更有人发帖秀身家……对于形形色色的“秀”,社会上众说纷纭,认为有的“秀”是为了展示自己,有的“秀”是为了哗众取宠……
你对“秀”有何看法?怎样“秀”出真精彩?请联系实际,以“秀”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观点,不少于800字。
这样一个现实感如此强烈的题目,有同学还是全文选用这些素材“陶渊明归耕南山,秀出恬静生活;林逋隐居西湖,秀出了淡泊心境;司马迁凭‘通古今之变的《史记》秀出自己的坚忍……”这就不是素材老套的问题了,而是用例都错了。陶渊明、林逋恰恰是淡泊名利的真隐者,怎么成了秀了呢?导致这种现象,除了前面阐述的不善于思考,不关注现实外,还有另一个因素——素材的匮乏。高考考纲要求之一是内容充实,而素材缺乏,内容便容易显得空洞。
所以,作文要加强积累,还要加强“素材库”。
在尽可能多地广泛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出于中学生时间和视野的局限性,我们也可以注意这样一个小技巧:同一个素材,可多方面运用。尤其是常用的素材,我们就运用它不常用的侧面。这样又可让阅卷老师觉得考生阅读面广,能够挖掘常见素材的不常见的一面。所以我们积累素材可以注重“精”,不在乎“多”。某年一个高考尖子生,她对诗人海子情有独钟,阅读了大量关于海子的书籍,对他方方面面了如指掌。所以无论什么作文,她都可以用上海子的素材。甚至当年高考作文,她也是主要以海子素材写出了满分作文。
(三)语言积累
作文首先进入阅卷者眼球的是语言表达,思维的培养最终也是回归到语言文字这个载体来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十分有必要建立“语汇库”,在广泛阅读过程中,把一些优美的句子,语段摘录在笔记本上,包括前面讲到的闪耀着思想光辉的语言,日积月累,加强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的深刻思想能通过准确恰当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注意打造个性化语言。我们来看看几乎每次考试作文都成为模范作文的陈绿然同学的文笔:
站在高处
陈绿然
登珠翠高楼,赏尽青雀江上舳,享穷绕梁湄央曲。临雄浑岱宗,目极四海波涛阔,慨叹脚底天下小;举目茫茫苍穹,感喟离天三尺。殊不知,身居高处,更应回顾低处,敬畏众生,让心滋养着谦卑回归大地。
站在高处,不免逸兴遄飞,雄心壮志,欲与天公试比高。登高固能望远,须知如果失其脚下之巅,忘其登临之感,任凭心意凌然而起,人也将变得傲慢、目中无人。俯首临视,脚下万丈深渊、险象环生,我们须知来路的艰险,须记曾对高山的敬畏,更应知晓,之所以能一览众山小,是脚下的高山。
回想起那些站在高处的身影,总不忍为那藏在俏丽容貌后谦卑的心动容。当那袭华丽的晚礼服将赫本送上群星闪耀的高台,当那沙漏型小旗袍将关南施迎上令人瞩目的高楼,当那顶极具个性的贝雷帽让唐纳微成为高举时尚的风标,面对众人的追捧取悦,她们似乎更明白,站在镁光灯的背后的,是编剧无可挑剔的剧本,是服装设计师精巧绝伦的构思。她们选择了站在高处,也选择了感恩成就她们的剧组,之后更是不辞余力地提携新人。
能够享尽高处胜景之后仍谦卑处世,感谢成就自己的高山,那是比穷千里更博大的豪情,较揽明月更洒脱的风姿,也是对足下高山最恰当、最完善、最和谐的成就吧!
站在高处,心怀对他人的谢意,详美、内敛、从容,而伏在万山之巅,仰望更高的群山、矢志不移地追求更高的境界,应是定格在漫漫历史、浩浩天地间永恒的剪辑吧!安藤忠雄凭“住吉长屋”享誉日本后选择继续做拳击手,以其经费出国寻访著名建筑,在他的心里,是和柯布西耶面对大师一样的仰视和追求;列文虎克作为一个看门人凭放大镜获得英国皇家学院青睐,在他骨子里,是和爬山虎一样永远向着高楼的小小愿望。
麦凯恩回想起由送报工历练为优秀特工的往事,曾感慨:“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你站在哪里,而是你朝着哪个方向。”在高山之巅,伏贴着地面,是最安全的姿势,更是对希冀的描摹,那是凤凰起舞的图腾。
连一只爬山虎也懂得,即使处在高处,唯有不断地向上,才能在天边露出太阳般的笑靥,烂漫,靓丽而饶有趣味,更何况临于高处,下视群雄的我们?
既然站在高处,既然高山用它的气度成就了高处的我们,那我们为何不化身谦卑的尘土,用遥瞩天际的仰角,完成对高山的回馈,开启凤凰的重生?
可见,语言文字是载体,语言积累的背后是生活积累,社会积累,人生积累,体验积累,审美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等。总之,读书得益,读书也可得方法,读书能使人气质发生很大的改变。然后而及文字的改观,自然就“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之于写作,确实须臾不可分离。生活是源,阅读是流,有了这源流,写作题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部高考好作文均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外修,就是把握一定的技巧规律,善于运用考场作文技巧,打造优秀考场作文
作文,内修是最重要的,而作为考场作文,高考考场考试容量大,作文时间紧,因此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要通过分析大量优秀作文的特点,总结出最能打动阅卷者的作文亮点,在平时针对这些亮点做专项训练,把每一种技巧练到炉火纯青,高考时就能挥洒自如了。
在去年高三复习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一些心得:
每个同学在高三之初,就要开始有意识地确定自己擅长的文体(包括语言风格、结构形式等)来专门训练,从历年考场分析可知,大多数同学选择议论文体。我建议同学们写议论文可以尝试和练习议论性散文。因为议论性散文容易在考场上脱颖而出。
(一)议论性散文的结构框架
第一节:以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等手法起势。
第二节: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第三节:提出分论点一并论证。
第四节:提出分论点二并论证
第五节:提出分论点三并论证。
第六节:联系实际,或作辩证分析,进一步深刻立意。
第七节:以华丽的语言收束并给人以启迪。
在这个专题的训练中,强调做到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字迹清晰,书写工整,不少于900字。
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里选至少两个范畴展开文章层次。
(二)内容充实——事例论据充足
1.文中要出现三类事例(大事例,小事例,排比事例);
2.选例注意:古今中外、事实理论、点面正反相结合。
在这个专题中,三类事例可以分布到三个主体段落中。如一段运用大事例,一段是小事例(可以两个小事例的正反对比),一段是排比事例,这样,事例的运用就充实而又灵活变化。
(三)写好开头段和第一个主体段——分论点、简析论点、叙例、议例、总结延伸
因为作文的批改工作量大,时间紧,老师可能不会全文都看得那么仔细。所以在写作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写好开头段和第一个主体段显得尤为重要。主体段可以参考五层论证法,即主体段可以由提出分论点、简析论点、叙例、议例、总结延伸五句话组成。平时也可经常这样练习,那么考试时一个段落就可以很快写就。
(四)文采飞扬——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
语言表达是阅卷者最直接接触的,又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的提高的。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行文中加入长短句,整散句,四字句,对偶句,排比句等这些句式,会加强语言的表现力。比如,上面引用的文章陈绿然的《站在高处》的语言表达,就体现了各种句式的熟练运用。同时多用诗词、典故、歌词等丰厚文章的底蕴。
(五)立意的深刻的提升
立意往往定乾坤,立意深刻是高分作文的先决条件,那么怎么才能使文章显得立意深刻呢?
1.多把话题与传统联系,再与现实对比;
2.突破固有思维;
3.关注社会,传递时代信息,表达时代精神;
4.联系切身实际来谈,有效避免千人一面的议论,体现个人思考。
把以上的训练点融合起来,考场快速成文的技巧用下图表示:
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第一节:以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等手法起势。
第二节: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第三节:提出分论点一并论证。大事例,主体段(精当事例分析)。
第四节:提出分论点二并论证。小事例,正反结合(结合引用诗句)。
第五节:提出分论点三并论证。排比事例(语言优美)。
第六节:联系实际,或作辩证分析,进一步深刻立意。
第七节:以华丽的语言收束并给人以启迪。
以上内容表示,在大框架的基础上,将三类事例分布到各段,同时本论部分的三段分别突出三个亮点:语言优美,引用诗句,精当事例。而立意的深刻可以在倒数第二段结尾部分作联系实际或辩证分析的加深。
如此训练到娴熟,相信在高考作文场上作文必将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当然,学生自然还有自己的更多的体会,作文复习就是要在多训练,多尝试中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亮点加强训练,以保证考场上稳定发挥,保证作文这半壁江山。
综上所述,内修就是要坚持阅读,关注社会,增加积累,假以时日,积累变为一种内秀,使文章气质得以提升。外修,就是寻找考场作文制胜规律,总结实用的作文技巧,并且训练到娴熟。通过这样内外兼修,打有准备的仗,必能在考场上胸有成竹,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成就语文的半壁江山!
(作者单位 广东省信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