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权的落实

2013-05-16 11:00李长洪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教师

李长洪

摘要:在当前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之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只有交给学生学习自主权,教师的主导作用才更能充分体现,教学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主权

《新课标》要求: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默默观看,教师忙忙碌碌地操作的被动的学习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索。

一、拓宽解决途径,张扬个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按部就班,不能局限于书本讲解,而要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规律中进行自己的探求活动,要求学生放开头脑和手脚,主动探索、发现并总结数学知识,不受定势的影响,展开想像的翅膀,对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多角度、多方法、多渠道地去思考、讨论解决难题,归纳结论并进行交流。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鲜明个体,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要遵循这一规律,集百家之长,充分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八年级“相似三角形的识别”一节中,由于在上一节课里已认识了相似三角形,知道用定义识别相似三角形比较麻烦。有没有更为简单一点的识别方法呢?设置悬念、引入课题,教师设问:你是否能够通过动手探索得出识别相似三角形的简便方法呢?首先让学生去猜想,教师不直接指出可行性,要求学生分组讨论验证自己的想法。可以对一些小组进行提示:比如少一些角对应相等或少一些边对应成比例等等,让他们尽可能地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哪些成立呢?简要说明理由。在我亲身的教学过程中,将一班学生分了六个小组,有的小组利用剪刀或小刀工具得到各种情形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得到不同的想法,有四个小组在课堂内根据定义验证了三种不同的识别方法,有的小组还得出比课本上本节知识更深的一种特殊三角形相似的识别方法:一个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直角三角形相似。通过小组的中心发言人的发言,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加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收获很大:知识掌握将很牢固。其余二个小组没有完成,鼓励这些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去完成,看他们还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在本节课不忙于下结论。通过这样自己主动探索得出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一般方法:1、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4、一个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直角三角形相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升华,而且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主动欲望

情境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设计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一环境内能自我产生强烈的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素材,创设各种思维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于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探索知识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联系或者差异,这种联系或差异经过适当的引导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八年级数学中的《三角形》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任意画一个三角形,你能否再画一个与其全等的三角形。画好后请你剪下来验证一下。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热烈的讨论,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情况:有的学生用的是先确定一角再确定两边的画法;有一个学生是利用尺规根据三边关系画的(这正是后面所要学的一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有的学生是利用了垂直、平行、对顶角来省去作图中使用量角器的麻烦,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利用自己对数学图形的感知,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剪一剪、试一试从直观上验证了自己的画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有效地全面复习了前面“相似的识别”,还使学生发现将“其中两边”作为条件时出现了新问题,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在此可分小组展开讨论,相互质疑,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由学生通过自主创造得到的知识,比被动得到的知识掌握得更深、更牢。

三、设计探究层次,展开创新翅膀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掌握提问的一些基本技巧。不要为了问题而提问,或者随心所欲的想到什么就问什么,要用“有教育意义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促进其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数学规律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既注意问题的结果,更重视探索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显著特征是学生的自主性和思维的开放性。因此,在实施数学探索性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比如:在对八年级数学中的《三角形》和《关于三角形的一些概念》进行探索时,我是这样设计的:1、请学生讲解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请学生用折纸的方法讲解角平分线和中线,折纸的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3、请学生任意作一个三角形,并做出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和一条中线。三个要求层层深入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变教师讲为学生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培养综合能力,凸显素质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教师的职责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基本技能,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认识规律外,还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条款规则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在新时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性,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于是,教师还要充分考虑教学的自身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走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及时捕捉教学动态,灵活利用课堂资源,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开放,随机应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自己感悟数学的内涵及意义,力求在帮助学生获取鲜明的认知体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数学,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和谐健康发展。让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随学生的主动参与来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综合能力。通过在中学数学教学探究式学习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教师“满堂灌教学”的压力,将素质教育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凸显出来,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迈向素质教育的精神理念。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