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国华
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这里指的是广义的德育。
德育在人类的任何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人是社会的的人,人之所以与动物区分开来,就在于人的社会化,这个过程的完成就依靠德育工作来完成。当然,德育又是一个历史概念,每个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一句话,德育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不可否认,我们的现代德育面临着巨大的困惑。一是社会现实与道德要求形成巨大的反差。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求每个人应当具有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然而又由于我国生产力的欠发达,还残留着许多封建的东西,新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从而形成了一种主流道德影响不够强大,多元共存,甚至混杂的局面:新的经济基础对人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显得比较空泛,不够成熟;旧的道德则根深蒂固,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照样在起作用;同时又由于西风东渐,西方的道德模式也在强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二是与我国道德建设现状相适应的德育现状是以说教为主,难免失之于空洞,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形势不适应,难以说服人。表现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张皮,学校教育与社会现象两张皮。无法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从而造成软弱无力的现象。三从微观看,道德教育不具有可操作性,只有“理”,没有“行”,知行相背离,于是出现了许多在教育别人是头头是道,要求自己时宽大无边的“语言巨人,行动矮子”。
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体系已经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必有其可取之处,我们不妨从当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从传统启蒙教材三百千的内容来看,它们既是智育的启蒙,更是德育的范本。其核心价值就是“立人”,具体方法则强调寓教于乐,寓教于行,以行化心。
(一)寓教于乐。古代德育强调潜移默化,在怡情悦性当中受到教育,忌讳生硬说教。不妨看三百千的文本,都是朗朗上口的韵文,非常适合天真活泼的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内容方面看,多是历史故事和社会知识,更多的则是详细具体的行为规范,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道德教育。另外,所传授知识又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拿来就能用到现实生活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寓教于行。从三百千文本看,没有一句在讲大道理,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了规范,告诉学生在那种场合下应该怎么做,好比给学生创设了人生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充当行动主体,在人与人的互动当中产生人生体验,可操作性非常强。道德实践既是修德的起点,又是修德的终点,无论何种德育方法,不但都须以“行”为载体,而且它们最终效果都要由“行”来检验。先哲秉承生活教育的大德育观,在实际的德育中,道德实践并不需要端起架子,板起脸来特意去做某种行为,而只是要求人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处理好了即可。这样处理,简便易行,既破除了神秘化的倾向,又适应了最大群体的心理需求,便于文化层次低的人接受,便于推广,由于行动本身又是一种无形的宣传示范,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放大效应。
(三)以行化心,以形化心。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化心,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自律能力很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在启蒙的基础上,先哲一贯强调要寡欲修心,良心人人都有,只要愿意反身内求,人人均可得良心,慎独是修心的最高境界。修心是育德的终极目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特色。化心的方式还是通过实践,行为来达到。为此,传统教育特别强调“礼”,目的是通过礼仪这种外在的东西,把人的内心的态度情感表达出来,以便于教化别人和教育自己。这种方法高妙之处在于成功实现了“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同时,又在行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心诚,情真,正如孔子在强调“礼”外在形式意义外,还十分强调内心的真诚,从而实现形式与内容的融合。儒家特别强调“礼”,是为了通过外在的形式、仪式来促进人内心的变化,礼虽是外在的但需要人去做出来,归根结底也是实践的问题,行的问题。
当然,古代的道德体系也有着巨大的局限性。首先,它是建立在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道德规范,反映的封建制度的要求,与现代的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无法反映现如今的社会状况。其次,过分强调人的整体社会职责,压抑了个人的创造性,没有顾及个人的需求,不注重个体的解放,难免造就一批抱残守缺、墨守成规畏首畏尾的守旧老人。第三,片面强调德育的社会功能,忽略了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难免陷入泛道德的泥潭。第四,在实践当中,难免有些人过分注重“礼”的仪式成分,不注重内心的转化,从而造就了一批善于表演缺乏真诚的伪道学先生。
现代德育应当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尝试:一是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体系,做好德育的顶层设计。三百千非常具体的落实了儒家的思想,而我们当前急需概括出反映新的社会制度、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人际关系的核心价值观,从而以此构建心得道德体系。这一设计必须反映最先进的生产力的要求,必须与“地球村”的国际化趋势相适应,也与尊重个体需求和创造性要求相适应。二是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实践体系。三百千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具体,儒家所建立起的德育体系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一日常规,从人的生老病死,都建立起来非常严密而可操作的规范,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我们现在的德育体系有大而化之之嫌,缺乏操作性,缺乏严密性。我们应当在这方面进行细致的设计和规范,给每一个人一个明确的行为准则。当然,也要力求避免因规定的过细过死,形成新的繁文缛节而作茧自缚的弊端。三是努力构建学校和家庭相统一的德育体系,形成德育合力。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给学校和家庭建立起一套可操作的行为规范,这是德育的两个主战场。应当借鉴传统德育的礼仪的做法,设计一套新时代的礼仪规范,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当前最紧迫的是设计一套家庭和学校的礼仪规范,通过行和形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