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水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由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以及有利于节能等特点,决定将这种产品从产业结构指导目录淘汰类中删除,允许生产使用,相关决定将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实行。
翻看历史,原铁道部于1995年5月起,全面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铁路站、车上的使用,而用可降解以及易回收的材料代替。直至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中,一次性发泡餐具仍被列入淘汰类产品,并规定禁止投资、进口、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
为何会有禁止与开禁的出尔反尔?“白色污染”真的不会死灰复燃?对此,发改委给出的解释是,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进行调整的时机基本成熟,“它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可以节约石油资源;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禁产禁用多年后“重出江湖”果真万事俱备?于日常生活,且不论“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的说法尚存争议,发泡塑料餐具的环保回收体系——资金来源、硬件设施、发泡餐盒吸油导致使用后含油多不易清洗、再生处理厂的污染等问题显然也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而事实上,完善的“回收体系”也正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真正原因。
对此,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就提出质疑说,“如果不能解决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回收问题,简单恢复它的生产和销售,将是一场灾难。”
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复出”的理由很难站得住脚外。一个事关食品安全和生态环保的决策在出炉之前为何不见征求公众意见?尽管发改委方面表示,在决定解禁之前,征求了环保部等多个部门的意见以及协会、专家的意见,各方达成了一致意见。但从日前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来看,公众并不买账:参与投票的6607人中,83.1%表示“不会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只有9%的网友表示“会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携带方便,何乐不为”;另外有7.9%的网友表示“说不好”。
而近日一份《专项法律服务协议书》的曝光更是让人浮想联翩——该协议书号称“10家塑料企业承诺严格按食品包装的标准组织生产,并愿意为国家发改委正式将一次性发泡餐具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淘汰类目录中删除,做好试点工作”,费用是450万元。此传言到底是真是假?相关方面将如何阻止流言的进一步扩散?
再者,目前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本身的安全性问题尚无定论,行业标准和监督执法依然模糊,就忙着解禁是否操之过急?比如针对中塑协曾公开宣称发泡餐具无毒、健康,是绿色产品,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则驳斥称,发泡餐具并非完全安全,尤其是盛装含油食品或使用微波炉加热时,未聚合的苯乙烯单体会伴随食物进入人体,导致中毒。
世易时移,曾经白色污染的罪魁祸首——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被禁产禁用多年后重出江湖,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解禁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