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

2013-05-16 09:39王丹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鼓励语文教学创新

王丹

摘要: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科学,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

关键词:学生 语文教学 创新 鼓励

创新能力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要把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教育呢?

一、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闲暇出智慧。”心理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一)精心营造宽松氛围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

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

其次教师要把“微笑教学”带进课堂。

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二)巧妙创设创新情境。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脑力活动,一般是无法有序渐进,不断深化的。只有在轻松、自然、安静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技巧“活”,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种主动性、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要求有独到的理解,不人云亦云,不说大话、空话、假话,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语言。在思考问题时,要求思路开阔,敢于突破传统定势,善于举一反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凭借课文、紧扣语言、展开想象,最终实现创新。

(一)相机而动,巧引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设计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环节,还要在“善导”上下功夫。

在教学《小山羊》一课,看似很平常,但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全文之后,可以通过启迪:“小山羊还可以和谁交朋友?请大家都来当个小作家,小画家,给课文和插图续几个片断怎么样?再如《比尾巴》一课,教师也可以启迪学生,依据自己熟悉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在续篇故事中得到训练。

(二)实时而为,妙点拨。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生在赏析“落叶在林中飞舞”一句时,都认为“飞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叶子像什么飞舞?学生马上联想到:蝴蝶,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有的学生补充:像黄蝴蝶,像红蝴蝶;有的学生则领悟到:啊!树叶活了!秋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啊……我通过点拨,提醒学生注意这种联系,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学生通过思考,疑问便迎刃而解。

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主体“活”,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从哪里来?它来自于学生的探索。来自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动探究和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学生“动”起来的具体表现。只有学生积极地多方面地探索,创新方能逐渐成为他自身品质的一部分。

(一)积极鼓励主动探究。

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要形式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主体的参与,教学工作很难有所成就。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多维性,综合性,其功能发挥的好,必将对学生创造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讨论、交流机会,在互动、互助、沟通的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创作的火花。

(二)注重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语言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他们敢想、敢做、敢说的创新精神,我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几乎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锻炼技能,从而挖掘潜质,掌握创新的本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意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回激活,创新能力一定回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鼓励语文教学创新
沙画活动中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鼓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