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芬 黎丽梅
(广西西林县中医医院,西林县 533599)
慢性盆腔炎是盆腔内生殖器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炎性病变的总称,多由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规范,炎症迁延所致[1]。近年来由于性观念的开放,多次人流、慢性宫颈糜烂等,使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迅速增高,波及的年龄越来越小。2012年,我院采用艾灸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患者。2012年我院妇科门诊共收治慢性盆腔炎87例,治疗组45例,年龄19~56(36.2±5.6)岁;病程7个月~11年(6.2±2.1)岁;对照组 42例,年龄18~54(35.9±6.5)岁;病程8个月~10年(5.8±1.5)年;所有病例均无禁忌证,两组资料在病程、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2]予以确诊。临床症状:①反复下腹部隐痛,有下坠感,腰骶部酸痛,或伴有低热、乏力、全身不适,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白带量多,常在劳累、同房后、排便时及月经前后加重。②妇科检查:常见宫颈举痛,活动受限或固定,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呈条索状或片状,可在一侧或双侧扪及包块,有轻微压痛。③实验室检查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白细胞,可检出淋病病菌、支原体或衣原体阳性。B超提示,两侧附件增宽、增厚,盆腔积液。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主要药物成分:蒲公英20g,鱼腥草20g,败酱草20g,当归15g,丹参15g,三棱10g,茯苓15g,地丁15g,黄柏12g,赤芍12g,莪术12g,桂枝12g,加水浓煎至100mL,待药温达到38℃~42℃时,嘱患者在灌药前排空大小便,灌完药液后嘱病人尽量保留2h以上,1次/d,10d为1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第2个疗程在经期停止后第3~7d进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艾灸治疗:取穴为中脘、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及灸相关疾病的穴位。每次约需30min,每天1次,10d为1疗程。中腕穴:在上腹部正中间的骨头最低的位置和肚脐这两个点的中点。关元穴:位于脐中下3寸;子宫穴:位于脐下4寸旁开3寸;归来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左右各一;八髎穴:在腰眼的右边;足三里: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三阴交:人体的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可以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施灸,艾灸腹部穴位可用三眼艾灸盒同时插两根艾条或三根艾条施灸,施灸过程中根据病人对温度的感应而适当调整艾条的高度及热度。
1.4 护理方法
1.4.1 艾灸前护理 ①主动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压力,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并介绍艾灸的有关知识,使患者了解艾灸的优点、治疗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各种思想顾虑,使其能坚持主动配合治疗。②保持环境清洁安静,关好门窗,艾灸时尽量不要被风吹到,不宜过饱过饥。
1.4.2 艾灸中的护理 艾灸方法:①用艾条或配合灸盒,艾灸穴位的顺序是:中脘、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三阴交,根据病情加其他穴位,如湿热加阴陵泉,邪毒伤阴加太溪,淤血寒湿加地机等。②施灸时思想集中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③如患者出现头晕、眼花、心慌、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现象,要立即停止躺下休息。
1.4.3 艾灸后的护理 ①艾灸完后,因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要注意保暖。②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禁性生活和盆浴,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妇科病乘虚内犯。③宜清淡、高维生素、高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禁烟酒、生冷、辛辣、油腻等食物。④嘱病人适当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1.5 疗效标准 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B超提示盆腔和附件无异常,白带常规、血常规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或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减轻,盆腔、附件仍有压痛;无效: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B超检查子宫、附件无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7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692,P=0.002)。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疗效比较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盆腔炎属于中医“妇人腹痛”、“徵瘕”、“月经不调”、“不孕症”、“带下病”等范畴。其主要机理是湿热邪毒乘虚侵入,与气血互结,云集胞脉、胞络,气血瘀滞,或肝经积郁,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久则内结成徵[4]。故治疗本病主要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调理气血平衡,从而治愈疾病。而西医理论认为,该病多数是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妇科术后感染未彻底治疗所致。西药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效果不理想,大多主张不用,因为盆腔纤维组织增生、变硬,形成瘢痕粘连,血液循环差,药物很难达到病灶。中药灌肠是直接作用于局部,能很快发挥作用,促进盆腔脏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松解结缔组织粘连的作用。而慢性盆腔炎病情顽固,易复发,只用单一的中药灌肠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本院采用艾灸配合中药灌肠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艾灸在体表穴位上燃烧,借助灸火的温热力和药物作用,刺激了穴位本身,直接疏通局部淤血、瘀滞,使毒素、湿气直接排出体外,调节人体气血平衡。同时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调整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疏通经脉、行气活血、去除寒邪、消肿散结而达到治疗目的。艾灸关元穴和中脘穴,就可以加快祛湿逐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有助于恢复“元阴元阳”。灸足三里、三阴交穴,调动了经脉的功能,具有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加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灸归来、子宫穴,可止痛散癖以温阳祛寒、通络止痛。总之,艾灸疗法遵循传统中医经络学取穴选位,操作简单,易学易行,避免口服给药,具安全、卫生、无创伤、无毒副作用、高效、廉价等优点,可在基层临床医院推广。
[1]于 佳,严 雪.慢性盆腔炎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观察[J].医药信息,2009,22(12):2755-2757.
[2]张振海,刘 力,徐德生.环糊精辅助提取丹参工艺的研究[J].中成药,2005,27(3):264-26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
[4]赵志辉.中药热敷、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