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比较

2013-05-16 07:36张锡贵林育超赖巧红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湛江肿瘤医院湛江市524002
微创医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淋巴细胞

张锡贵 吴 才 倪 武 林育超 车 芳 赖巧红(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湛江肿瘤医院,湛江市 524002)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发病年龄也趋于老龄化,发病多在60~70岁,50岁以下不到20%[1]。由于其症状易被误诊为痢疾、肠炎或痔疮等疾病,因而会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以往,结直肠癌根治术大多采用开腹手术,但临床实践发现,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病情恢复较慢,且极易出现并发症。随着腹腔镜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因其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逐渐取代了开腹手术,在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取得了全新突破。为了进一步研究其手术价值,我院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肠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病情,符合卫生部关于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2],排除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近期行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者。按照自愿、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2.1岁,包括升结肠癌9例,横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7例,乙状结肠癌13例,直肠癌14例;观察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2.8岁,包括升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6例,乙状结肠癌12例,直肠癌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前2d常规口服庆大霉素和甲硝唑,术前1d用泻药肠道准备,控制饮食,于术前30min应用抗生素,手术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术中建立CO2气腹,压力13~15mmHg,常规5孔操作[3]。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取患者中下腹部正中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2、3、7d免疫功能指标T细胞CD3+、CD4+、CD8+的变化情况。仪器采用美国贝克曼Cell Lab Quanta SC型多功能细胞分析系统[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构成表示,两组资料间的比较进行t检验,资料间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前、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组间比较 术前1 d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CD4+、CD8+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CD4+、CD8+活性均有所明显下降,而且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第5天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CD4+、CD8+活性均有所上升,但是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观察组T淋巴细胞CD3+、CD4+、CD8+活性基本恢复或超出术前水平,但对照组却均未能达到术前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3。

2.2 不同时间点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组内比较 两组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CD3+、CD4+、CD8+活性水平随时间而变化:观察组术后1d患者T淋巴细胞CD3+、CD4+、CD8+活性与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开始回升,但仍低于术前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接近术前1d,术后第7天已超过术前1d,与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dT淋巴细胞CD3+、CD4+、CD8+活性与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开始回升,至第7天仍低于术前1d,第3天、第5天与术前1d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3。

表1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的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的比较(n,±s)

组别n 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5 d 术后7 d观察组 5062.1±12.6 30.1±7.3 46.4±6.9 58.4±9.1 61.8±13.6对照组 5063.5±12.3 20.8±5.4 35.3±5.3 42.4±7.6 54.7±8.2 t值0.56 7.2 9.09.5 3.2 P值>0.05<0.01<0.01<0.01<0.01

表2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的比较(n,±s)

表2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4+的比较(n,±s)

组别n 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5 d 术后7 d观察组 5060.3±11.4 34.1±8.2 48.1±6.7 57.9±9.9 62.3±13.5对照组 5061.2±11.7 22.3±5.8 32.7±5.1 44.2±7.7 51.7±7.3 t值0.398.312.9 7.7 4.9 P值>0.05<0.01<0.01<0.01<0.01

表3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8+的比较(n,±s)

表3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8+的比较(n,±s)

组别n 术前1 d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5 d 术后7 d观察组 5035.8±6.217.8±4.026.1±3.2 33.2±5.4 37.4±8.3对照组 5034.9±6.811.4±3.1 20.3±2.7 26.3±4.8 30.7±4.7 t值0.698.9 9.8 6.8 5.0 P值>0.05<0.01<0.01<0.01<0.01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对结直肠癌根治术认识的提高,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优点在于:①手术视野广,腹腔灌洗彻底;②操作轻柔,对腹腔内其他脏器干扰小;③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④减少切口感染、裂开的发生;⑤对术前诊断不明确者,尚可明确诊断[5]。

在本案例中,术前1d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CD4+、CD8+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CD4+、CD8+均有所下降,但是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d、5d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CD4+、CD8+均有所上升,但是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7dT淋巴细胞CD3+、CD4+、CD8+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从两组术前、术后T淋巴细胞CD3+、CD4+、CD8+活性水平随时间而变化,表明对照组的免疫抑制持续时间较观察组长,抑制强度大。

总之,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根治手术的创伤较大,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大;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属微创手术,对机体的损伤轻、应激小,对机体免疫功能干扰小,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曹其彬.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比较[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5(8):145-149.

[2]何 威,邓海军,余 江.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C反应蛋白及体液免疫影响的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9,12(4):357-359.

[3]马 宁,曹洪勇.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6):393-395.

[4]王 昊,陈学博,王 爽.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对老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31):922-924.

[5]周志涛,李 俊,毛常青,等.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895-897.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VMAT和IMRT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