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阳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现代物流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柔性人才培养方案;双师素质
随着现代物流企业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大量的工商企业需要能够从事物流规划方案制订以及企业内部物流运营管理的高技能人才,第三方物流企业也急需物流市场营销和物流企业运营管理(含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配送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构建也急需物流配送、农产品物流等专门人才。这对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理论教学、校内培养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当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思路,为企业培养出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机制,让企业真正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来,利用“厂中校”、“校中厂”办学模式。合作解决发展规划、经费筹措、基础设施建设等办学问题。
1.1 订单式培养
加大订单式培养的数量。通过职教集团领导下的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模式,与企业间建立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根据人才需求进行订单培养,以实现培养人才与实际物流工作的无缝对接。应该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对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广泛的调研,特别是最新的行业企业资讯,立足区域发展,了解本地区企业对员工的理论知识、职业能力、道德与素质的要求,引入物流师职业标准,按照订单企业的具体要求,分析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大职业通识课程与职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以解决定单培养与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矛盾。
1.2 改革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机制
通过周密的人才需求调研,准确获取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信息,包括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物流人才的岗位群以及物流人才的规格状况;建立动态的职教集团领导下的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机制,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物流发展特点,不断吸收新的理事单位,通过合同、协议等形式来保障校企合作和订单培养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建立三方共赢机制。在三年的建设中逐步建立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间的三方共赢机制,以确保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根据委员单位岗位需求,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对象进行共同培养,对教学过程进行共同管理。
1.3 柔性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按照企业柔性生产方式,引入企业柔性化生产技术的理念,由相关委员单位和学院共同制定柔性培养方案,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和学生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柔性化管理。根据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层次,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物流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专业开发和建设进行论证、监督、指导。要注重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促进工学结合机制的建设和巩固。要积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上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职能,对委员单位的建议要认真研究,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将委员单位的合理化建议落实到方案建设中,加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制度建设。定期征求各方面意见,适时调整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程序,确保工作质量,实现方案实施过程的柔性化。“以物流行业企业为本”设置专业方向课程,教学安排要与企业运行节奏相结合,不同课程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通过培养途径多元化,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物流企业岗位操作规程和要求与企业共同设计,并按照物流企业流程和节奏与教学实施同步,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由企业指派经验丰富、业务熟练的高技能人才,负责对顶岗作业中的学生进行业务指导、管理和考核,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做到在“做中教、做中学”,采取笔试、口试、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分方向定向培养。
2 加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2.1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专业带头人应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理论上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强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在本专业与学术上起到带头作用。能够主持教研、科研项目,能够较好地开展与企业间的科研活动,在我省高职院校和物流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能够掌握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使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起到示范作用。
提高专业带头人自身的学习能力,专业带头人应通过进修培训学习本专业先进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制定本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予以实施;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学术交流水平,选送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外物流发展先进的地区考察学习,掌握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参加国家组织的专业带头人培训班的学习,参与行业协会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发挥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的社会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专业带头人应适时到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的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咨询,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案制定和实施,适时开发符合本地区特点和企业需求的实训课程;专业带头人应承担教科研课题的主持工作,带领整个教学团队完成教科研项目。进行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的建设任务开发与建设;专业带头人应在培养示范教师、骨干教师和指导青年教师方面起到率先和模范作用。
2.2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骨干教师的培养重点是提高其学历水平和实践能力,承担起专业带头人布置的各项建设任务,骨干教师要积极参与物流管理专业的教科研项目研究工作。骨干教师应在实践中熟悉物流企业运作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骨干教师应全部具备物流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和“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证,骨干教师能够负责年轻教师的“传、帮、带”培养工作,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2.3 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和核心,要不断提高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以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管理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学需要。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不断成长,积极创造条件,拓宽培养渠道,选送教师到高职高专教师培训基地学习,每年利用假期到企业参加锻炼,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参加行业职业资格培训,培养和提高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成一支具有知识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双师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
2.4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将企业理念、规范、企业文化带入学校,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从现有的合作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长期在物流企业生产一线担任技术骨干,熟悉物流企业的运行机制的兼职教师,通过三年建设形成长效的聘用机制,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稳定,从而改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结构。
3 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现代物流企业又急需高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无论是在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需要企业的参与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实践技能也有很高的要求,选派部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邀请企业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授课,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