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鹏飞
摘要:当前,“文化自觉”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媒体的建设发展中,而有关媒体自律的探讨多半存在于发展较为成熟的社会媒体中,而作为新兴传媒成员的校园媒体虽然已获得了数亿拥趸,但对其健康发展的探索、有效管控的研究还远远跟不上蓬勃发展的现状。因而,以苏州大学研究生校园传媒为例,希望能够探寻出一条校园传媒自觉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文化自觉;校园媒体;文化传承;媒体自觉
中图分类号:G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7-0090-02
“文化自觉”是我国人类学、社会学一代宗师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所谓“文化自觉”简言之,就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费老认为文化自觉的历程应该有“四个步骤”,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校园媒体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植根于校园中,在校园中承担诸多功能,简而言之,存在于高校校园内,具有完备的新闻媒体形态特征、服务于高校自身发展的媒体形式都可以称为校园媒体。
一、各美其美——校园媒体差异定位
费老的“各美其美”要求我们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弘扬本民族的文化。在校园传媒体系的构建中同样也需要我们重视文化形式的多样性表达,校媒体系中各环都有着各自发展的特色又有文化上的共通性。长期以来,苏州大学始终把建设研究生和谐校园文化作为工作主旋律,不断推陈出新致力于全新的校园媒体的建立。
学术之美。始创于1906年的《学桴》杂志经多方筹措,几经周折后由苏州大学研究生会复刊。自复刊以来,《学桴》紧贴学术前沿,以构建“激扬学术火花,营造学术氛围”的研究生学术平台为己任,立足学术,逐渐打造成为服务研究生群体的学术型杂志。
生活之美。2003年,《生活季语》正式创刊,以研究生的校园生活为关注焦点,内容逐步由校园内扩展到姑苏城中,至今发展为广大研究生书写青春、感恩生活的交流平台。而《苏大研究生》以敏锐独到的视角、灵动活泼的语言,全面深入报道苏州大学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日益成为笃力服务广大研究生的重要媒介。
文化之美。除上述校园研究生杂志的三刊外,《研究生报》逐渐成为苏大校园传媒体系的关键一环。其特色之美“国学讲坛”版块底蕴深厚,将国学文化与研究生思想道德引领、人格塑造有机融合,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发展成为当代研究生的思想领航灯。
由此,苏州大学研究生会校园宣传阵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为新时期“三刊一报一网”校园传媒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美其美的校媒体系初步建立。
二、美人之美——校园媒体借鉴联动
“美人之美”强调在欣赏自己文化的同时,也能看到别人文化的长处,并且采用“拿来主义”的方式来学习。“美人之美”的理念同样可以用来指导和促进校园传媒体系发展。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明,是营造先进校园文化氛围的基本要求之一。为辅助研究生群体传承和弘扬国学文化,必须充分发挥校园媒体作为研究生政治文化建设中的前沿阵地作用。苏州大学研究生媒体,创新性地将“立人”的理念贯穿其中,以增强研究生人文素养为主线,努力营造校园文化育人良好氛围。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价值日趋多元,研究生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来越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特点。探讨帮助研究生群体浸润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优秀人物的榜样作用是佳途之一。因此,苏大“三刊一报一网”校园传媒体系极具现实性和前瞻性地关注优秀人物,既满足研究生群体闻贤求道的需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有效新颖的途径。如《学桴》杂志打造品牌栏目“学桴有约”,约东吴之名师,求学问之境界,展现知名学者累累学术和育人硕果,彰显苏大百年名校教学相长的底蕴。
此外,在榜样树立的宣传方式上,“三刊一报”版块联动研究生会网站“本期人物”版块——广泛借鉴线上、线下和传媒、活动的诸多优势,拓宽受众面,增强渗透力,相得益彰地多角度、全面展示我校优秀导师的风采,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校园见贤思齐氛围,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影响。
三、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校园媒体互动协同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费老“文化自觉”和“全球文化多元一体”思想的核心与终极目标,强调要尊重与平等对待每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反对并抵制文化霸权,发掘各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发展,共建和谐世界。
在研究生校园媒体体系建设上,也要树立这样的观念与思想,我们称之为“媒体自觉”,意即校园媒体是一个大的体系,也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能厚此薄彼,要重视每种媒体的发展与作用,充分发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价值,实现良性互动与共同发展。同时,作为一个联动的体系,尽管校园传媒各部门在组织上一般是分工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与管理中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合作与沟通机制,既包括人才选拔、培训也包括整个传媒机构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及各部门内部的激励。
校园傳媒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以苏大校园媒体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及我们的一些尝试与实践为例,结合费老文化自觉思想的阐述,本文试图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研究生校园传媒发展。
(一)整合媒体队伍,完善人员管理体制
研究生校园媒体的建设对于人才需求不仅仅是建立在其数量上,校园媒体的运转模式及其内容需要人员的专业性。同时其文化传播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又对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这一点上,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通过专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严格选拔来挑选能够为校园媒体建设添砖加瓦的有志之士。同时,在已有的人员中也应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制度,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工作考察其是否具有踏实肯干的精神以及传媒人的信息敏感性,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选拔出确实有能力、有素质并且热爱校园媒体工作的人才。
除了从研究生中遴选优秀人才进入校园媒体工作者队伍及加强专业培训外,如何实现“进得来,留得住”这一目标,实现校园媒体建设的持续性与继承性,使得校园媒体人愿意为校园媒体工作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点也是相当重要的,建立健全人员管理机制和激励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在苏大研究生会“三刊一报一网”的校园传媒体系内,已有大量的媒体人员。为了实现对苏大媒体人的良好管理,苏大研会设立考评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报纸杂志发放责任制度、研究生会部长以上干部实行双周例会制等,以实现有章可循,有章必依。但是在激励方面苏大研会的相关措施及制度则比较缺乏,这一点也是诸多校园媒体发展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怎样树立媒体人对组织的归属感与信任感呢?这就需要佐以情感激励、表率激励、奖惩激励和荣誉激励等激励方式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并且完善干部选拔和培养制度,提高媒体人的成就感,使得校园媒体人留得住。
(二)促进沟通协作机制
各校园媒体之间的精诚合作则是运作的线路和脉络。增强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也是在于更好地促进研究生校园媒体大环境的发展。校园媒体各部门之间的人员通力合作。虽然各部门成员分工不同,却同样需要媒体敏感度,对于学习前沿动态和社会关注热点需要通力合作,发挥多学科和专业特长优势,彼此取长补短。并且,苏大研究生会设立信息互动平台和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地促进相关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校园传媒体系内部还开展了一系列素质拓展、联谊交流活动,促进内部成员的沟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增强组织归属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校园传媒体系整体良性发展。
此外,校园媒体各部门之间应当资源共享。苏大媒体人根据现实情况,开创性地采用体系内各校园媒体稿件共享的方式,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苏大“三刊一报”虽以纸质形式出版,但是目前已实现了实时电子化,可以在苏大研究生网直接阅读或者下载。因而,苏大研会三大媒体部门和“三刊一报一网”实际上已成为一体,在各自的主营特色外,也承担着为其他校园媒体提供材料、技术、人员支持等工作。
最后各部门之间的人员应加强沟通和交流。沟通和交流对于任何组织来说都极为重要,这对培养组织成员对于组织的归属感与信任起到很好的媒介作用。做到这一点,需要整个校园媒体体系内的各部门成员不局限于部门的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交往氛围,使得工作气氛严肃之于不失活跃,能够更好地激发媒体工作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加大技术支持
由于媒体宣传工作的普遍性与及时性,以及新型媒体的快速发展,对高新设备与技术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为实现校园媒体的同步发展,在技术支持方面也要下功夫,合理利用开发资源,积极寻求学校或校外资源的支持。
在寻求学校支持方面,苏大研会下了很大的功夫,得到了学校极大的支持。苏大三大媒体部门的工作地点位于苏州大学本部蕴秀楼,办公室空间充足,分布合理有序,办公设施较为先进,电脑、打印机、单反相机、摄影器材等一应俱全,能够满足各项媒体宣传工作的开展。
在技术支撑方面,苏大也做了很多积极的尝试,如选拔计算机科学、软件、网站开发及维护等专业或有这方面特长的同学进入,同时利用校园内资源,广泛邀请专业老师来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作为校园媒体人,应借鉴社会媒体有意义的尝试,除了寻求学校内资源外,也要放远目光,着眼市场与社会,在政策要求内积极开发校外的资源,寻求与校外单位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总而言之,校园传媒体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树立“媒体自觉”意识,充分认识到不同媒体的价值与作用,重视不同媒体间的互动与合作,在人才选拔及培训、激勵制度建立、形成沟通机制及开发校内外资源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方能共同推动研究生校园媒体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歆.媒体自觉与大众传播的效果[J].传媒观察,2007,(5).
[2]苏国勋.社会学与文化自觉——学习费孝通“文化自觉”概念的一些体会[J].社会学研究,2006,(2).
[3]刘月.对高校校园媒体建设和发展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3,(1).
[4]冯刚.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J].湖南社会科学,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