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
摘 要:双师型教师一直是高职教育探讨的炙热点,“大学在大师,而不在大楼”点明了高职教育质量保证的核心所在。笔者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解析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其素质要求,进而构建了高等院校双师品行培养体系,目的在于增强高职院校的双师品行,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达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师型 双师素质 教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b)-0125-02
在进行高等职业培育时,高等教育层和社会实践层均认识到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老师的素质是影响高职培育迅速、良好发展的关键。高职培育人才所需要的是大量的“双师型”教师力量,但是目前我国在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双师型”教育力量严重缺乏,而且素质也不能一蹴而就,所以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强化“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
1 “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内涵
由2008教育部年制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可知, “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拥有该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2)近5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该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3)近5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2 对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力量的要求
(1)专业职业技术。
高职老师应具备所授课程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并具备优良的教课技艺。
(2) 生产实践经验。
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应拥有过硬的社会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的上岗工作及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同时进行创新性思维,积极参加对新品种、新技能等的发掘、启用和推行。
(3)教育转换技能。
教师必须立足于实际,根据社会实际情况,以理论为指导,对教育模块、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开创适合学生个体的新课程,增强学生职业技能。
(4)职业性引导。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学历培育和职业培育两方面,高职师资力量必须具有引导职业教育和创造教育的技能。
3 创建高职学校双师品行培养体系
(1)建立培训培养与聘用晋级相结合的人才成长机制。
贯彻项目实行,创建高等职业培育老师的社会实践机制,设定完备的高等职业教育兼任老师聘请方案,实践能力较高的专业教师按有关规定可以申报选定第二专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
(2)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保障教师个性发展。
第一,构建教师个体培育过程体系。依据个人情形打造个体化的培育方案,形成个性化的品评标准、评判规划和评价方式,并在评审可控范围内加重教师创新性工作效用的比重。第二,积极引导教育者在教书理论、教书目标、教书方式上进行创新。同时,在考评时引导教育者将教育失误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并建立纠正体系,使教育者发展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第三,在品评过程中要逐步建立民主体系。进行评审时要注意与接受评价的老师进行积极沟通,不以分值进行评分,要关注教育的创新创造能力,并且激励这些被评价的老师自愿提供展现自身创新能力的有力材料。第四,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判体系。将受教育者评审、行内评审、单位评审、社会评审等均包含进教育工作者的评判主体中,不再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方面行政评判。
(3)扩大实践基地规模。
高职高专院校能够运用企事业单位的各种资源,创建教研实践大本营。同时通过与公司签立新产品新技术创新的合约来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从某种程度上促进社会及经济发展。高职高专院校积极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争取他们的支持,定期推送一定的老师到公司基层进行磨炼,特别是将缺少实际经验和技术能力的教育工作者送到相应的企事业单位中进行锻炼,不仅锻炼其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拓展他们的视角,从而使其能有效应对市场的发展变化。
(4)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人才引进。
实施学历提升工程,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更新用人观念,形成既要看学历又要看能力的能力本位用人观,突出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实践性,促进教师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同时从外部聘请兼任老师,壮大“双师型”师资力量的队伍。
(5)营造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双师成长机制的政策氛围。
①建立合理的“双师型”教师系列职称层次。
国家应建立“双师型”教师评审指导委员会,尽快制定“双师型”教师评审标准和办法。通过试点逐步铺开。可尝试视情况将“双师型”教师分为3个层次,即:初级“双师型”教師,中级“双师型”教师和高级“双师型”教师。
②创建教育者终身培育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要积极促进教育队伍训练的机制化、标准化和系统化。教育者终身培育体系包含“校内培育”与“校外培育”两方面的内容。校内教育,指学校必须依据自身特点并结合改革要求,同时参考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趋向,将自身放在主导位置,并且积极运用自身的各方面资源,建立良好优良的软硬设施,同时开展近期训练和行为探究,增强自身教育理念的实践标准。校外教育,指以社会为背景,利用挂职的方法,按规划定期到某些企业、公司和科研单位进行培训,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教育工作者定期到企事业单位接受培训,也可以在假期期间进行必要的行内、行外实践调查,认识自身所在行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和发展态势,或者将专业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或课题带到生产实践中,与企业专业实况接轨,开展技术创新。
4 结语
只有正确地分析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管理体制,营造适合“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的环境,不断完善高职教育的各项配套管理措施,才能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卫平,余宁.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05(2):93.
[2]庄小将.“校企融合”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3):87-89.
[3]戴旻,唐莉.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10(8):31-32.
[4]李丽欣,夏凤琴,李刚.高职高专院校校本师资培训机制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5):56-58.
[5]孟令臣,曹晔.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9):63-67.