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足运动管理体制困境解析及其创新路径探讨

2013-05-16 10:56淼,杨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女足足球运动员

谭 淼,杨 雷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辽宁沈阳 110102)

自1984年我国第一支国家女子足球(集训)队成立至今,我国女足运动发展已有近30年的历程。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女足获得亚军;1999年美国女足世界杯更是勇夺亚军,达到女足事业的顶峰。但2000年后随着孙雯、刘爱玲、高红、王丽平、浦伟、温莉蓉等“铿锵玫瑰”的谢幕,我国女足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现如今在国际足联刚刚公布的女足国家队排名中,中国队排名第18位,而日本女足由于历史性地夺得了2011年女足世界杯冠军而位列世界第三。掩卷沉思我国女足运动发展的兴衰史时,不免要探究影响女足运动发展的诸多因素。笔者试图从女足运动的管理体制视角去解析现存困境的根源,并进而寻求创新路径,以达到促进我国女足运动振兴发展的目的。

1 我国女足运动发展的历史追溯

1.1 20世纪80年代女足运动的快速发展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一致通过了恢复中国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决议。此时的我国体育事业百废待兴,女足运动也在我国兴起。1982年开始有业余队比赛,1984年组建了第一支女子国家集训队,并第一次举办了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此后,我国先后举办广州、西安等国际邀请赛。至1986年我国女子足球首次远征欧洲,在意大利举办的两次国际邀请赛上分别获得冠军、季军。并于1986年12月首次夺得亚洲杯冠军,国家体委还授予当时的国家女足队员“我国第一批女子足球运动健将”的称号。这期间女足运动的快速发展与此期间被重新整合、强化的“举国体制”密不可分。例如在1980年,按照“以奥运会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国家体委在当年3月颁布的《国家体委关于加速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中就有这样的部署:“调整运动项目的重点布局,集中力量把奥运会和有重大国际比赛的项目搞上去……。”

1.2 20世纪90年代女足运动的辉煌成就

经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组建、磨合、发展,时至90年代我国女足运动已经在亚洲崭露头角。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4年广岛亚运会、1998年曼谷亚运会,我国女足一举实现了“三连冠”;1995年第二届女足世界杯,我国名列第四;1996年和1999年在美国举办的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决赛中,我国女足两次惜败美国,但女足的美誉令世界为之赞叹。女足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与1994年开启的职业化足球以及1995年国家体委制订和实施的《奥运争光计划》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因为《奥运争光计划》的核心是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体现我国训练体制的指导思想,即“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足球职业化改革以及《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让国人对女足运动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国家和地方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江泽民总书记总结归纳出来的“顽强拼搏、不畏强手、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女足精神,不仅是对女子足球运动的充分肯定,也使女足精神成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

1.3 21世纪女足运动的低迷与窘境

21世纪以来,我国女足运动发展可谓一路磕磕碰碰,成绩始终不尽如意。仅以亚运会为例,2002年釜山亚运会我国女足首次与亚运会女足冠军无缘;2006年多哈亚运会,我国女足先后败给日本和朝鲜,无缘决赛;2010年广州亚运会,我国女足在半决赛中负于日本,无缘决赛。国际比赛方面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3年的世界杯未进四强,2004年雅典奥运会小组赛更是以0∶8惨败德国,小组未出线。比赛情况见表1。总体情况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国际奥委会1996年正式设立奥运会女足比赛项目,各个国家开始重视女足运动的发展,促使世界女足运动水平逐渐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女足发展还是坚持以前的管理体制,致使女足运动在诸多方面受到阻碍。2011年12月24日,国际足联公布了最新一期的女足国家队排名,美国队高居榜首,中国队跌到了历史最低排名第18名。而刚刚在女足世界杯上历史性夺冠的日本女足冲进前三甲,朝鲜位居第8,澳大利亚位居第10。亚洲球队占据前十名中的三席。在众多的残酷现实面前,我国女足运动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表1 2000年至今女足国际大赛所取得的成绩

2 我国女足运动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1 国际女足运动发展环境已发生改变

在21世纪之前,由于其他国家发展女足运动起步较晚,我国女足运动的发展既没有遇到外部的挑战,也没有受到内部的阻碍,因此,我国女足运动相对来说呈现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国际女足运动得到迅速发展,国际足联和亚足联于2002年设置了U-19女足锦标赛,随后并于2006年开始确定U-20女足锦标赛;另外亚足联还在2004年设置了U-17以下的女足锦标赛。2003年以来,国际足联204个会员国中就有130多个国家或地区足球协会开展了女足活动,占整个会员国的63.7%,其中参加2004年奥运会女足预选赛的就有99个,占了76.15%。为了加速世界女足运动的发展,国际足联已从2003年开始,每月公布各国女足国家队最新世界排名,以此激励和刺激各国女足的发展。并且国际奥委会和国家足联还把2008北京奥运会女足决赛参赛队伍扩大到12支,比赛场次增至26场。

2.2 国内女足运动发展社会认同度较低

由于我国女足运动发展存在社会认同度较低的问题,致使女足一方面进入市场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出现女足梯队建设较难的问题。从中国足协官方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1998年至2005年的7年中,1999年全国女超联赛观众人数最多,平均每场有6 000人,而少的年份每场仅有3 000余人。另外,还可以从江苏华泰女足俱乐部总经理蔡伟的话语中窥探一斑:“女足俱乐部完全不能当作一种投资,对女足来讲,作为产业来发展的球员转会、电视转播、门票这三方面都没有,所以女足目前根本无法按照市场化进行经营。”由此以来,我国女足俱乐部无法进行产业开发和市场化运作,使得我国女足运动发展后继乏力。2007年我国青少年女足冬训队伍情况是U-18共有18支队伍,运动员约400多人,教练员36人;U-16共有22支队伍,运动员450人左右,教练员37人。这些队伍大多来自于全国女足12个足球重点城市和地区[1]。

2.3 传统女足运动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女足运动的发展

我国女足运动管理体制是遵循着我国足球运动管理体制,并沿袭着我国足球项目改革与发展的路线缓慢的前行。虽然早在1993年我国足球项目就开始试行职业化管理,国家体委并于1994年与1997年先后两次对足球项目进行了改革,但改革的力度与深度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21世纪以来我国足球项目仍然在尝试着进行多方面改革,旨在促进我国足球运动早日走向世界。然而当世界女足由“自发”状态向“自主”状态转变之时,世界女足职业化、商业化发展的浪潮扑面而来,这使得我国女足运动管理体制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比赛成绩一路下滑,而且渐渐与世界一流球队有了相当的差距。

3 我国女足运动管理体制困境的解析

3.1 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混乱使女足产权模糊

我国女足的发展牵扯到多方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足球协会、足球俱乐部、赞助企业等。女足俱乐部产权不明晰导致俱乐部运营合法性依据匮乏,在比赛和日常管理中严重缺乏独立性。各女足俱乐部自身利益在比赛中无法得到公平体现。俱乐部在与足协的博弈中缺乏话语权,往往是失败者,并缺乏申诉的实质性权利。加之女足俱乐部大多数与男足相比产业化更弱,由于观众较少,产业化空间受到挤压。另外,赞助企业投资女足,没有相应的产品和附加值高的相关行业得到开发,投入和回报不成比例,且大多数存在亏损状态。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混乱导致了我国女足产业处于高度的垄断地位,不利于我国女足运动的健康发展。

3.2 资金投入不足使女足生存环境尴尬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不仅限制了国家队的快速发展,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各省市女足运动的发展。1987年我国女足有31支队伍,由于资金的短缺,到1989年女足队伍锐减到13支。虽然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足球实行职业化改革,但对我国女足运动来说影响微乎其微,时至今日我国女足仍然要依赖国家的扶持,靠行政拨款生存。由于资金投入的不足,一些球队的经费仅够维持一支队伍的正常运转,后备队伍的培养、建设等问题就根本无法考虑了。目前中超女足俱乐部队员的工资高的有10 000元/月左右,低的仅有1 500元/月左右,连维持基本生活需求都难以保障。一位现役的我国女足国家队队员,每年收入在6万元人民币左右,而美国女足队员基本年薪在7万美元左右。各梯队队员的收入也有所不同,有些队的二线队员一个月也就能拿500到1 000元左右,有的更少,甚至什么也没有[2]。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长再也不愿意自己女儿从事足球运动,这就是我国女足运动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境地的原因。

3.3“三级”训练网受阻使女足后继乏人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为了备战奥运会,制定了“以奥运会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当时对竞技体育工作的重点做出具体部署,其中就包括了改革完善训练体制,调整好一、二、三线队伍,即优秀运动队(国家队与省队)、市县级重点与业余体校、学校运动队。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从项目、选材、训练各方面建立层层衔接的训练网。这种“三级”训练网为我国女足运动的训练、选材明确了方向。1995年7月,国家又实施了《奥运争光计划》。由此以“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指导思想成为了我国训练体制的思想基础。在这种思想指引下,20世纪90年代我国女足运动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尤其是1994年我国男足实行职业化改革带给女足的巨大冲击,彻底改变了我国女足的训练环境。早期实行的从项目、选材、训练各方面建立层层衔接的训练网漏洞百出。过去在举国体制下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全国的竞技体育资源,形成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培养“专业运动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由此而造成的女足后备人才匮乏现象也日益严重。

3.4 竞赛市场的萎靡使女足竞赛体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向男足学习,尽快使我国女足运动发展拥有自身的造血功能,1997年我国女足超级联赛建立,由此代表女足最高水平的超级联赛、联赛和锦标赛的成年赛制开始形成,标志着女足运动市场化迈进步伐的开始。当初参赛队伍由1995年的11支增加至1997年的18支。并且随着女足成年赛的发展,女足青少年工作也开始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出现了1996年首次组织全国青少年女足冬训和全国正式青少年女足比赛。从2002年又开始建立U-18和U-16竞赛系列比赛,参赛队伍超过了50支;2002年还开始举办全国女足大学生和中学生赛。

女足运动各层次赛事的出现使我国女足在竞赛上逐步与国际化接轨,然而综观国内竞赛市场,我国女足运动的竞赛市场环境还没有形成,把女足推向了市场的时机也尚未成熟。正如现任国家足球管理中心主任韦迪所说,“在条件并不具备的情况下,比较盲目地推进女足职业化,造成的结果是女足队员们没有从职业化的市场中得到回报,更失去了地方体育部门的保障,造成‘两不靠’的窘境。”基于此种情况,我国女足竞赛市场也就陷入了不景气的状态之中,虽然设置了各种层次的赛制,但没有市场。

3.5 保障机制的不足使女足发展缺乏根本动力

20世纪80年、90年代,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承担了竞技体育事业的一切费用。对各省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女足运动员来说,生活有保障、训练有津贴、退役后还有工作,当时对家长来说能够送孩子到体育运动学校训练是一件很荣耀的事。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国家对各省市体育运动学校资金投入的力度逐渐缩小,以至于用统一分配的方式来解决运动再就业的问题就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3]。另外,根据我国现有政策不是所有运动员退役都有资格进入高校继续学习深造,除非他(她)在国际或国内大赛上取得前几名的好成绩。但这毕竟是少数运动员。对于大部分退役运动员来说,退役后只能参与社会竞争。然而,由于这部分运动员在役期间没有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本,一旦走上社会与同龄人竞争明显处于劣势,于是失业也就在所难免。当今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而对于退役运动员来说,恰恰不具备这个条件。正如一名退役女足球员所说:“退役后每个人就给了几千块退役费。我们队没有在国内比赛中获得过前三名,所以也没有健将证,只能自觅出路。我没上过什么学,连正经文凭都没有,不踢球就什么都没有了。”面对如此严峻形势,我国青少年女足的培养工作仍然只注重训练,忽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综合素质培养,这就更加使得女足运动员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4 我国女足运动管理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4.1 理顺利益相关者关系,明晰女足产权划分

首先,应该理顺国家足协及其下属公司与各女足俱乐部之间的关系。足协和俱乐部在联赛或其他比赛中不仅应弱化上下级的行政管理关系,而且更要强调分担不同的角色。女足俱乐部产权应该明晰,每个女足俱乐部都应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公司。而足协在女足各大比赛中应该成为宏观政策制定者和法规的指导者,扮演仲裁员和协调员的角色,打破长期以来带有浓郁行政色彩的行政干预和独家垄断。其次,应该理顺俱乐部和赞助企业的关系。女足俱乐部通过商业化运作,扩大观众的数量,提高赞助企业的收益比率。与男足对比,女足在商业运作上应该努力从产业化上做文章,与赞助企业积极合作,走出一条适合女足运动发展的特色市场化之路。只有理顺了女足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明晰了女足产权划分,才能更好地调动各方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女足运动的长远发展。

4.2 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加大女足资金投入

合理的资源配置、充足的资金保障是我国女足运动发展的物质基础。女足是集体项目,资源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女足的国际竞争力。长期以来女足项目一直是由国家支持和投资的,但却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投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中国足协为女足投入的资金仅有1540万元,但这些资金也不是全部用于国家队的发展上,其中有近900万元用于国内各级比赛、冬训、培训、会议等,用于国家队身上仅有300万元,其余用于国少女足、大学、中学女足联赛等[4]。从投资比例上可以看出,足协虽然比较注重成年女足的投入,但资金有限,在对青少年女足资金投入方面就更显得捉襟见肘。另据统计,全国全部14支女足俱乐部队全年经费合计也达不到一支男足俱乐部队的投入。如此的资源配置与资金投入,不仅使女足运动发展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而且成年女足俱乐部的发展也面临着生存危机。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一方面要加大女足发展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更要合理配置有限资源,从而保证我国女足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4.3 坚持体教结合,科学规划女足训练体制

一支没有文化的队伍是一支文盲的队伍,即使成绩再好充其量也是二流的队伍,更何况缺少文化素质的队伍无论是技战术的运用还是对足球文化内涵的领悟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做出了重要指示。2011年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到国家体育总局与我国足球新老运动员、教练员、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负责人等足球界、教育界、企业界人士座谈时强调:要加强足球人才建设,体教结合,科学训练。2010年12月27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坚持以人为本,体育与教育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坚持着眼长远,面向未来,推动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全面、稳定、健康、持续发展。”虽然我国早期通过举国体制成功培养了一批优秀运动员,并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女足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青黄不接、体教的分离、训练体制的不健全等问题最终造成了今日不断退步的结局。基于此,坚持体教结合、科学规划女足训练体制是我国女足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4.4 规范监管,促进女足竞赛有序发展

我国女足运动发展至今,在成绩取得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规范监管不力的地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足竞赛的良性发展。2011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北京出席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精英选拔赛暨中国足球希望之星赴欧洲留学启动仪式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打击假赌黑、净化足球环境、建章立制、发展青少年足球、规范职业足球、加强国家队建设等方面推出新举措,取得积极成效,提振了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社会各界推动足球运动改革与发展的信心。与此同时强调,我国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加强职业联赛管理,下大气力抓好国家队及各级各类足球运动队建设。另有研究者认为,我国各地区不仅要重视成年女足队伍的发展,更要加强女足后备队伍的梯队建设,或依托专业队或依托俱乐部,完成1支成年队配备1支青年队(18岁以下)作为二线梯队,并保证有U-16和U-14的队伍链接,另外鼓励各地积极派队参加全国U-18、U-16比赛和U-14足球节活动,并严格执行参赛年龄规定[5]。总而言之,完善的监管制度、有序的竞赛体制是我国女足可持续发展的加速剂。

4.5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解除女足后顾之忧

当前,我国女足虽然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也与男足一样实行了足球俱乐部制,但在管理体制上仍然没有做出突破性的改革,到今天各级队伍的组建与训练仍旧以全运会、城运会、省市运动会为中心,仍然主要依靠国家投入和行政手段管理,对于教练员、运动员来说依旧缺乏制度上的保障措施。因此,保障机制的缺失导致了运动员、教练员缺乏训练的动力源泉。国家体育总局在“十一五”期间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运动员的伤残保险、退役前的职业辅导、退役后的职业安置等。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也转发了关于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些政策保障措施的出台,对我国女足乃至我国整个竞技体育界来说是个利好的形势。至此,完善女足激励保障机制已成为当前女足发展的当务之急,不仅是女足发展的瓶颈,更是女足能否迅速崛起的动力之源。因此,作为女足管理部门更应积极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不断增强足球发展活力。只有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才能吸引更多的女孩子从事女足运动,发掘培养女足后备人才,打牢女足运动的根基,从而推动女足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曹卫华,耿建华.对我国女足运动发展若干问题的反思[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54 -57.

[2]邓 芳.中国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2):78 -80.

[3]刘明胜.中国“女足二次创业”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5-10.

[4]张庆春.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5]尚会东,李春阳.我国青年女子足球运动员体能现状分析与评价[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3):63 -65.

[6]曾桂生.对当前我国女足发展中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66 -71.

[7]彭彦铭.中国女足“二次创业”的目标设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172 -173.

[8]谢朝忠.论我国女足生存和发展面临的挑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2):22 -24.

[9]王长权,范运萍.中、美高校女子足球队发展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138 -143.

猜你喜欢
女足足球运动员
姚春生
致敬女足!致敬为水产事业而奋斗的女神们!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冠军游行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